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着米其林的钱,卖着料理包的饭,西贝的千亿帝国梦该醒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5 14:06 1

摘要:最近西贝老板贾国龙的日子,过得比黄连还苦,因为预制菜这把火,直接把他那个千亿市值的IPO大梦,烧得只剩下一地鸡毛。事情的引爆点很简单,消费者突然发现,自己花大几十上百块在西贝吃的牛大骨、酸菜鱼,跟自己在家热的料理包,制作流程上居然没啥本质区别。

朋友,世界上最魔幻的事情,莫过于你花着米其林的钱,吃着料理包的饭,最后还得听老板给你讲梦想。

这事儿放以前你可能觉得是段子,但现在,它成了西贝的现实。

最近西贝老板贾国龙的日子,过得比黄连还苦,因为预制菜这把火,直接把他那个千亿市值的IPO大梦,烧得只剩下一地鸡毛。事情的引爆点很简单,消费者突然发现,自己花大几十上百块在西贝吃的牛大骨、酸菜鱼,跟自己在家热的料理包,制作流程上居然没啥本质区别。

这一下就炸了。

就好比你重金求偶,对方发来的照片是精修超模,结果奔现一看,好家伙,是P图过度的本山大叔。这种心理落差,足以让任何一个真金白银的消费者,感觉自己的智商和钱包同时被按在地上摩擦。

于是乎,客流断崖式下跌,一天就干掉几百万营收。贾老板急了,说这么搞下去,别说IPO了,公司现金流连三个月都撑不住。

你看,这就是商业世界里最残酷的逻辑:一个建立在“手工”“现做”“天然”这些美好词汇上的品牌,当它的底裤被扒下来,露出工业化流水线的本质时,那个由品牌溢价构成的巴别塔,会瞬间崩塌。

这事儿的本质,压根就不是预存菜能不能吃的问题,而是信任的定价权问题。

预制菜有罪吗?没有。7-11的盒饭是预制菜,瑞幸的轻食也是预制菜,大家吃得明明白白,价格也公道。

西贝的问题在哪?

它想玩儿一出“左右互搏”。

用工业化的成本,去收割手工业的利润。

说白了,就是把一份体检报告P得跟艺术写真一样拿出去骗融资,但肝上的阴影,你自己心里能没点数吗?消费者用脚投票,就是戳破这层窗户纸的最好方式。当消费者感觉自己付出的高价,买到的不是厨师的汗水而是中央厨房的机器轰鸣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把你打入冷宫。

这叫什么?这就叫商业上的“表里不一,当场去世”。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正当西贝被预制菜的口水淹得快要窒息时,一张“背刺供应商”的聊天截图,又给这口沸腾的油锅里,狠狠地浇了一勺水。

截图里,一个自称西贝采购总监的人,要求供应商把已经送来的121万、重达200多吨的预制菜给退了。理由很硬气:“公司面临大问题,要闭店了”。供应商当场就懵了,回复说“你去找罗永浩啊”,潜台词就是,你欠钱的样子,都快赶上行业冥灯了。

虽然西贝光速辟谣,说截图是假的。但这种消息为什么能疯传?因为在大家朴素的认知里,一个现金流紧张的公司,把压力传导给上游供应商,简直是常规操作,就像天热了要开空调一样自然。

这就是典型的利益相关方博弈。当平台(西贝)自己快淹死的时候,它第一反应不是自救,而是先抓着身边的供应商和员工一起往下拽,希望能给自己垫一下脚。这种操作,在商战里就像打拳击,你被人打得快喘不上气了,不想着怎么调整呼吸,反而一拳打向自己的教练,指望教练替你扛一下。

这有用吗?短期可能有点用,但长期来看,你毁掉的是整个生态的信任。供应商不是傻子,今天你让他们吞下200吨货,明天他们就敢在你的食材里掺沙子。这种【瞎积薄发】式的危机处理,本质上是在透支未来。

如果说预制菜和供应链风波还只是外伤,那员工社保问题,就是深入骨髓的内疾,是真正可能让西贝这个巨人轰然倒塌的系统性风险。

一直以来,餐饮业都是社保缴纳的重灾区,西贝也不例外。大量离职员工爆料,什么试用期不交社保、逼员工签“自愿放弃”协议,这些骚操作层出不穷。

过去,这事儿还能靠“行业惯例”来和稀泥。但现在,时代变了。

监管的铁拳已经砸下来,明确要求企业必须依法足额缴纳社保。这对西贝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每个月要为1.8万名员工,凭空多掏出一大笔真金白银。

这才是最要命的一刀。

以前是利润问题,现在是生存问题。它不这么做会死于合规审查,这么做了可能会死于现金流断裂。

这就像一个长期靠吃止痛药维持的病人,突然有一天被告知,药停了,你得直面你的病。西贝过去的低利润率,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这些不合规的成本节约之上的。现在,这块遮羞布被扯掉了,露出来的,是极其脆弱的财务状况。

所以你看,西贝的危机是一环扣一环的。

预制菜风波,捅破了品牌溢价的泡沫,导致营收暴跌。

营收暴跌,加剧了现金流压力,于是想把压力转嫁给供应商,结果搞出信任危机。

而社保合规的铁拳,则是在它本已失血的动脉上,又划开了一道深可见骨的口子。

三重打击之下,那个“2026年高质量IPO,市值超千亿”的梦想,听起来就像一个酒后胡言的笑话。IPO是什么?是要求你身家清白、财务健康、未来可期。现在的西贝,哪一点沾边?简直是体检报告上写满了“三高”和“重度脂肪肝”,还想去参加奥运会。

为了那个千亿梦,西贝其实也折腾过。搞了一堆副牌,什么小锅牛肉、中国汉堡,想玩儿“多生孩子好打架”的套路。结果呢?这些副牌的阵亡速度,比新店开业的速度还快。这就是典型的战略迷茫,主航道还没走明白,就到处开辟小舢板,结果风浪一来,全翻了。

这叫什么?

这叫“快种快收”玩儿砸了。

以为多开几个马甲就能分散风险,结果发现每个马甲都是吞金兽。

唯一的亮点,是外卖业务还行。但在高昂的平台佣金和越来越卷的价格战面前,外卖那点利润,根本填不上堂食留下来的巨大窟窿。

所以,西贝现在道歉了。承诺要把后厨搬到前台,让大家看着做。但这能解决问题吗?

难。

信任的重建,从来都不是发个声明就完事儿的。你得先把欠员工的社保补上,让大家看到你的契约精神。你得用实打实的行动,让供应商相信你不会在危难时把他们当弃子。你还得真正想明白,消费者到底为什么愿意为你付高价。

他们买的不是一盘菜,而是一种“确定性”——确定你用的食材是好的,确定你的厨师是专业的,确定我花的钱是值的。

西贝现在的问题是什么?

是把消费者的信任当成了可以无限透支的信用卡。

刷的时候有多爽,还款的时候就有多狼狈。

如今,牌桌上的牌已经不多了。贾国龙要想把他那个千亿故事继续讲下去,光靠道歉是远远不够的。他得先学会一件事:别总想着怎么从用户身上多赚一块钱,而是先想想,自己到底为用户创造了什么不可替代的价值。

想不明白这个,再大的品牌,也终将迷失在自己的资本幻梦里。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来源:甜点党GPkU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