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毛主席曾说:“解放战争拖不得”。除了美苏地缘政治的因素外,我军主要将领的身体问题也是这场战争绝对拖不得的重要原因之一。1949年后,十大元帅相继病倒,大将中的佼佼者——粟裕、陈赓的身体也接近崩溃。
毛主席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军事指挥领域尤其如此。历史上所有名将,大多都是在身体方面天赋异禀之人。如果没有身体,即使有满腹韬略也不好使。
就比如张良,明明一肚子奇谋,却始终无法独自带兵打仗。对此,司马迁一针见血“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
再比如诸葛亮,他其实非常熟悉养生之道。在独自带兵前,身体一直非常健康。但当他真的亲自带兵北伐后,身体状况直线下降,54岁就活活累死。
因此,身体一般之人是绝对无法担任将军的。特别是大兵团作战,尤其消耗体力、脑力,能够几天几夜不睡觉是起码的要求。
毛主席曾说:“解放战争拖不得”。除了美苏地缘政治的因素外,我军主要将领的身体问题也是这场战争绝对拖不得的重要原因之一。1949年后,十大元帅相继病倒,大将中的佼佼者——粟裕、陈赓的身体也接近崩溃。
他们的身体为何会崩溃?这是因为解放战争与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完全不同,呈现出大兵团作战的趋势。在此之前,我军将领一般都指挥数千、数万人马,很少超过10万。但在解放战争中,一般都要指挥十多万、数十万甚至百万大军。
更要命的是,我军与国民党所辖范围犬牙交错,除了东北外,几乎不存在什么稳定的大后方,基本都处于无时无刻不在作战的状态。以华东战场为例,陈毅、粟裕刚打赢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就接踵而至;孟良崮战役刚一打完,南临、临朐战役马上就来。我军将领无时无刻不处于高压状态。岂能不病?
在解放战争中,最先病倒的是徐向前。徐向前的身体一直不太好,盖因抗战时期,徐向前不幸被马踩伤了肋骨,患上了胸膜炎。由于缺医少药,而且徐向前吃得太简朴,导致病情反反复复。整个抗战期间,徐向前一直都在养病中度过。
解放战争开始后,中央一直想让徐向前重返战场,一度曾想让他去东北或山东指挥战斗,但因为他的身体,始终不能成行。
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后,身体稍稍好一些的徐向前才终于等到了机会,得以重新执掌大军。然而在高强度的指挥作战中,徐向前的身体很快又崩溃了,胸膜炎重新复发。徐向前一度只能躺在担架上指挥战斗。
其后徐向前的肺病虽然有所好转,但偏头痛又开始剧烈发作,本来功能就差的肠胃功能,连最简单的饮食也承受不了。当时徐向前已基本解放了山西,只剩太原还未解放。但徐向前的身体状况已无法支撑他急需指挥太原战役,只好将指挥权交给了彭德怀。
全国解放后,徐向前就任总参谋长。然而由于病情严重,徐向前根本无法正常工作,日常工作都是由聂荣臻代劳的。毛泽东不得不帮徐向前“请假”:
“向前同志,前次见面时,我说可抄一些报给你看。后来我觉得你还是静养,不看电报为好。”
不久后,徐向前便被中央派往苏联进行疗养。
与徐向前相同,罗荣桓的身体早在解放战争前就出了问题。抗战时期,罗荣桓就被查出有尿血迹象,医生诊断是肾脏出了问题。
随后罗荣桓被中央派往山东根据地。在那里,罗荣桓军政一肩挑,将山东建设成最强根据地。但是肾病最怕劳累,他的身体很快便不堪重负,出现了重度浮肿。
罗荣桓本该静养,但是战争却不等人。很快,罗荣桓就被派往了东北。在毛主席的催促下,罗荣桓就近前往平壤进行治疗。苏联医生为他开了刀,这才让他的肾病有所缓解。苏联医生告诫他,每天最多只能工作3个小时。
然而在东北根据地,罗荣桓怎么可能只工作3个小时?他要负责东北根据地的政工、人事、根据地建设以及二线兵团的训练工作,哪一样是他离得开的?
罗荣桓虽然在东北取得了旁人难以企及的成绩,但他的肾脏却出现了不可逆转的损害,很快就出现了高血压、心脏病等症状。
后来,罗荣桓罹患尿毒症,在当时这是不治之症。1963年,罗荣桓英年早逝。毛主席不禁发出“国有疑难可问谁”的悲叹。
1947年,陈毅在给毛主席的电报曾说,我军擅长大兵团作战的有五人,分别是彭德怀、刘伯承、东野首长,同时粟裕、陈赓是后起之秀。结果到了1949年后,被军迷称为我军五虎上将的名将们纷纷病倒,甚至还有如陈赓这样英年早逝的。
刘伯承戎马一生,一生受伤无数,最严重的是1916年战斗中头部中弹,导致右眼失明。这次重伤以及多年征战中积累的腿伤等,留下了伴随终身的后遗症
解放战争期间,刘伯承作为晋冀鲁豫野战军以及中原野战军的统帅,每天都处于高强度的工作之中,身体状况愈发糟糕。刘伯承当时年纪已经很大,却要指挥中原野战军转战千里,在大别山与数十万国军周旋。别说一个老人,即使一个年轻人也受不了。
1948年淮海战役期间,刘伯承的双手已经严重变形,但他仍然坚持在作战地图上标注作战部署。每当夜深人静时,她常常能听到丈夫因疼痛而发出的叹息声。
更令人担忧的,是刘伯承仅存的左眼。由于用眼过度,刘伯承的眼球时刻处于高压状态,视力急剧下降。
解放战争结束后,刘伯承基本退出了一线,主要从事军事教育工作。但是刘伯承的身体依然呈现出不可逆转的损害。根据体检结果,刘伯承的多项指标都已超出正常范围:血压持续居高不下,心脏功能减退,关节变形程度加重。
之后,刘伯承的左眼失明,并开始频繁住院。更严重的是,刘伯承于1973年失去了思考能力,1975年失去了语言能力,身体已经完全不能自理。虽然刘伯承活到了94岁高龄,但他的晚年生活没有任何质量可言。刘伯承晚年的病痛,实际就和解放战争高强度的透支有关。
无独有偶,粟裕在解放战争中也遭遇了严重的透支。相比于刘伯承,粟裕算是年轻人了。但是华东战场的超高强度的战争,让粟裕的身体很快就垮了。
从指挥风格看,粟裕注定非常劳累。首先,粟裕极其注重运动战,华野几乎每时每刻都处于运动之中;其次,粟裕的指挥风格非常精细且亲力亲为,常常同时指挥多个甚至十多个纵队作战,每个纵队都被他安排地清清楚楚。因此粟裕在指挥过程中,几天几夜不睡觉是家常便饭。
在淮海战役中,粟裕的身体终于接近崩溃。在碾庄圩之战中,粟裕的紧张到达了极点,一连七天七夜没有睡觉。极度的疲劳让粟裕头痛欲裂,血压飙升至220,到达了极危血压。粟裕曾回忆,他头疼起来,就感觉自己每根头发都竖了起来,脑袋周围就像是被针扎,稍微触碰一下就痛得不行。因此粟裕不得不戴着“健脑器”进行指挥。
碾庄圩被攻破后,粟裕几乎晕厥。但醒后,粟裕又立即投入帮助中野围歼黄维兵团,阻击国民党援军以及包抄杜聿明集团的指挥中。
解放战争结束后,粟裕身体彻底垮了。高血压、肠胃病、美尼尔氏综合症无时无刻地折磨着他。
他不仅难以坚持工作,甚至不能左右环视,吃饭时饭菜必须放在一条直线上。无奈之下,毛泽东只好与苏联协商,让粟裕去苏联治病了。经过苏联医生的检查,发现他是因长期过度紧张疲劳以及受伤次数过多。
原本毛主席曾想让粟裕带兵入朝,甚至已经为他配备好了指挥班子。但粟裕的身体状况确实刻不容缓,只能让他安心休养。除了粟裕外,四野首长也因为身体原因,没能去朝鲜,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
最终,彭德怀接过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指挥棒。除了他过人的军事才干外,其身体的硬朗也是毛主席让他指挥数十万志愿军的根本原因。
解放战争期间,彭德怀一直处于流动作战之中,带着2万士兵与胡宗南数十万大军反复周旋、兜圈子,其身体的压力可见一斑。
彭总刚刚结束西北解放战争,就立即投入到朝鲜战争的指挥之中,其压力可想而知。在朝鲜,彭总因睡眠不足、饮食不定,导致其肠胃病和痔疮反复发作,彭德怀不得不捂着肚子工作。
1951年8月间,彭德怀的眉头突然出现了一颗小疙瘩,这颗疙瘩越长越大。1952年初开始有些压痛的感觉。军医检查一看,认为是癌症的前兆。因此,彭德怀不得不结束在朝鲜的指挥工作,回国开刀治疗。
彭德怀走后,陈赓代理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两个月,结果差点被电报埋了。陈赓不禁感叹:“彭老总是怎么把这些电报看完的。”有如此多的工作,彭德怀怎能不病呢?
彭总走了,陈赓的身体同样不容乐观。
陈赓戎马一生,受伤无数。早在1927年南昌起义中,陈赓腿部严重受伤,几乎面临截肢风险,虽经及时救治(包括宋庆龄的帮助)保住了腿,但伤势导致他行动不便,一生跛足。
1933年,他被国民党逮捕,遭遇了电刑,严重损害了心脏。抗战期间,陈赓又遭遇了日军毒气的侵袭。
解放战争期间,陈赓被陈毅称为大兵团指挥中的五位佼佼者之一,其后又被毛主席授意组建陈谢大军,在战略反攻中独立负责一个战略方向。
在当时,陈赓的身体状况其实已经出现了严重隐患。在指挥洛阳战役时,他身边的警卫尚小辰回忆:
“洛阳战役时,陈赓连续七天没有睡觉........困了就趴在桌子上眯一会,甚至有时候晚上成宿的看地图,不停地在地图上用手指比划........甚至自言自语..........像疯了一样.........打完洛阳战役后,陈赓几乎像大病一场一样,后来躺着睡了三天三夜........”
解放战争结束后,陈赓被主席派往越南帮助胡志明指挥越法战争。在陈赓的日记里,他不断抱怨自己身体的伤痛,比如腿痛,牙痛以及胸痛。
成功赢得边界战役后,陈赓回到了北京。但过一会儿,陈赓又被派往朝鲜指挥战斗。因为身体问题,陈赓休养了一阵。待他入朝后,成为了彭德怀最重要的助手。彭德怀走后,陈赓又成为百万志愿军实际的指挥者。
朝鲜战争结束后,陈赓身体的隐患其实已经不容忽视,但他的工作依然繁忙。1957年12月,陈赓随彭德怀访问苏联回国后,在家中突然心脏绞痛,倒地昏迷。医生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这是他心脏病的首次重大发作。到了1961年,陈赓大将与世长辞,年仅58岁。
由此可见,战争、特别是大兵团作战对于身心健康的摧残有多么可怕。长期熬夜、不规律的饮食、失去战友的痛苦以及巨大的压力,都让他们身心俱疲。
解放战争仅仅持续了三年,就导致十大元帅病倒了一半。如果再持续一段时间,后果将不堪设想。
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的身体天赋是惊人的。美国记者斯诺对于毛泽东的评价是最一针见血的。在他《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
“他常常夜里工作,通宵达旦,他的身体好像是铁打的,从不知道累。”
解放战争中,最累的莫过于毛主席。别人可能只用负责一个方向的作战,而毛主席要负责东北、华北、华东、西北、中原等多个方向的作战,一天要看很多文件,要撰写极多的电报,每天都处于高强度的思考之中。
在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期间,毛主席还带着800多人,在陕北转战数个月。他不仅要躲避胡宗南的追击,而且还要及时发报收报,了解各战区的情况,其艰苦和疲劳是可想而知的。
到了西柏坡,毛泽东办公室的灯光更是彻夜不息。除了负责全国的战略,毛主席还会留心具体指挥华北的作战。
但即便如此,毛主席依然不怎么生病,除了有点便秘、失眠之外,没有什么大问题。这主要源于毛主席年轻时身体底子打得好,而且勤于锻炼身体。在饮食方面,毛主席也不挑剔。
由此可见,毛主席的好身体,是中国革命最大的幸运。正是因为他的好身体,让他的军事天才得到了充分发挥,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来源:陶陶爱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