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差不多十多年前,我就常听到一句话: 今年将是VR的元年。在我的印象中,几乎每年都曾经是VR的元年,它就像天上的星星,总是那么近在咫尺,又总是那么遥不可及。
差不多十多年前,我就常听到一句话: 今年将是VR的元年。在我的印象中,几乎每年都曾经是VR的元年,它就像天上的星星,总是那么近在咫尺,又总是那么遥不可及。
直到,苹果Vision Pro的诞生。
从发布到今天,用户们对Vision Pro的评价,有点儿两极分化。有的人认为,买了它,就是用今天的价格,买到了未来的科技体验。也有人觉得,它是苹果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败笔产品。
Roy自己也借用了一段时间,和很多人一样,在前期,我感到非常震撼,但新鲜劲儿一过,直接就贤者模式了。后来我发现啊,其实它的实际体验,取决于你怎么看它。
这话可能听起来有点奇怪,我先问你个问题,你觉得苹果的Vision Pro,是AR, VR, MR,还是其他什么R?
其实,库克在很多场合,都透露过他的答案,他一直称Vision Pro的计算为:Spatial Computing。所以,有没有一种可能,Vision Pro和其他AR/VR头显等产品,压根就不在一个赛道?
说到这,我又想起了一句话:你的下一台电脑何必是电脑? 是的,Roy认为,Vision Pro的野心,其实是成为继Mac、iPhone、iPad之后的下一代计算平台。而这,注定将是个神级存在。
其实,咱这个猜测,也不算是空穴来风。你看啊,Vision Pro的操作系统Vision OS,本身就是基于iPad OS的魔改版,它原生就已经能兼容大多数的iPad应用了,你看,它已经有基本成形的生态基础了。
虽然它当前略显笨重,甚至有很多槽点(后续会提到)。但别忘了,这只是它的1.0“原始形态”。而在这座冰山之下,命运的齿轮,已经悄悄开始转动了。
好,咱先不扯远了,
先把目光收回来,聊聊Vision Pro到底值不值得入手。(注意:这期,咱只聊Vision Pro和它的优点。至于缺点嘛,实在太多了,考虑到篇幅,咱只能放到下期了。)
出道即巅峰
Vision Pro作为初代产品,它一出道,就已经是尖端科技的集大成者了。从单眼4K的Micro-OLED、到M2+R1双芯片的超级组合,Vision Pro从内到外,都堪称电子艺术品。它和苹果全家桶的其他成员一样,一出生就和苹果的家族基因,一脉相承。
的确,在使用Vision Pro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多熟悉的无缝体验。你甚至可以看到其他产品的影子,举几个例子:
一、开机后的悬浮图标页面,简直就像一个超级iPad悬浮在空中,你甚至都不用看说明书,就知道它的操作逻辑。
二、它的捏合操作,也和苹果手表的双指捏合,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Vision Pro的旋钮,很像苹果手表的表冠。旋转表冠,它能把你瞬间传送到别处(比如月球、湖边),让你能告别眼前的喧嚣,专注于当下。这是不是又有点Airpods Pro“主动降噪”那意思?我愿称之为“视觉降噪”。
四、Vision Pro的VST透视功能,会在你眼前营造一个,透明重现的世界,让你忘掉物理遮挡的存在。这又像不像Airpods Pro的“通透模式”?
五、当你处于沉浸模式时,如果有人出现在你面前,他的影像也会逐渐浮现出来,这像不像Airpods Pro 2中的“对话感知”功能?
...
毫无疑问,这种无缝全家桶体验,确实是个加分项,除了这股熟悉的苹果味儿,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点呢?咱欲抑先扬,先说优点:
一、人情味儿。
苹果有个饱受诟病的功能,叫Eyesight,它会在 Vision Pro的正面,通过外面的屏幕,显示出你的眼睛,让周围的人知道你在用App 或享受全沉浸式体验。(下期再说Eyesight的槽点)
同时,它也有个VST(Video See Through)功能,它通过把外部摄像头,把捕捉到的图像,投到内部屏幕上,从而给你营造一个透视的效果。
如此,Vision Pro在电子和算法的加持下,一下儿就变成“透明的大眼镜”了。Roy认为,这背后藏着苹果的一种情感坚持:它不希望用户被封印在电子设备中,人与人之间,要有情感的交流。
二、华丽的显示。
内部显示屏很关键,因为它是你使用和交互的界面。Vision Pro用了两块4K的Micro-OLED屏,PPD达到了接近40的水平,这在同类产品中,这已经是绝无仅有的细腻了。带着它,甚至可以正常读书,以及看这篇微信公号文章。
PPD代表每度视场角所包含的像素数,它和清晰度直接挂钩。对它不熟的,可补看一下Roy之前的文章《干货周记:对“屏幕分辨率”的祛魅(消费电子8,汽车电子4)》,通过这篇文章,你也能了解到,你的屏幕到底需要多大的分辨率就够用了。
还记得刚刚提到的VST透视功能吗,得益于苹果独有的R1芯片,其透视延迟只有12ms,那12ms到底有多低呢,低到你察觉不到,比你眨眼的速度,至少还快8倍。如果不是它分辨率还不够完美,我还真就分不出来,我看到的透视外界,到底是真是假。
作为对比,Meta的Quest 3是两块2K屏,透视延迟为55ms。
三、神奇的交互。
就像用电脑时,要先会用鼠标和键盘一样。用Vision Pro的第一关,就是交互。Vision Pro的交互不需要手柄,只用眼球+手指即可,这种新奇感和精确度,不亚于当年初代iPhone的触屏“震惊”。其操作精度,可以做到指哪打哪,甚至可以精确的选中目标文字。
另外,由于Vision Pro有一对摄像头,你操作时,不用刻意抬手,就能随意优雅地操控,你同时两只手捏住拉扯,实现放大和缩小(就像多点触控一样),这很符合人类的直觉。
Roy个人认为,这种交互方式,已经无限逼近,下一代交互的正确答案了。
四、沉浸模式和立体影像。
这是Vision Pro的王者功能。它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Spatial Video,即空间视频。普通用户用Vision Pro和部分iPhone都能拍,它真的非常有代入感。体验过后,我相信,这将成为未来影像的主流。想象一下,如果用它记录你生命中的某些珍贵瞬间,当你再回首时,你可以瞬移回到那个时空,这是怎样一种体验啊。一句话:用了就回不去了。
第二种是,Immersive content,即沉浸式内容。这个需要专业团队制作,FOV可以很大,比如景色的呈现等等。刚刚说的“视觉降噪”就是它,也可以成为“视觉传送”,一秒钟可以送你去任何地方。见手青可给不了你这么细腻的体验。
第三种是,Interactive story,即交互式故事,官方有个很典型的体验视频,就是与蝴蝶和恐龙做交互,一只蝴蝶缓缓飞到你的手指落下,几只恐龙在你面前驻足...这种体验也很奇妙,结合游戏、互动式的娱乐内容,很值得期待。
另外,它也可以把普通平面照片,转成空间照片,直接3D化,效果也不错,可以有不一样的体验。这背后,离不开M2芯片强大的AI处理能力。
五、不俗的音质。
Vision Pro的扬声器表现,也是让我眼前一亮。我本来对这种开放式喇叭音质,是不抱什么希望的。但没想到,它在开放式定向发声的环境下,还能做到这样的声场和空间音效,真的很棒。尤其是低频环绕声,感觉不像是这么小的喇叭能出来的效果,这里面一定也有苹果AI部分的算法加成。
同时,它还可搭配蓝牙耳机,任何品牌都行,但搭配自家的可以有更多惊喜,如低延迟,空间音频,自适应音频系统等。
至此,Apple Vision Pro的优点,咱基本就都说完了。
下期,咱该说它的槽点了。这些槽点,随便拿出一个,可能就会直接把你劝退。
Roy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来源:孤独难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