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1日是世界阿尔兹海默日,社会再次将目光聚焦于老年认知健康。在枫林街道宛六社区,一场以“非药物干预”为核心的认知关爱行动早起悄然展开。在上海健康促进中心的指导与上海家扶公益发展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刘晴暄教授团队创立)的专业支持下,宛南六村老年认知障碍高危人群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兹海默日,社会再次将目光聚焦于老年认知健康。在枫林街道宛六社区,一场以“非药物干预”为核心的认知关爱行动早起悄然展开。在上海健康促进中心的指导与上海家扶公益发展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刘晴暄教授团队创立)的专业支持下,宛南六村老年认知障碍高危人群健康干预试点项目推出“绿智守护,‘培’你迎秋”系列课程,探索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新模式——让泥土芬芳中的疗愈之力,为社区老人的记忆与健康“生新芽”。
1、专业赋能,以园艺疗法构建认知干预新体系
今年8月起,课程以非药物干预为核心,融合园艺社会工作方法,通过多肉种植、植物盲盒、薄荷培育等环节,激发老年人五感体验,助力认知功能活化。
课程项目从“环境适应→情感联结”引入,从第一节“初遇绿世界”小组活动开启,便着力让社区认知障碍高危老人在轻松氛围中融入集体、感受植物生命力。从观察多肉植物的形态细节入手,伴随着泥土清香完成触摸、嗅闻等一系列动作,在按步骤培育多肉的过程中,加深了与集体、与植物的情感联结。每一节课均设计严谨,从建立小组契约到记录植物生长日记,逐步引导老人融入集体,在自然疗愈中实现情绪疏导与认知训练。
2、五感疗愈,自然与传统的智慧融合
当园艺体验深入,项目便聚焦“五感干预机制”的落地,让非药疗愈从“感受”走向“实用”。课程注重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心理学相结合。例如,在“立秋养生学妙招”环节,工作人员结合《黄帝内经》讲解节气养生知识,并带领老人练习八段锦和手指操,以温和运动激活身体活力;“五感探索之旅”活动中,详细讲解五感干预对认知唤醒的作用,引导老人通过触摸薄荷叶片的纹理、嗅闻薄荷独特的清香,直观体验五感应用的魅力,随后的薄荷移栽与初期养护,让老人们在动手实践中巩固认知记忆。
“草本养护实践”则进一步延伸实用价值,通过讲解薄荷的药用价值,指导大家用新鲜薄荷为原料制作艾草薄荷膏,让老人们在亲手制作药膏的过程中,既掌握了草本养护知识,又收获了可日常使用的疗愈成果,让非药疗愈真正融入生活。这种多维度的干预方式,不仅延缓认知衰退,更提升了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与社会参与感。
3、社区共生,从个体干预到家庭支持体系
在世界阿尔兹海默日之际,项目特别设计主题活动,将科普宣传与深度疗愈相结合,强化对认知障碍群体的守护力度。在特别场活动中,工作人员开展阿尔茨海默病科普宣讲,帮助老人科学认知疾病;同步开设的种子画创作环节,以五谷种子为材料拼贴成画,提供“五谷丰登”“万事粥全”“我爱你祖国”“科技强国”四大主题供老人选择。老人们在观察种子色彩、触摸颗粒质感、拼贴创作图案的过程中,充分锻炼“五感”,实现身心疗愈。
项目始终强调“社邻共生”理念,将服务延伸至家庭照护体系。通过组织植物谜语竞猜、种子画制作、中草药香囊制作等活动,鼓励子女与老人进行更多互动,强化非正式照料网络。同时,课程持续性的设计(如生长日记记录、长期养护实践)促进了老年人生活习惯的良性改变,形成了“预防-干预-支持”的全链条服务模式。
枫林街道宛南六村开展的非药疗愈老年期认知障碍干预项目,探索了非药物疗法在认知障碍预防、早期管理及老人心理健康关爱中的实践路径,生动展现了宛六友好型社区人文关怀与专业服务的深度融合。这种以专业资源为支撑、以自然疗愈为路径、以社区共融为愿景的实践探索,为认知障碍群体构建了更有温度的支持网络,愿每一份记忆都能与绿意一同生长,在爱与陪伴中找到归途。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