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台湾媒体人介文汲在中天辣晚报的节目上说,国民党以后要做一个好的在野党。这话说的,虽并不在意料之外,但从一个比较理性的台湾社会观察者嘴里说出来,的确还是有几分额外的凄凉。
最近,台湾媒体人介文汲在中天辣晚报的节目上说,国民党以后要做一个好的在野党。这话说的,虽并不在意料之外,但从一个比较理性的台湾社会观察者嘴里说出来,的确还是有几分额外的凄凉。
国民党正在乱哄哄地搞党魁选举。原先都已经答应的系列辩论会,竟然也中途搁浅,带头杯葛的那几位的理由幼稚可笑。诸如:选举地区领导人的活动才2-3次辩论,选党魁不需要6次;花莲受灾,需要去协助清扫污泥浊水。这些都不是当下的突发事宜,是早先已经知道的情况。选举手段更显下作,网评的领头羊被大爆黑幕,什么陈康烂谷子都可以翻出来。
自从蒋家王朝入驻台湾,特别是蒋经国搞政治改革之后,台湾的政治生活就变得更为混乱而焦灼,每况愈下。在复杂时代背景之下,政治归属出现变化的情况,一点都不奇怪。民国时期的杨度,几乎什么主要政党/政治集团都加入过,这是时代的烙印,对于当下没啥值得去重大考量的价值。郑丽文、郭正亮都曾经参加过民进党,现在立场态度都很正面、积极、理性。这只能说明国民党执政期间,本身存在过的严重问题。
孙中山一生奔走但格局有限,仍然是一位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国民党这个政党,从未有过系统的和先进的政治理念和意识形态。艰难、曲折、无奈,仅仅做到组织上像一个现代党团,就经历了12年的时间。1912年,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1923年,才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完成改组;到了1924年才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个党从头至尾没有达到过,在思想层面上起码的理论高度,三民主义的民族、民权、民生理念,侧重点在于施政纲领。一个真正的政党,需要的是意识形态,而不仅仅是取得政权的手段和执政后的行政方向。这一点在孙中山1925年过早离世之后,表现的尤为明显。身为北伐军总司令的蒋介石,很快战胜了一帮为孙中山打理党务和理论的庸才,获得了国民党的掌控权。
蒋介石就是一新军阀,完全继承了北洋军阀的阶级利益和立场,无非只是手段更为高明一些,和国外列强特别是美国的利益绑定,更为紧密罢了。这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念那里,又倒退了一大步。蒋介石一辈子都在为军队的斗志发愁,只有一次例外,就是西安事变之后的抗战初期。民族存亡在那时正命悬一线,生死攸关的白驹过隙之后,蒋介石很快又找回了为士气发愁的尴尬。
一个没有坚实意识形态体系的政党,必然走向只剩下权术的窘境。国民党仅有的组织层面的体系,最后彻底毁于李登辉之手,充分证明了仅靠权术维系的组织,必然是短命的。马英九在权术层面的回光返照,并没有给国民党带来任何惊喜,更没有给两岸关系带了任何统一的希望。马英九已经丧失了“三民主义”中的中华民族意识,无非就是运用权术,让台湾地区占大陆的便宜,混一个两岸没有兵凶战危。
正在进行的国民党党魁选举,几位候选人选择的杯葛时机,正是要辩论两岸政策的前夜。这就是权术应用的典型案例,明显在回避核心问题,试图两面讨好,延续马英九的策略。这样的政党,无论谁当选党魁,都只是另一个民进党而已。中国国民党已经配不上“中国”的称号,三民主义中的天下为公理念,也已经随风飘去,恐怕做个好的在野党都是被高估了。用最乐观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估计,即使新的国民党党魁施展极致权术,再次为国民党赢得执政权,这样的一个无组织、无理念的实用主义者联盟,也别指望它会给祖国统一带来一线生机。
* * * * * * * * * * * * * * *
一个政党的种子很重要,后期的努力更为重要。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有战斗意志,之所以不可战胜,就是毛主席从南湖船、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天安门这一路走来,带领全党不断自我淬炼的硕果。中国共产党有一整套意识形态体系,解决了为了谁的问题,核心在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的结合,在于马克思主义核心——阶级斗争理论。十几年前,社会上有一种悲观的忧虑,担心大陆出现国民党化倾向。感谢习主席,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2025年10月9日记于西山
来源:战忽速递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