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站桩总栽在“手”上:要么硬举着像扛东西,练完胳膊酸;要么软垂着像没骨头,练不出劲——站桩手怎么放,看的是“桩型”和“劲感”,不是瞎凑位置,3种常见姿势练对了,才算真站到点上。
很多人站桩总栽在“手”上:要么硬举着像扛东西,练完胳膊酸;要么软垂着像没骨头,练不出劲——站桩手怎么放,看的是“桩型”和“劲感”,不是瞎凑位置,3种常见姿势练对了,才算真站到点上。
1. 最常用:抱球桩,手要“抱得住、撑得起”
抱球桩是新手首选,但不少人把“抱球”演成“摆样子”:手贴太近像抱块板,离太远像抓空气,完全没“撑劲”——正确抱球,位置和劲感都有实招。
先定位置:双手放在胸口到肚脐之间,别超胸口(容易端肩),也别低于肚脐(容易塌腰);掌心相对,距离像抱个“篮球”(大概30-40厘米),不是抱乒乓球(太近)也不是抱西瓜(太远);手指自然分开,像轻轻搭在球上,别绷直也别蜷成拳,指尖稍朝下,别上翘。
再找劲感:胳膊别硬举,要像“挂在肩膀上”,有自然下垂的重量,同时轻轻往外“撑”——比如想象怀里的球要跑,你用手轻轻按住,不用使劲捏,也别让球掉;腋下留一拳空隙,别夹太紧,不然肩膀必僵。站时随时摸:胳膊酸不酸?腋下空不空?胳膊发僵就是撑太狠,手晃没根就是没撑住。
常见错:手举太高端肩、手贴太近没撑劲、手指绷直发硬——这些不改,练不出“手连腰、腰连脚”的劲。
2. 最轻松:扶按桩,手要“按得轻、不压劲”
膝盖不好、肩颈紧的人,别硬练抱球桩,先练扶按桩——但有人把“扶按”做成“压腿”,手使劲按腿,练完膝盖更疼,这是瞎练。
位置好定:双手自然放大腿前侧或腰侧,看自己舒服来——放大腿前就掌心朝下、手指朝前,离膝盖约10厘米,别贴太近;放腰侧就掌心贴腰眼(后腰两侧凹处),手指自然朝下,不用扣紧。
劲感是关键:手不是“压”在那,是“轻轻搭着”——放大腿前时,手像“托着点东西”,不用按腿,胳膊放松、肩膀下沉;放腰侧时,掌心轻贴腰,别抠,感受腰腹稍收,别塌腰。站时问自己:膝盖疼不疼?肩膀紧不紧?按得腿发僵就是劲大了,手没感觉就是没找对“搭劲”。
这种桩不用刻意找“撑劲”,重点是松肩腰,适合打基础,等肩不紧、膝盖有劲了,再换抱球桩。
3. 最基础:自然下垂桩,手要“沉得下、不僵直”
没接触过站桩的人,别一上来学复杂的,先练自然下垂桩——但有人把“自然下垂”搞成“僵尸手”,手绷直贴腿,或端肩悬着手,全错了。
位置最简单:双手自然垂身体两侧,别贴太紧(离腿约5厘米),也别甩太开;掌心可稍朝内(对腿)、可稍朝外(对两边),怎么舒服怎么来;手指自然分开,别绷直也别蜷,像平时站着放松那样。
劲感藏在“沉肩”里:别端肩膀,故意往下沉,像刚卸了肩头担子,手跟着往下“坠”,能感胳膊有自然重量,别僵着;站时偶尔甩甩手,松快胳膊再垂好,别让手“僵”在那。
常见错:端肩悬手、手绷直贴腿、手指蜷成拳——这些会让肩颈紧,练完脖子酸,所以核心是“沉肩坠手”,让手跟着肩膀松,不刻意用力。
最后记准一个关键:站桩手怎么放,“劲感比位置重要”。不用死记“手离胸口几厘米”“手指弯几度”,要找“肩膀沉、胳膊松、手有劲(不是硬劲)”的感觉——抱球桩找“撑劲”,扶按桩找“搭劲”,自然下垂桩找“坠劲”。下次站桩前,先活动肩腕,再按桩型放好手,慢慢调劲感,比瞎凑位置管用十倍。
来源:清醒三分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