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蘑菇车联(MOGOX)联合MKX Technologies、比亚迪组成的联合体,成功中标新加坡首个L4 级自动驾驶巴士官方项目,这不仅标志着新加坡公共交通系统首次纳入自动驾驶巴士,更让 “中国方案” 成为全球智能出行领域的新标杆。这场跨越国境的合作,背后是技术
当自动驾驶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城市街道,中国企业正以 “全栈方案 + 落地经验” 的双重优势,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占据关键席位。
2025国庆假日传来喜讯,蘑菇车联(MOGOX)联合MKX Technologies、比亚迪组成的联合体,成功中标新加坡首个L4 级自动驾驶巴士官方项目,这不仅标志着新加坡公共交通系统首次纳入自动驾驶巴士,更让 “中国方案” 成为全球智能出行领域的新标杆。这场跨越国境的合作,背后是技术实力的沉淀、场景落地的验证,以及中国自动驾驶企业迈向全球化的战略突破。
一、新加坡首个L4 级项目,为何选择 “中国方案”?
新加坡作为全球智能交通建设的先行者,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性、稳定性、本地化适配能力有着严苛要求。此次由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LTA)主导的自动驾驶巴士试点项目,从招标阶段便吸引了全球多地企业参与,而蘑菇车联能脱颖而出,核心在于其方案精准匹配了新加坡的交通需求与城市规划。
从项目定位来看,这并非简单的 “技术测试”,而是自动驾驶巴士首次融入海外公共交通日常运营。
根据规划,从2026 年下半年开始,自动驾驶巴士将投入新加坡两条核心线路:纬壹科技城 191 号线路、滨海湾与珊顿大道 400 号线路。这两条路线串联起滨海湾邮轮中心、滨海湾花园、地铁站等商业、休闲与交通枢纽,覆盖高密度人流场景,对车辆的实时感知、复杂路况应对能力提出极高要求。
从采购内容来看,LTA的需求直指 “软硬件一体化 + 本地化服务”—— 不仅包含激光雷达、自研Orin域控制器等硬件,还涵盖车队管理系统、远程操作系统等软件,更要求提供本地化车队知识转移与培训。这种 “全链条交付” 模式,恰好契合蘑菇车联的核心优势:其自研的MOGOBUS自动驾驶巴士,已实现 “感知 - 决策 - 控制” 全栈技术闭环,且经过中国 10 余个省份、200 万公里安全行驶的验证,能够快速适配新加坡的交通规则与道路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项目是新加坡首个L4 级自动驾驶巴士官方项目。
L4 级意味着车辆在特定场景下可实现 “无人类干预” 的全自动驾驶,这一等级的技术落地,需要算法、硬件、大模型的深度协同。蘑菇车联的BEV Fusion模型能完成 3D全景分割、物体检测、运动状态估计等多任务处理,VAE预测模型可提前 5 秒输出障碍物轨迹与自车规划路径,正是这些技术细节,让 “中国方案” 通过了新加坡的严苛审核。
二、从 “单车智能” 到 “AI数字基座”,蘑菇车联的差异化竞争力
在自动驾驶赛道,“技术领先” 的核心不仅是算法排名,更是 “技术转化为落地能力” 的效率。蘑菇车联之所以能在全球竞争中突围,关键在于其构建了 “自动驾驶 + AI大模型” 的双重技术壁垒,从 “单车智能” 升级为 “全局智能”。
全栈自研算法:拿奖的技术,更要能 “跑” 在街道上
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始于对环境的精准感知。蘑菇车联与清华、复旦、北大联合研发的 “运动目标分割算法”“跟踪算法CAMO-MOT”,曾斩获SemanticKITTI、nuSence等世界权威榜单第一名 —— 这些并非实验室里的 “纸面成果”,而是已落地应用的核心技术。例如,CAMO-MOT算法能在人车混流、“鬼探头” 等复杂场景中,精准跟踪多个运动目标,为车辆决策提供实时数据支撑。
与此同时,其BEV Fusion模型通过深度神经网络处理,将激光雷达、摄像头、雷达的多源数据融合,实现 360 度无盲区感知;VAE预测模型则像 “车辆的大脑”,提前 5 秒预判障碍物意图与运动轨迹,让自动驾驶从 “被动应对” 转向 “主动规避”。这种 “感知 - 预测 - 决策” 的全链条能力,正是L4 级自动驾驶落地的核心前提。
MogoMind大模型:不止服务单车,更是城市交通的 “AI数字基座”
如果说算法是 “车辆的眼睛”,那么MogoMind大模型就是 “城市交通的大脑”。作为首个深度理解物理世界的AI大模型,MogoMind具备 “实时性、全域性、平台化” 三大特征:厘米级感知、毫秒级响应的实时性,确保其能捕捉交通流的动态变化;全域性覆盖道路传感器、车载终端等多源数据,实现交通管理 “无死角”;平台化特性则可无缝接入不同厂商的设备,为城市交通提供统一的协同管理方案。
在新加坡项目中,MogoMind的价值将进一步延伸:一方面,它能为自动驾驶巴士提供超视距路况提醒、最优路径规划,提升单车运营效率;另一方面,它可通过实时交通流分析,为LTA提供宏观调控建议,助力新加坡构建 “车 - 路 - 云” 协同的智能交通体系。这种 “既服务单车,又赋能城市” 的能力,让蘑菇车联的方案超越了单纯的 “车辆供应商” 角色,成为新加坡智能交通建设的深度合作伙伴。
MOGOBUS:历经 200 万公里验证的 “实战派”
技术最终要落地为产品,蘑菇车联自主研发的MOGOBUS,是全球首款AI驱动的前装量产L4 级自动驾驶巴士,也是此次中标项目的 “核心载体”。这款巴士的优势,在于 “从设计之初就为自动驾驶而生”:
(1)硬件层面:率先应用半固态激光雷达与自研Orin域控制器,硬件性能与车辆架构深度适配,避免 “后装改装” 带来的兼容性问题;
(2)系统层面:搭载端到端 “MogoAutoPilot+MogoMind” 系统,实现 “感知 - 决策 - 控制” 的全栈闭环,即使在施工占道、恶劣天气等场景中,也能自主做出精准判断;
(3)落地层面:已在中国 10 个省份的公开道路、景区、园区实现常态化运营,累计安全行驶超 200 万公里,服务 20 万人次,更曾为成都大运会、联合国全球环境科学家大会、F1 中国大奖赛等国际活动提供官方接驳服务。这种 “历经实战检验” 的可靠性,正是LTA选择MOGOBUS的重要原因。
三、中国自动驾驶 “出海”,从 “技术输出” 到 “标准共建”
蘑菇车联中标新加坡项目,并非个例,而是中国自动驾驶产业从 “技术积累” 迈向 “全球化落地” 的缩影。在这一突破背后,折射出中国自动驾驶企业的三大核心竞争力,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从 “单点技术” 到 “全栈方案”,构建不可替代的竞争壁垒
过去,全球自动驾驶竞争多聚焦于算法或硬件等单点技术,但随着落地场景的复杂化,“全栈方案能力” 成为关键。蘑菇车联的优势在于,其不仅掌握算法、大模型、车辆研发等核心技术,还能提供 “软硬件一体化 + 本地化服务” 的全链条交付 —— 这种能力,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与场景打磨,而非短期投入即可复制。
例如,此次项目中的 “本地化车队知识转移”,就依赖于蘑菇车联在中国多个城市的运营经验,能够快速帮助新加坡团队掌握车队管理与维护技能。
从 “国内试点” 到 “全球验证”,中国场景成为技术迭代的 “练兵场”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城市的交通环境、路况特征差异显著:从大理的景区道路,到桐乡的城市街道,再到海口的滨海线路,多样化的场景为自动驾驶技术提供了 “天然练兵场”。
蘑菇车联 200 万公里的安全行驶里程,本质上是对 “长尾场景” 的持续攻克 —— 正是这些来自中国市场的实战数据,反哺了算法与模型的迭代,使其能快速适配新加坡的道路环境。这种 “国内场景验证 - 全球市场落地” 的路径,正在成为中国自动驾驶企业 “出海” 的核心逻辑。
从 “产品出口” 到 “生态协同”,打造中国科技出海新名片
此次项目中,蘑菇车联联合比亚迪、MKX Technologies组成联合体,展现了中国企业的 “生态协同” 思维:比亚迪作为全球知名车企,提供车辆制造的产业基础;MKX Technologies熟悉新加坡本地市场,负责本地化对接;蘑菇车联则主导技术方案与运营落地。这种 “优势互补、分工协作” 的模式,不仅提高了项目中标概率,更构建了 “中国技术 + 全球伙伴” 的合作生态。
正如蘑菇车联副总裁吕斌所言:“未来将携手合作伙伴,做好项目落地与持续推进。” 这种开放协同的态度,让 “中国方案” 不再是 “单向输出”,而是与全球伙伴共同构建智能交通的标准与生态。从新加坡开始,蘑菇车联计划将自动驾驶技术推广至更多国家,让 “中国科技出海” 的名片上,再添 “智能出行” 这一重要标签。
四、展望未来,自动驾驶巴士有望重构城市公共交通
从新加坡的两条试点线路,到全球更多城市的智能街道,自动驾驶巴士的落地正在加速。而蘑菇车联的实践证明,中国企业不仅能在技术上实现突破,更能以 “全栈方案 + 生态协同” 的模式,成为全球智能交通建设的核心参与者。
当 “中国方案” 遇上 “全球需求”,自动驾驶的未来,正从蓝图走向现实 —— 而这,只是中国科技出海的新起点。
来源:汽车总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