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蹲在篱笆边给扦插的月季浇水时,又看见邻居王伯蹲在桃树下“摆弄”枝条——去年他给老桃树接了新枝,今年就结出了又大又甜的果子。我凑过去问诀窍,他笑着递来一把修枝剪:“嫁接哪是啥难事?不过是给植物找个‘好搭档’,再把‘接口’对严实罢了。” 受他点拨,我翻出攒了半年的
蹲在篱笆边给扦插的月季浇水时,又看见邻居王伯蹲在桃树下“摆弄”枝条——去年他给老桃树接了新枝,今年就结出了又大又甜的果子。我凑过去问诀窍,他笑着递来一把修枝剪:“嫁接哪是啥难事?不过是给植物找个‘好搭档’,再把‘接口’对严实罢了。” 受他点拨,我翻出攒了半年的园艺笔记,把8种最适合新手的嫁接术细细理了一遍,从晨光初露写到暮色沉沉,纸页上沾了些泥土,倒像刚从园子里挖出来的“藏宝图”。
最适合给那些长了好几年的果树“换品种”,比如僵了长势的桃树、不结果的梨树,或是枝干粗壮的花树。上午我对着后院那棵光长叶不结果的老砧木练手:先把砧木从靠近地面的地方锯断,截面要削得平平整整,像刚切好的豆腐块;再用劈刀从截面正中间往下划一道缝,缝壁要光滑,别划得歪歪扭扭——这道缝就是给接穗留的“窝”。
接穗要选一年生的健壮枝条,芽点饱满得像刚睡醒的小胖子。拿着修枝剪把接穗下端削成对称的“楔子形”,削面要直,不能有毛边,不然“窝”里塞不紧实。削好后轻轻把接穗插进砧木的缝里,最关键的一步来了:得让接穗外侧的形成层和砧木的形成层对齐——这就像拼图时找准榫卯,差一点都拼不拢。插稳后用塑料薄膜把接口缠紧,从下往上绕,连一丝缝隙都别留,最后在砧木顶端抹上愈合剂,防止水分跑掉。
王伯说,劈接要趁早春树液没怎么流动的时候做,那会儿植物的“伤口”长得最快。我给这棵老砧木接了两个接穗,一左一右,像给它安了两个“新胳膊”。要是活了,明年就能在一棵树上吃到两种果子,想想都觉得划算。
比劈接简单多了,适合砧木不算粗、接穗比砧木略细的情况,比如嫁接月季、蔷薇,或是刚长了一两年的小樱桃树。中午在阳台的花架下试手,砧木截断后,在截面的一侧竖着切一道切口,切口不用太深,刚好能把接穗的削面装进去就行。
接穗的处理更“小巧”:下端削一个长长的斜面,再在长斜面的对面削一个短短的斜面,像把铅笔削成一头长一头短的形状。把接穗的长削面朝里,轻轻插进砧木的切口里,还是要对准形成层——这次更简单,因为砧木切口只有一侧,只要接穗的形成层贴着砧木切口的形成层,就像两张纸轻轻贴合,就能长在一起。
缠膜的时候要把接穗的顶端也包一点,只露出芽点,免得接穗干得太快。我用去年秋天剪的月季接穗试了三棵,蔷薇砧木的枝条软,削起来比果树砧木顺手,第一次就插得严丝合缝。王伯说切接的成活率最高,因为切口小,“伤口”愈合得快,新手练个两三次就能上手。
最省接穗的法子!一个芽就能接一棵苗,适合批量繁殖,月季、柑橘、桃树都能用。下午蹲在花坛边练“T”型芽接——这是芽接里最常用的一种,像在树皮上“缝口袋”。
先在砧木离地不远的地方,切一个“T”字形的小口,横切口别太长,竖切口也不用太深,刚好切透皮层就行,别伤到里面的木质部,不然砧木会“疼”。接穗要选当年生的饱满芽,从芽上方轻轻横切一刀,再从芽下方往上削,把芽片削成带点木质部的“小盾牌”,大小要和砧木的“T”型口差不多。
用刀尖轻轻把砧木“T”型口的皮层挑开,像掀开口袋的盖子,把芽片塞进去,芽片的上端要和砧木的横切口对齐,就像给口袋盖严了盖子。然后用薄膜缠紧,只露出芽点和叶柄——叶柄是“信号灯”,要是几天后一碰就掉,说明芽接活了。
我在一棵蔷薇上接了三个芽,分别是粉龙沙、果汁阳台和朱丽叶。王伯说芽接要“快”,芽片削下来别放太久,不然水分跑了就活不了。而且砧木和接穗的皮层要差不多厚,比如蔷薇接月季,皮层厚度相近,就像“同尺码的衣服”,刚好能穿上。
适合砧木和接穗差不多粗的情况,比如嫁接葡萄、猕猴桃,或是月季的细枝。傍晚在葡萄架下试手,步骤有点像“咬舌头”:先把砧木和接穗的顶端都削成斜斜面,斜面要光滑,长度比枝条的直径长一点就行。
然后在每个斜面的三分之一处,用刀向上切一道小口,砧木的切口朝上,接穗的切口朝下,切出的小“舌头”要整齐。把两者的“舌头”互相插进去,像两个齿轮咬合在一起,再调整位置,让形成层对齐——因为粗细差不多,不用刻意找“一边贴”,轻轻一插就能对齐。
最后用薄膜把整个接口缠紧,只露出顶端的芽。舌接的接触面积比切接大,就像两个人手拉手更紧,愈合后更牢固。我用野葡萄砧木接了巨峰接穗,野葡萄抗病性强,巨峰果子甜,凑在一起就是“好搭档”。削斜面的时候手有点抖,试了两次才把“舌头”插紧,缠膜时特意多绕了两圈,怕风吹松。
专门对付那些嫁接后容易不活的植物,比如桂花、山茶、含笑,还有多肉里的“贵货”。原理很简单:让砧木和接穗先“靠在一起”生长,等接口长好后再切断接穗的根,相当于“带土移植”,成活率几乎满格。
家里的山茶砧木长得太旺,想接一棵稀有的山茶品种,就用了靠接。先把砧木和接穗栽在旁边,让它们的枝条挨得近近的。在两者相对的位置,各削一个椭圆形的切面,切面要深到木质部,像把树皮和部分木质层一起削掉,露出里面的“嫩肉”。
把两个切面贴紧,用塑料绳绑牢,再用薄膜把接口包严,别让雨水渗进去。之后每天正常浇水,等两三个月,看到接口处长出新的愈伤组织——就是那种白白嫩嫩的小疙瘩,就把接穗下端离接口不远的地方剪断,砧木也在接口上方剪断,这样接穗就完全靠砧木“吃饭”了。
王伯说靠接虽然慢,但最稳妥,新手不用担心接穗枯死。我把靠接的山茶放在半阴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怕接口干得太快。
要是砧木的皮层太硬,比如桃树、杏树的老枝,“T”型芽接挑不开皮层,就用嵌芽接,也叫“带木质部芽接”。和“T”型芽接的区别是,芽片带的木质部更厚,能直接“嵌”进砧木的切口里。
刚才给前院的桃树试手:先在砧木上切一个“匚”字形的切口,横切口和竖切口的长度刚好能装下芽片,然后把切口里的树皮和木质部一起挖掉,形成一个小凹槽。接穗选饱满的芽,从芽上方往下削,削到芽下方再横向切断,取下一个带木质部的长方形芽片,大小要和砧木的凹槽刚好匹配,像钥匙配锁一样。
把芽片嵌进凹槽里,让芽片的上端和砧木的横切口对齐,然后用薄膜缠紧,芽点和叶柄露出来。嵌芽接不用挑皮层,对砧木的“皮情”要求不高,新手不容易出错。刚才给桃树削切口时,皮层硬得像塑料,换了嵌芽接一下就成功了。
把砧木的根挖出来当“底座”,接穗直接接在根上,适合繁殖实生苗少的植物,比如月季、紫藤、玉兰。家里有几棵淘汰的蔷薇根,扔了可惜,刚好用来接月季。
先把蔷薇根洗干净,剪成长短合适的段,根的上端削成斜面。接穗选一年生的月季枝,下端削成和根斜面匹配的楔形。把接穗插进根的斜面切口里,对准形成层,用薄膜缠紧,然后把整个接口埋进湿润的沙土里,只露出接穗的芽点。
放在温暖的地方,保持沙土湿润,等长出新根和新芽,再移栽到花盆里。根接的好处是不用占地方,冬天在室内就能做,春天直接移栽。王伯特意叮嘱,根的方向别弄反,上端接接穗,下端扎进土里,不然长不出新根。我把接好的蔷薇根埋进沙土时,特意做了个小标记,免得弄混方向。
最简单的“傻瓜接法”,不用切缝、不用插舌,直接把接穗和砧木的切面贴在一起就行,适合多肉(比如嫁接法师、蟹爪兰)和灌木(比如茉莉、栀子)。刚才给蟹爪兰接仙人掌试了:先把仙人掌(砧木)的顶端削平,再在侧面切一个斜面;蟹爪兰(接穗)的下端也削一个和仙人掌斜面贴合的斜面,像两块镜子面对面贴紧。
把两个斜面贴在一起,用牙签从侧面插进去固定,再用薄膜缠紧。放在阴凉处,别浇水,等十天左右,要是接穗没蔫,就说明活了。贴接的关键是“贴得紧”,斜面要削得平整,贴合面积越大越好。我还试了给茉莉接栀子花,砧木和接穗粗细差不多,贴紧后用夹子夹了一天,现在看起来还挺精神。
天擦黑时,把试接的几棵苗搬到屋檐下,怕晚上的露水打湿接口。原来嫁接不是“大神专属”,劈接救老树、切接练入门、芽接省接穗、靠接保稳妥,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脾气”,摸清了就像和植物“对话”,知道它想要什么。
明天打算再找几棵蔷薇试试芽接,把家里的月季品种都“搬”到一棵砧木上。等秋天这些嫁接苗都成活了,园子里就能一棵蔷薇开五色花,一棵苹果结两种果——原来新手的双手,也能种出“园艺奇迹”。
最后把王伯教的“成活率口诀”写在末尾,免得忘了:“削面平,形成齐,缠膜紧,避风雨,芽点露,别碰水。” 照着做,准没错。
需要我把日记里每种嫁接术对应的“适合植物清单”整理出来吗?这样你下次选砧木和接穗时,直接对照着挑就行。
来源:生活故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