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是 Agent 元年!”—— 这句口号,我去年也喊过。 直到我亲手把 12 个 Agent 送进产线,被 3 条数学公式打脸到鼻青脸肿。
“2025 是 Agent 元年!”—— 这句口号,我去年也喊过。 直到我亲手把 12 个 Agent 送进产线,被 3 条数学公式打脸到鼻青脸肿。
人人都在谈 Agent、特别是前段时间的云栖大会上可谓是百花齐放,但真正跑通商业闭环、形成用户粘性的场景仍屈指可数。如果你还在 PPT 上写“让 AI 替代 80% 员工”,建议把这篇文章转发给老板,能救一命。
01 一个“真香”现场先报背景履历,防止被喷“你行你上”:
数字漂亮吧?
但今晚我只想说:它们每一个,都活在刀口上。
02 第一刀:95% 可靠=36% 崩溃公式:0.95²⁰ ≈ 36%
很多朋友可能没听懂,我翻译下:
你单步准确率95%,已经高过人类实习生;但只要链式20步(写一段代码、跑测试、提交、合并、部署),成功率直接掉到36%;客户要求99.9%,等于每一步必须99.995%。现实是:今天最好的 GPT-5 在函数调用评测上只有 96.7%。
所以,凡是在官网写“完全自主多步 workflow”的,一律按骗子处理。
公式:Cost ∝ n²
很多人没意识到“对话式”为什么做不起来:
第1轮:1ktokens第50轮:50×50=2.5ktokens真实测试:100轮对话单条成本52美元坐席量1000人→一天烧掉5万美金,比人力还贵结论:凡是长记忆、长会话的 Agent,都活不过 CFO (首席财务官)这一关。
04 第三刀:工具反馈墙Agent 调用 API 成功率 98%,但理解返回结果的成功率只有 67%。
为什么?因为真实世界的接口长这样:
我花了 3 周给每个工具写“AI 友好摘要”,才把数据库 Agent 从 67% 拉到 91%。70% 的工作量根本不在模型,而在给工具做“人话翻译”。
05 数据集成坟场甲方ERP没有API,只有Excel导出OAuth登录一周一改,Agent直接401财务系统要求“摘要≤20字”,Agent生成50字直接写入失败“只要接 API”是世上最毒的鸡汤。
真实集成=70% 胶水代码+25% 重试补偿+5% AI。
06 所以,什么才活得下来?我总结了“5 大生存原则”,符合的才能活到 2026:
AI 没问题,问题是我们用错误的经济模型、错误的心理预期、错误的产品定义,去造一座空中楼阁。
真正赚钱的 Agent,都长得像“工具”而不是“人”。 真正赚钱的公司,都把 AI 藏在后面,把确定性留给了客户。
2025,让我们少谈“替代人类”,别做 Agent 泡沫的炮灰,多谈“人类放心把后背交给它”。
最后也欢迎各位大佬一起来探讨,你心中的Agent是怎样的。
本文由 @AI Online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