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维文旅:24.3 亿人“动“了,2025 国庆文旅“变”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0 09:49 1

摘要:绿维导语:当交通运输部24.32亿人次的跨区域流动数据(日均3.04亿人次)定格,当文旅部8.88亿人次出游、8090.06亿元消费的核心成绩单出炉,2025年国庆中秋超级黄金周的旅游图景愈发清晰。这组刷新纪录的数据背后,不仅是消费活力的集中释放,更折射出中国

绿维导语:当交通运输部24.32亿人次的跨区域流动数据(日均3.04亿人次)定格,当文旅部8.88亿人次出游、8090.06亿元消费的核心成绩单出炉,2025年国庆中秋超级黄金周的旅游图景愈发清晰。这组刷新纪录的数据背后,不仅是消费活力的集中释放,更折射出中国旅游市场从规模扩张向品质升级的深刻转型——从境内“小城热景”的兴起,到境外“中文环绕”的全球共振,从非遗体验的深度渗透,到数智化服务的全面落地,假日旅游正以多元形态诠释着“诗与远方”的新内涵。

图源:新华社 (黄政伟 摄)

一、流动的热度:交通革新与全域共振

国庆假期的“移动中国”,既有着量级的突破,更有着质的升级。交通运输部监测的24.32亿人次跨区域流动,相当于全国近1.75倍人口完成一次“迁徙”,而支撑这一规模的,是交通网络的立体革新与出行方式的迭代。

从交通业态看,传统与新兴出行方式同步发力。铁路、公路、航空、水路协同构建起高效出行网,其中3200公里以上国内航段量同比增长14%,新疆成为超长航线的核心枢纽;自驾出行依旧是主流选择,但新能源车的崛起重构了出行细节——全国公共充电站已达30多万座(为加油站的2.5倍),长假期间新能源车1000公里以上位移次数同比激增640%,10月1日高速充电量突破1749万千瓦时,“加油加电”的双能出行成为新常态

数智化则为交通疏堵注入新动能。高德地图调用北斗系统近1万亿次定位,“鹰眼守护”预警系统累计发出17.4亿次安全提醒,精准预测出10月1日高速波谷(凌晨4时)与10月5-6日返程波峰(16-17时),帮助上亿人次错峰出行;北京、南京等城市整合文旅资源开发“统一在线预约平台”,解决景点预约“多头管理”痛点,让出行流程更顺畅。

流动的广度更体现在“全域开花”的客流分布。从省级数据看,江苏10月1日单日接待游客641.77万人次(消费24.82亿元),山东前6天重点景区累计接待2256万人次,北京前6天游客总量达2024.5万人次(营业性演出超2400场);从县域维度看,福建平潭、伊犁霍尔果斯等30余个区县酒店预订热度同比超100%,浙江潞村的稻田夜游、云南龙江乡的稻花鱼开捞,让乡村成为“沉浸式体验”的新载体,印证了“从城市到乡村”的全域旅游格局。

二、目的地重构:从“打卡地标”到“场景创新”

国庆旅游的目的地选择,早已跳出“传统热门城市垄断”的格局,呈现出“红色+生态+文化+赛事”多元共振的特征,游客更愿为“有温度、有体验”的场景买单。

红色旅游与家国情怀深度绑定。恰逢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江西井冈山、陕西延安、湖南长沙橘子洲头、浙江嘉兴南湖等红色景区游客云集,延安革命纪念地成为“小城热景”中搜索量最高的红色目的地;北京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的“红色剧本杀”,让红色教育从“静态参观”变为“动态参与”,年轻游客占比同比提升25%。

生态与丰收主题成秋日爆款。吉林长白山推出“慢行赏秋”徒步线路,新疆阿勒泰的星空营地、内蒙古阿尔山的红黄林海,带动长线游目的地订单量翻倍;江西婺源篁岭“晒秋文化季”、上海天文馆“月球漫步”展览,将自然景观与节气文化结合,其中篁岭景区单日接待量突破3万人次,中秋夜场门票提前3天售罄。

赛事与IP激活小众目的地。贵州“村超”“村马”持续发力,榕江“村超”国庆专场吸引近万名观众,周边非遗展演、长桌宴带动县域民宿入住率超95%;江苏“苏超”联赛成为文体旅融合标杆,南京奥体中心赛事联动栖霞古镇直播,形成“观赛+夜游”的消费闭环;花江峡谷大桥通车后,不仅带动沿线黄果树景区门票搜索量增长227%,其本身的蹦极、空中咖啡厅项目,更让“高桥变景区”成为新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反向游”已从“避堵选择”升级为“主动探索”。高德数据显示,大城市周边县域目的地预订单量同比增长51%,江苏东台、浙江海宁、广西靖西等县域凭借“低人流、高体验”优势,成为都市人“治愈心灵”的首选;景德镇因“鸡排哥”IP带动文旅订单增长15%,20-30岁游客占比达50%,陶瓷手作团购商户数量同比增长35%,印证了“小众IP+在地体验”的破圈逻辑。

三、消费的逻辑:从“打卡观光”到“体验沉浸”

国庆消费市场的最大变化,在于游客从“追求到过”转向“追求过得好”,情绪价值、文化共鸣、科技体验成为新的消费锚点,推动文旅消费从“单一门票”向“全链条服务”延伸。

文化体验成核心竞争力。全国超2.9万场文旅活动中,非遗体验占比超三成:江苏南京熙南里“百戏灯会”点亮秦淮夜色,安徽铜陵打铁花表演吸引游客驻足拍摄,河南洛阳龙门古街非遗吐火民俗引发阵阵欢呼;北京举办第九届中国戏曲文化周,昆曲、赣剧、秦腔等剧目走进商圈,北方昆曲剧院在银泰百货的快闪活动,让传统文化“破圈”触达年轻群体。文博场馆同样火热,故宫博物院客流较平日增长146%,湖北省博物馆、沈阳故宫推出中秋夜场,陕西历史博物馆延长开放至20:30并每日新增3500张门票,让“夜间看展”成为新风尚。

图源:文旅北京

“美食+美景”的烟火经济崛起。高德“烟火城市榜”显示,丽江、乐山、大理等城市因“好吃不贵”的小店成为热门,其中乐山跷脚牛肉、丽江腊排骨等美食带动周边景区客流增长30%;全国“长假美食吸引力城市榜”前20名(成都、重庆、广州等)与“景点吸引力城市榜”重合率达75%,印证了“以食引客”的消费逻辑。杭州信义坊勇贤小吃等“必吃榜”商户,国庆客流量同比增长40%,彰显出本地美食对旅游消费的拉动作用。

亲子与家庭消费趋向品质化。“小手拉大手”成为消费倍增杠杆,全国动物园、博物馆热度同比分别增长0.6%、2.5%,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常州中华恐龙园、郑州银基动物王国跻身“亲子游热门景区TOP3”;家庭住宿需求升级,2居室以上民宿预订热度同比增长140%,云南普洱部分酒店推出“住宿+茶咖庄园体验”套餐,让亲子游兼具“玩乐”与“研学”属性。

科技赋能提升体验质感。深圳龙岗机器人主题街区推出机器人英歌舞表演,单日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敦煌莫高窟启用新一代数字导览系统,游客可通过AR技术“穿越”回盛唐;湖北随州银杏谷水幕电影、北京亦庄机器人餐厅,让“文旅+科技”从概念落地为可感知的体验;苏州“AI避高峰”系统、杭州西湖智能拥堵预警,则通过实时数据引导游客错峰,将热门景区排队时长缩短40%。

四、活力的密码:政策赋能与供需共振

国庆旅游市场的繁荣,并非偶然的流量爆发,而是政策引导、市场创新与需求升级的深度耦合,形成了“供给适配需求、需求拉动供给”的良性循环。

惠民措施激活消费潜力。从中央到地方打出“组合拳”:文化和旅游部启动全国文旅消费月,发放超4.8亿元消费补贴;河南分4轮发放1.1亿元通用消费券,覆盖文旅、餐饮领域;浙江联动OTA平台推出“金秋文旅消费季”,惠民活动超千场。地方服务更显温度:广东、甘肃、重庆等地开放机关食堂、停车场供游客使用,河南老君山、山西晋城司徒小镇推出15元平价餐饮,让游客“玩得开心、吃得放心”。

区域协同打破资源壁垒。京津冀推出“旅游景区联票”,实现三地景点“一卡通行”;常泰长江大桥、九绵高速等“三高”交通项目通车,串联起沿线景区,形成“3小时旅游圈”;贵州推动“桥梁+旅游”发展,花江峡谷大桥按5A级景区标准规划,实现“交通枢纽”向“旅游目的地”的转型。

出入境双向开放释放活力。出境游呈现“长线+深度”特征,欧洲冰岛、挪威订单同比翻倍,沙特、埃及等新兴目的地增速超50%;入境游同步复苏,重庆磁器口、西安大唐不夜城外国游客占比提升,韩国、美国、俄罗斯游客通过制作月饼、穿汉服赏月,沉浸式体验中秋文化。正如外媒观察,“中国游客的假期,正在成为全球旅游市场的盛宴”。

五、进阶思考:成绩之外的优化空间

尽管国庆旅游市场亮点纷呈,但仍有细节值得打磨:部分热门景区(如黄山、武功山)高峰时段排队超3小时,暴露承载能力不足;县域目的地的充电桩、医疗设施仍有缺口;少数民宿存在“节假日涨价”现象,影响游客体验。

不过,这些问题正通过技术与管理创新逐步化解:郴州仰天湖草原新增4200个免费车位、4个接驳点,拥堵投诉量下降80%;西夏陵推出“游客服务吐槽码”,将反馈转化为优化动力;全国公共厕所、母婴室密度持续提升(深圳、上海位列“公共设施TOP10”),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

结语:品质升级的核心,是“人的需求”被看见

从23.6亿人次跨区域流动到8090.06亿元消费规模,从“小城热景”崛起到“全球同庆中国假期”,2025年国庆黄金周不仅是文旅复苏的答卷,更标注着中国旅游从“赶行程”到“慢体验”、从“看风景”到“品文化”的品质转型。

当我们聚焦8.88亿人次出游的数据时,更该看见数字背后的人:带娃在博物馆做月饼的家长、开新能源车穿越西北的年轻人、在县域古镇尝小吃的游客,还有开放食堂服务游客的工作人员。这届黄金周的真正突破,不在于刷新纪录,而在于跳出“比人数、比收入”的单一逻辑,转向关注“体验、便利、传承”的多元价值。

县域靠特色突围、非遗成消费刚需、民生服务见温度,无不印证:中国文旅的品质革命从不是噱头,而是让每一次出行都能遇见“被尊重的需求”。这,正是24.32亿人流动、8090.06亿消费背后,最该被记住的破局密码。

素材来源:文旅部、新华社、文旅北京、光明网、南方都市报等媒体报道和OTA平台数据,绿维编辑整理

免责声明: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致力保护作者版权,如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绿维文旅是文旅康养与乡村振兴EPCO综合服务商,“四甲”规划设计、建设总包、文旅运营全程服务机构。从2005年创立之初,便提出了“创意经典·落地运营”的理念,经过十几年创新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顶层设计、投融资、EPCO、招商、运营、智慧旅游、博物馆展陈设计等全产业链多引擎驱动发展新格局。

从顶层设计到落地运营,绿维文旅形成了“运营为基础、资源全整合、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的全流程操作的核心能力,将更好地为文化、旅游、大健康、体育、农业、教育、房地产等区域综合开发及项目落地建设、运营管理提供全链全程的服务。

绿维文旅期待与大家的合作!

来源:绿维文旅规划设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