摘要:中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同意中美元首在APEC峰会期间进行线下会谈,这点从外交部的多次回应中看得出来。10月9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只是重申中方重视亚太经合组织合作,愿意推动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但对中美元首会晤的具体安排保持沉默,没有给出任何可以提供的信
中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同意中美元首在APEC峰会期间进行线下会谈,这点从外交部的多次回应中看得出来。10月9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只是重申中方重视亚太经合组织合作,愿意推动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但对中美元首会晤的具体安排保持沉默,没有给出任何可以提供的信息。 这跟之前几次回应一样,中方不急于表态,显示出一种稳扎稳打的姿态。特朗普那边原本把APEC峰会当成一个重要机会,多次提到要出席并推动与中方的面对面交流,但中方的这种态度让整个事态悬而未决。
特朗普的亚洲行程最近被曝光,这直接牵动了好几方的神经。按照计划,他先从10月26日到28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出席东盟峰会和东亚峰会,然后转往日本,可能在10月28日与日本领导人会晤,但具体细节还没敲定。 之后是韩国,预计10月29日抵达庆州,但日程不确定,甚至可能只待一天。 如果只待一天,那意味着他很可能不会参加10月31日至11月1日的APEC峰会主要活动。这种行程安排偏向双边会谈,绕过多边场合,显露出特朗普更注重关起门来谈实际交易的思路。
韩国作为APEC峰会东道主,本来对这次会议抱有很高期待。韩国外长赵贤在10月7日专门打电话给中方,强调希望借峰会机会促进两国高层交往。 韩国投入大量资源准备庆州场地,包括铺设道路、布置会场、安保演练等,一切都瞄准把峰会办成高规格事件。 但现在中方没松口同意线下会谈,特朗普的行程又显示可能不参加峰会主体,这让韩国的筹备工作面临尴尬局面。庆州原本计划作为多边外交舞台,现在可能降格成双边会谈场所,前期投入的风险加大。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中国商务部10月9日宣布加强稀土管制,扩大出口控制范围,包括稀土开采、加工、提炼技术,还把锂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纳入其中。 这措施直接触及美国利益,因为稀土是关键矿产,用于国防、科技等领域。美国那边反应强烈,特朗普10月10日在社交媒体上发帖,说本来计划两周后在韩国APEC与主席会面,但现在看来没必要。 他还威胁从11月1日起对所有中国出口加征100%关税,并考虑对关键软件和技术实施出口管制。
特朗普的这种回应把中美经贸摩擦推向新高点。之前6月中美在伦敦举行副总理级会谈,达成框架协议缓解关税和稀土紧张,但现在中国的新管制被视为报复特朗普新关税举措。 特朗普则把这当成中国不合作的信号,直接升级对抗。稀土管制不只影响美国,还波及全球供应链,因为中国主导稀土生产。 美国企业开始评估影响,国防部门讨论材料替代方案。
韩国夹在中间最难受。本来指望APEC提升国际影响力,总统李在明把峰会当成外交重点,准备了从2月就开始的系列活动,包括部长级会议和领导人周。 庆州作为千年古都,被选为举办地,政府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如展览厅改造和博物馆扩建。 但特朗普的短暂停留计划曝光后,韩国执政党官员透露,他的日程可能只包括与韩国领导人的会谈,不参与峰会全体会议。 这让韩国不得不调整预期,原本拉满的期待值现在大打折扣。
特朗普的行程调整也反映出他处理国际事务的风格。他9月19日还公开说计划在APEC与主席会面,但10月10日就变卦。 这跟稀土事件直接相关,中国4月4日已引入部分稀土出口限制,作为对特朗普关税的回应。 现在10月9日的扩大管制进一步激化矛盾。特朗普威胁不止关税,还包括波音飞机零件出口管制,这可能反过来影响中国航空业。
韩国政府试图通过特朗普访韩机会化解关税僵局。特朗普计划10月29日访问韩国船厂,这被视为突破口,因为韩国船业面临美国关税压力。 韩国回应美国需求时,通常采取拥抱变化的态度,寻求交易机会。 但中美紧张升级,让韩国联盟关系面临考验。特朗普7月8日就发信威胁亚洲盟友加关税,韩国反应是震惊和沮丧。
中方对APEC的态度一直积极,但会晤取决于美方是否相向而行。中国商务部的新管制旨在维护国家利益,告诉美方合作必须共赢。 特朗普的亚洲行从吉隆坡开始,聚焦东盟和东亚峰会,然后日本双边会晤,再到韩国短停,这布局强调实际好处而非多边框架。 韩国为此加速最后准备,10月1日进行第二次预访,确保场地就绪。
经贸谈判前夕,中国管制措施让美国坐立不安。特朗普10月10日宣布考虑大规模增加关税,这直接回应中国稀土动作。 双方立场僵持,市场反应激烈,指数下滑,企业调整供应链。 韩国继续推进峰会筹备,9月24日加速最终调整,包括IMC和K-Business Square改造。 距离峰会还有时间,特朗普行程按计划推进,但中方对会谈保持沉默。
来源: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