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时他常现身于各类抗日集会上,激昂地发表演讲,赢得同学们的敬重,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很快留意到这名表现出色的青年,进而开始对他重点培养。
文|一只筷子
编辑|小茴香
一个曾经潜伏在共产党内部的叛徒,最终却在晚年公开质疑自己服务了大半生的主子,甚至扬言要杀死台湾地区领导人
那仿若小说情节之事,竟真实发生在那个曾名位郭同震后更名谷正文的特务身上
1949年,当最后一批国民党军队仓皇逃往台湾时,一个身材不高、面容普通的中年男子静静站在基隆港码头。
没有人能想到,这个看似平凡的人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成为台湾白色恐怖最可怕的代名词。
更没有人能预料到,这个曾经忠心耿耿的特务头子,会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彻底撕破脸皮,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秘密一股脑倒出来。
谷正文的人生经历有很戏剧性的转变,他1920年出生在河北,原本叫郭同震,年轻时是华北地区学生运动中比较活跃的一员
那时他常现身于各类抗日集会上,激昂地发表演讲,赢得同学们的敬重,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很快留意到这名表现出色的青年,进而开始对他重点培养。
可惜的是,历史往往充满了讽刺。就在共产党准备发展他入党的同时,戴笠的军统也盯上了这个聪明的年轻人。
更为复杂的是,谷正文似乎从一开始便两边都下注,既接受共产党的培养,又偷偷给军统提供情报以换取钱财和粮食,这种双面的生活为他后来成为特务奠定了基础。
1941年,一次偶然情况彻底改变谷正文命运;他执行任务时被日军俘获,随后被迫成为济南宪兵队特务
这次被俘似是他人生的低谷,不过实际上却让他积累了宝贵的特工经验,更为重要的是,即便在为日本人效力之时,他仍与戴笠保持着联系,这种三重身份的复杂状况,使他对情报工作的理解达到了他人难以企及的深度。
抗战胜利后,谷正文正式回到队伍成为军统正式特务,戴笠挺看重这位经历较复杂的下属,接着任命他做北平特别勤务组组长
这个决定后来被证明是极其明智的,因为谷正文对共产党的组织结构,还有工作方式那是相当清楚,就因为这一点,他在破坏共产党地下活动的时候就有天然的优势。
随着北平桌子腿四号院的地下电台被破获,谷正文的特务生涯就这么正式拉开了帷幕,这个电台的通讯网络那可是覆盖了华北地区好些主要城市,要是它被破坏了,整个地区的情报系统立马就会瘫痪。
谷正文利用一个小偷段云鹏提供的线索,成功定位了这个重要目标。随后的连锁反应更是令人震惊,台长李政宣被捕后立即叛变,供出了一份涉及两名中将和十七名少将的组织名单。
这次成功,使得谷正文在军统内部声名远扬,更为关键的是,谷正文独特的工作方式由此得以显露,与其他特务不同,他不依靠用酷刑逼供,而是长于心理战术,知晓利用人性的弱点。
他曾言道:“每个人皆有弱点,寻得弱点便可得解问题之法,”此战术令他在后续于台湾的时光中颇为顺遂。
1946年,戴笠意外离世,给谷正文的仕途带来新契机,毛人凤整理戴笠遗物时,发现一本日记,其中有“郭同震读书颇多,有能力可予以重用”之评价。这句话成为谷正文政治生涯的转折点,新上任的局长毛人凤开始对他另眼相待
谷正文在台湾那会儿,正处于他特务生涯的巅峰,1950年,他自己谋划了对台湾地下党的大清洗,这一回行动的规模跟残酷程度那都超乎大伙预想。
台湾地下党总负责人蔡孝乾被策反后,整个组织的网络便彻底暴露,导致一千八百多人被捕,这其中还包括吴石、朱枫等重要人物。这些人的遇害,不单单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台湾地下党组织的重大重创
国民党中将吴石的事例值得留意,他其实是共产党的高层间谍,靠着自己的职位给大陆输送了好些重要的军事情报,
但最后他还是败给了谷正文,吴石被处决那会儿,谷正文就在刑场边上,冷冷地盯着这个曾经的对手走向生命尽头。
1952年的鹿窟事件更是展现了谷正文的残酷本性。这次事件源于对鹿窟山区“武装基地”的怀疑,虽然实际规模有限,但谷正文将其夸大为重大威胁,以此作为大规模清洗的借口。
896人遭逮捕,35人被判处死刑并执行,此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破碎与无辜生命的消逝,在审讯过程中,谷正文采用了“瓜蔓抄”的策略,即从一个人牵连出更多的人。他深知人在极度痛苦下会失去理智,为了停止折磨,往往会胡乱指控他人。
此策略效率颇高,不过也造成了诸多冤假错案,众多人只因借住或者与邻居有往来,便被牵连进去,沦为这场政治清洗的牺牲品。
蒋介石对谷正文制造白色恐怖的能力颇为满意,便开始让他参与反攻大陆的准备工作,谷正文提出了一个所谓的“倭寇策略”,称要利用海空优势,在大陆沿海地区进行破坏活动。
在台北郊区,他弄了个名为“求实斋”的秘密总部,专门用于训练特务,这批特务大多是从大陆来的流民,经过好几个月的游泳、潜水、爆破、暗杀等训练后,就被派到大陆执行任务
谷正文曾经自信地表示,只要训练好2000人,就能让大陆不得安宁。可惜现实很快就给了他响亮的耳光。
大陆这边采用了人民战争的方式,仅依靠民兵便能够将那些侵扰阻挡住,那些特务刚上岸就被发觉,不是被打死,就是被抓获。
谷正文的“倭寇策略”已然彻底失败,后来他自己也得认可这一事实,反攻大陆的希望破灭之后,那些特务活动渐渐就变为了象征性的表演
谷正文开始派遣特务前往大陆沿海城市活动,返回后便拿着电影票根和火车票向蒋介石汇报,企图让老蒋感受到“反攻”的成果;这种自欺欺人似的做法,充分暴露当时台湾当局的某种心态
谷正文跟蒋氏父子那关系挺也是挺复杂的,表面上看着是挺忠心的,可私底下他对人家俩的评价可不咋地
他认为蒋介石“最大的问题在于不读书,不了解中国历史兴衰与转折的道理”,并且指出蒋经国更是“连唐宋哪个朝代在前都不清楚”,这样的评价在当时的台湾实在是大逆不道。
更为爆炸性的是,2004年谷正文公开称蒋经国的情人章亚若是被蒋介石下令暗杀的。此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台湾引发很大震动。许多人开始重新审视蒋氏父子的历史形象,以往的“伟人”光环逐渐没那么夺目了
谷正文晚年“性情大变”存在深层缘由,其一他身为外省人,对李登辉重用本省人、对外省人予以边缘化的行径颇为不满。
另一方面,李登辉提出的“两国论”也触及了他的政治底线。作为统派人士,谷正文无法接受台湾独立的主张。
进入20世纪90年代,那股不满情绪达到了顶点,当时已经80多岁的谷正文不光爬上车顶参与街头示威,还自己花钱跑到康奈尔大学,去看李登辉访美的情况。
有人称要暗杀李登辉,谷正文直言“杀李登辉可是容易得很”,不过他也提及善后存在困难,特别是美国方面的反应。
从这些言论可看出谷正文内心矛盾,一方面他确有暗杀的能力与经验;另一方面他也清楚这么做的后果,这种理性与感性的冲突,让他选择了通过媒体爆料的方式来表达不满。
李登辉对谷正文的态度存有微妙之处,虽说谷正文持续爆料,不过台湾当局重审鹿窟事件时,却不敢深入追究这个血案制造者的责任。谷正文这种投鼠忌器的态度,显示出他手中确实有若干关键之物
谷正文在媒体上的那些所作所为,确实给国民党带来了不少麻烦,他每次一爆料,就让党内陷入尴尬的境地,毕竟那些暴行全是在国民党统治的时候发生的。
党内也有不少人极为厌恶他,却毫无办法,这种状况致使国民党内部的分裂愈发严重,在生命的最后那段时光中,谷正文依旧维持着桀骜不驯的模样,95岁时口述回忆录,他随性地说道:“杀人和杀猪没啥不一样”,接着反问道:“我是不是坏人?”人们对他的评价,因他这种毫无悔意的态度而变得更糟了
临终之际,谷正文道出“我这一生做了诸多坏事,可我并不后悔”之语,还要求将功勋章与自己的遗体一同下葬,他这般至死仍未悟透的态度,为其一生画上了句点。
历史最后给了谷正文一个公正的评判,在台湾他被归到白色恐怖时期的“关键加害者”那一类,媒体管他叫“活阎王”。
那些被他迫害致死的吴石、朱枫等人,于2015年被刻入“白色恐怖纪念碑”,成为受难者而非罪犯,
在大陆谷正文的评价自是无需多言,他不仅是个叛徒,更是残害众多地下党员的大罪人,《沉默的荣耀》这类影视作品播出后,使更多人知晓其罪行,进而强化了这一负面评价。
谷正文的一生有不少矛盾和争议,他这人挺聪慧,又带点狡黠,还挺残忍,与此同时还挺爱读书,有那么点文化素养。
在复杂政治环境中,他能应对自如,不过却未获得真正的尊重与认可,他为好几个主子效力,却始终未得到真正的信任,他酿成诸多悲剧,到晚年还妄图靠爆料来重塑自身形象。
那个时代的一个体现便是那种复杂,在动荡的历史环境中,个人的选择往往就决定了最终的命运,谷正文选择背叛,且手段残忍,虽说一时得意,但最终还是被历史所唾弃。
相反那些为理想而牺牲的人,当时被视作罪犯,不过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获得了应有的敬重,
截至目前,谷正文已然离世,不过他所留下的教训值得深入思索,权力也许能带来一时的荣耀,但是唯有正义能够经受住历史的审视。
那些妄图借伤害他人以获成功之人,终会发觉自身恰似历史车轮下的尘土,为正义事业奋斗之人,或许暂时遭遇挫折,但其精神将始终鼓舞后人前行
来源:鸿毛有其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