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家俱乐部都有自己的社区体育信托基金,这玩意儿在足球世界里不算新鲜事。多数时候,它们像是俱乐部庞大机器上一颗安静的螺丝钉,默默运转,远离转播镜头和头条新闻。直到某个名字,某个故事,让你觉得有必要停下来多看两眼。海登,就是这样一个名字。
每家俱乐部都有自己的社区体育信托基金,这玩意儿在足球世界里不算新鲜事。多数时候,它们像是俱乐部庞大机器上一颗安静的螺丝钉,默默运转,远离转播镜头和头条新闻。直到某个名字,某个故事,让你觉得有必要停下来多看两眼。海登,就是这样一个名字。
前不久,在伯恩茅斯残疾人项目2024/25赛季的颁奖礼上,他拿到了年度最佳U16球员。一个奖杯,一张照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故事到此为止。但海登的故事,其实从十二年前就开始了。他六岁那年就加入了伯恩茅斯的“能力计数”球队,一件“樱桃”球衣穿了十二年。在职业足球这个人员流动比翻书还快的行当里,十二年这个数字本身就有点分量。
这些年,他一直待在泛残疾人组别里,代表俱乐部踢本地的联赛,甚至在U12队里还戴过几次队长袖标。他母亲苏珊娜跟俱乐部官网说,海登从一开始就遇到了非常棒的教练,这里对他来说“就像一个大家庭”。“家”这个词在足球圈里快被用烂了,尤其是在球员转会或者教练下课时,听着总觉得有点虚伪。但这话从一个看着自己孩子在俱乐部社区项目里长大的母亲嘴里说出来,感觉不一样。她说孩子在这里交到了一辈子的朋友。这些细节,比任何华丽的公关稿都来得实在。
当然,社区项目提供的远不止是踢球和交朋友。苏珊娜也提到了那些“高光时刻”,比如跟着伯恩茅斯一线队球员一起走进球场,现场看英超比赛。对一个孩子来说,这种经历的意义远超足球本身。这是归属感,是梦想照进现实。用他母亲的话说,伯恩茅斯“激发出了他最好的一面”。
不过,真正让我这个跑了十几年球场的人感到兴趣的,是另一条线索。海登九岁时加入了英足总残疾人天才中心。这地方可不是周末随便找块场子踢着玩的。它是一个区域性的训练计划,是通往英格兰残疾人各级代表队的正式通道。这就让整个故事的性质变了,从一个温馨的社区故事,变成了一个关于精英运动员培养路径的严肃案例。
俱乐部的社区事务主管史蒂夫·库斯的话也印证了这一点,他说海登“在英格兰队的路径上获得了认可”,这对他个人和俱乐部来说都是“巨大的成功”。库斯用了一个词,“缩影”——海登是伯恩茅斯社区体育信托基金所有积极成果的缩影。这评价很高。我们总在讨论青训学院如何为一线队输送人才,那些价值千万的转会,那些关于户口本的争论。但很少有人关注到,在残疾人足球领域,同样存在着一套选拔、培养、输送人才的体系。而且从海登的例子来看,这套体系似乎运转得相当不错。
从六岁加入,到九岁进入英足总的视野,再到如今在英格兰队的路径上占有一席之地。这条路,海登走了十年。背后是俱乐部社区项目长期、稳定的投入和支持。这不是那种为期一两个月的短期公益活动,而是长达十多年的陪伴和培养。这种耐心和坚持,坦白说,在急功近利的职业足球主流世界里,反而显得有些奢侈。
我们见过了太多被青训系统淘汰、年少成名后又迅速陨落的天才。足球世界有时很残酷,它消耗年轻人。但在海登的故事里,我看到的是另一种可能。一个更健康、更具人文关怀的成长环境。苏珊娜说她想感谢俱乐部和教练们给孩子创造的所有机会。这大概就是对一个社区项目最高的评价。
所以,在世界脑性瘫痪日这一天,各种宏大的叙事和口号之外,或许海登的故事提供了一个更具体的观察样本。真正的改变,往往不是发生在会议室里,而是发生在社区的球场上,发生在像史蒂夫·库斯和凯蒂·斯卡丁(项目的包容性负责人)这样具体的人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海登的足球之路还长,未来会怎样谁也说不准。但他已经证明了一件事:只要有合适的土壤和路径,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追逐那个看似遥远的梦想。
来源:豫哥说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