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不快到双十一了,想着给家里的电视升升级,但在市面上的高端电视中看了一圈,发现一个挺闹心的事,不少旗舰RGB-Mini LED机型,单看参数表的话,它们的色域、分区数看着都很能打,但看了下晒单图就发现了猫腻,比如人物的皮肤边缘会隐约蹭上旁边的衣服颜色,很是怪异
这不快到双十一了,想着给家里的电视升升级,但在市面上的高端电视中看了一圈,发现一个挺闹心的事,不少旗舰RGB-Mini LED机型,单看参数表的话,它们的色域、分区数看着都很能打,但看了下晒单图就发现了猫腻,比如人物的皮肤边缘会隐约蹭上旁边的衣服颜色,很是怪异;有多种颜色的画面里,各种颜色的交界处也会有淡淡的色晕,非常影响观感。
一通翻阅资料后才知道,这就是行业里一直没彻底解决的RGB-Mini LED串色问题,虽然每家每户都打着“精准控色”的招牌,但在实际使用中都栽在了这道坎上。但我也发现了一位新上市不久的RGB-Mini LED选手“TCL Q10M Ultra”,它与市面上一众“前辈”有着截然不同的实际表现。
先说回RGB-Mini LED技术,这项技术之所以能在高端市场火起来,背后的核心逻辑其实很简单,RGB-Mini LED的红、绿、蓝三色发光是分别拥有独立控光的,在理论上会比传统LCD更能还原色彩的细节,相当符合现在消费者对画质的高追求。但这项技术在实际落地时,有两个问题一直没能绕开,首先就是前面提到的物理层面的光溢难题,这是因为相邻背光分区的光线很容易“越界”,最终导致了串色、偏色问题。其次就是控光算法局限,很多厂商想靠软件后期修正,但技术实力有限,控光能力的不到位,让光线溢出本来应在的分区,让画面出现严重的光晕,这些表现与RGB-Mini LED技术的高端定位显得格格不入。
来到TCL Q10M Ultra这边,它的技术思路很简单,就是不盯着某一个指标发力,而是从硬件架构到软件算法进行了系统性的革新,做到了改善串色痛点。简单来说,就是Q10M Ultra把“控光”和“屏幕”的配合做得更紧密了。先讲控光,Q10M Ultra的RGB万象分区以最高16848个分区做到了行业RGB-Mini LED电视最多,更重要的是每个分区都加了超聚光微透镜,这种透镜能把光线的光面更贴近分区的形状,相当于给每束光加了“小围栏”,从物理层面减少光线溢出的可能。再加上超级控色算法的配合,Q10M Ultra可以实时过滤杂色光、动态调整三色光的比例,而行业独家的超动态光色校正技术则可以精准识别并及时纠错,让不同的色彩各归其位,极大改善串色、掉色、偏色、色晕等行业难题。
屏幕作为画面的最终呈现媒介也相当重要,Q10M Ultra使用的超级蝶翼华曜屏,不仅拥有晶粹高色阻材料,让色阻层对背光层发出的光过滤更精准,让红、绿、蓝三原色更纯净,使Q10M Ultra色域进一步得到提升。同时还拥有行业领先的7000:1超高对比度,让暗场的黑色更纯粹,减少泛光带来的串色;再搭配其表面的低反膜,可以大幅降低环境光的干扰。这种“控光聚光+屏幕阻光”的组合,让Q10M Ultra既保留了三色独立控光的色彩优势,又改善了长期困扰行业的痛点,也为高端电视的画质提升指明了一条从“参数内卷”转向“体验优化”的新路径。
除了在画质上的核心突破,Q10M Ultra在其他细节体验上也展现出对用户需求的深度考量。比如在音质上,全链路深度定制的B&O音响将Hi-END级声学技术引入电视行业,为用户带来更沉浸的视听体验。此外,全行业首创的极景·无黑边设计,通过将屏幕边框压缩至趋近于零,不仅在视觉上带来了极致的简洁与通透,也进一步加强使用时的沉浸感。
综合看下来,Q10M Ultra的出现不只是改善了串色等行业痛点,更像是给RGB-Mini LED市场指出了一个务实的方向。它没有跟风炒作参数的领先,而是实实在在针对用户能感受到的痛点去优化,从光源端提升色彩纯净度,从控光端减少光溢,从屏幕端阻挡杂光,每一步都落在了让用户体验更好上。同时,它也打破了RGB-Mini LED色域多年停留在97%BT.2020的瓶颈,第一次做到100%BT.2020,这意味着未来更多高清内容的色彩细节,都能被更完整地呈现。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理性的消费者只会越来越多,他们不单关注账面上的参数,而且更看重产品实际使用中的感受。TCL Q10M Ultra正是抓住了这一点,用切实的体验优化赢得了潜在用户的关注。对于整个电视行业而言,这样的创新思路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真正的竞争就应该回归到用户需求本身,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推动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升级,而不是陷入无休止的参数攀比之中。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多像TCL这样的企业的努力,未来的高端电视市场将会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惊喜和更优质的体验。
来源:老大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