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天的长假即将结束,明天就是10月9日,中小学生将重新回到校园。许多孩子可能还沉浸在假期的轻松氛围中,对即将到来的学习生活感到些许不适应,甚至有些焦虑和紧张,这其实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反应,被称为“假期综合征”。面对这样的情况,心理教师齐越给出了实用而温暖的建
8天的长假即将结束,明天就是10月9日,中小学生将重新回到校园。许多孩子可能还沉浸在假期的轻松氛围中,对即将到来的学习生活感到些许不适应,甚至有些焦虑和紧张,这其实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反应,被称为“假期综合征”。面对这样的情况,心理教师齐越给出了实用而温暖的建议,帮助孩子们顺利从放松模式切换到学习状态。
首先,调整作息是关键一步。假期里很多孩子晚睡晚起,沉迷于手机等电子设备,生物钟被打乱。为了尽快恢复规律的生活节奏,可以从今晚开始,每天提前15到20分钟上床睡觉,逐步回归正常的作息时间。睡前一小时应关闭所有电子屏幕,转而进行一些安静的活动,比如阅读纸质书籍、听轻音乐,同时保持卧室空气流通、温度适宜,营造一个有利于入睡的舒适环境。这样可以帮助大脑逐渐放松,为第二天的精神状态打下良好基础。
在学习方面,可以着手整理尚未完成的假期作业和课堂笔记,把大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例如“背一首古诗”“复习一个数学公式”,每完成一项就给予自己积极的肯定,增强成就感。提前收拾好书包,准备好学习用品,也是一种建立仪式感的方式,有助于唤醒学习意识。早晨起床后,可以通过收听新闻广播或进行十分钟晨读来激活思维,让身体和大脑快速进入学习节奏。
心态的调整同样重要。不妨写下自己对新学期的期待,比如见到久违的同学、参与有趣的课程活动等,用积极的想法替代焦虑情绪。要明白,感到紧张并不是自己独有的问题,很多同学都会有类似感受,这是成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主动与朋友分享假期趣事,也能有效缓解心理压力,拉近彼此距离。
对于刚刚步入初中的六年级学生来说,适应期通常需要一到两个月,家长应避免急于求成,要给孩子留出足够的缓冲空间。从小学到初中不仅是学业上的跨越,更是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需要提升自主管理能力,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可以尝试将一天划分为不同的时段区块,分别用于学习、休息、社交和兴趣发展,并根据任务的重要性和紧急性来决定优先顺序,逐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
家长的角色也需要随之转变,从过去的全程监督者变为引导者和支持者。多采用鼓励式沟通,先肯定孩子的努力,再提出改进建议,最后给予信心支持。定期举行家庭会议,倾听孩子的想法,共同制定计划,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也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关注孩子在适应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而不仅仅盯着成绩,每一次克服困难的经历,都是他们生命中宝贵的成長印记。
来源:嘟嘟神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