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诺贝尔化学奖揭晓:聚焦助力碳中和的超级材料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9 22:16 4

摘要:想象一下,当我们踏入微观的分子世界,那里仿佛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奇幻王国。在这个王国里,化学家们宛如技艺高超的建筑大师,他们巧妙地运用金属离子作为坚固的支柱,精心挑选有机分子搭建起错落有致的墙壁,一座座宽敞明亮的“公寓楼”便在这微观的天地中拔地而起。这些“公寓

想象一下,当我们踏入微观的分子世界,那里仿佛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奇幻王国。在这个王国里,化学家们宛如技艺高超的建筑大师,他们巧妙地运用金属离子作为坚固的支柱,精心挑选有机分子搭建起错落有致的墙壁,一座座宽敞明亮的“公寓楼”便在这微观的天地中拔地而起。这些“公寓”可不是为人类居住而设计的,它们是专为气体分子、水分子以及各类污染物量身定制的“理想家园”。

这些神奇的“分子公寓”拥有着超乎想象的“超能力”。它们能够像神奇的魔法师一样,从干燥的沙漠空气中“变”出珍贵的饮用水;又如同忠诚的卫士,紧紧抓住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还能像高效的能源仓库,安全地储存清洁能源;甚至可以化身空气净化小能手,去除空气中的有害污染物,还能精准地递送药物到身体的特定部位。

这听起来是不是像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的科幻小说?不,这绝不是虚构的幻想,而是真实发生在当今科学领域的伟大奇迹!

2025年,备受瞩目的诺贝尔化学奖终于揭晓,三位杰出的科学家——日本的北川进、澳大利亚的理查德·罗布森和美国的奥马尔·亚吉,凭借他们开创性的“金属有机框架”(Metal - Organic Frameworks,简称MOF)研究,共同荣膺这一科学界的至高荣誉。

这项发明被科学界誉为“21世纪的材料”,它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有望帮助人类打开应对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和能源危机等重大挑战的大门。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深入解读这个发生在分子建筑领域的传奇故事。

北京时间10月8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这座充满历史底蕴与科学氛围的城市,庄重地宣布了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三位获奖者将共同平分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834万元人民币)的丰厚奖金。他们的卓越贡献在于开发了一种新型分子结构——MOF。这种材料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蜂巢,内部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空腔,这些空腔仿佛是热情好客的主人,欢迎各种分子自由地进出流动。诺贝尔化学委员会主席海纳·林克满怀激情地评价道:“金属有机框架具有巨大的潜力,它为开发具有全新功能的定制材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就像为化学家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无限可能的新世界大门。”

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如今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资深教授。他堪称MOF领域的“启蒙者”,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就从课堂模型中获得了灵感的火花。那时,他在为学生准备化学课时,用木球代表原子,用木棒代表化学键,精心制作分子模型。在摆弄这些模型的过程中,他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大胆而奇妙的想法:原子的连接方式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几何信息,为什么不能利用这种特性,让分子像积木一样自动组装成更大的结构呢?

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京都这座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现任京都大学教授。他秉持着“于无用中见有用”的独特哲学理念,赋予了MOF稳定性和功能性。在他的眼中,看似平凡无奇的事物往往隐藏着巨大的价值,就像一颗被埋没在沙砾中的宝石,等待着被发现和挖掘。

奥马尔·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安曼,现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他正式命名了“MOF”,并开发出标志性的MOF - 5,这一创举如同在MOF领域引发了一场爆炸式的发展浪潮,推动了整个领域迈向新的高度。

这个奖项的授予并非偶然。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化学家们就开始探讨“配位聚合物”的概念,但真正让它从理论的天堂走向现实的舞台,离不开三位科学家的开创性工作。他们的发现让化学家们能够像搭乐高积木一样,理性地设计材料,彻底告别了传统的“试错式合成”方法,为化学领域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

如今,全球已经开发出成千上万种MOF,它们的应用领域如同繁星般遍布环境、能源、医疗等各个重要领域。瑞典皇家科学院郑重指出,这项发明“为人类应对21世纪的重大科学与环境挑战提供了新的有力工具,是人类在科学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故事要从1974年那个充满探索激情的年份说起。那一年,罗布森在墨尔本大学为学生精心准备化学课。他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用木球代表原子,用木棒代表化学键,亲手制作分子模型。在摆弄这些模型的过程中,他的思维如同脱缰的野马,在科学的草原上肆意驰骋。突然,一个灵感如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原子的连接方式本就蕴含着丰富的几何信息,这就像是大自然隐藏的一把神秘钥匙,为什么不利用这种特性,让分子像积木一样自动组装成更大的结构呢?

这个念头让他兴奋不已,仿佛发现了一个全新的科学宝藏。然而,验证这个想法的过程却充满了艰辛和挑战,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直到1989年,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他终于在实验室里实现了重大突破。他以钻石晶体为灵感源泉——钻石中每个碳原子都连接着四个邻居,形成了一个坚固而美丽的金字塔状结构。罗布森大胆地用带正电的铜离子取代碳原子,再配上一个“四臂”有机分子:四氰基四苯基甲烷。每个臂的末端都有吸引铜离子的腈基(-CN)。

实验结果令人惊叹不已!这些成分并没有像人们担心的那样乱成一团,而是自动排列成了一个有序的三维晶体。这个晶体内部布满了巨大的空腔,就像一个镶嵌着无数“房间”的豪华钻石宫殿。罗布森满怀激动地在《美国化学会志》上发表了论文,首次提出了这类分子网络的巨大潜力。他预言,这种材料将赋予化学前所未有的性质,可以用作高效的催化剂或离子交换介质,为化学领域带来新的突破。

然而,早期的MOF确实非常脆弱,就像一座摇摇欲坠的纸牌屋,容易坍塌。因此,它被同行嘲笑为“没用”的东西。但罗布森并没有被这些质疑声打倒,他就像一位坚定的航海家,在科学的海洋中继续探索。他继续合成多种含空腔的分子网络,不断优化和改进。他通过实验证明了分子能够在这些空腔中自由地进出流动,并首次提出了“理性设计”(rational design)的概念:化学家可以像一位技艺高超的建筑师一样,按照需求定制材料的结构和功能。这扇“分子建筑”的大门,就此被他勇敢地推开。

罗布森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发明了MOF。他就像一位先知,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唤醒了年轻一代科学家。其中,日本的北川进和美国的亚吉,正是受他的启发,接过了推动MOF领域发展的接力棒。

北川进的研究哲学深受中国古代思想的深刻影响。他常常引用庄子的话:“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在他看来,世界上许多看似无用的事物,往往隐藏着巨大的潜力和价值。他还受到日本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汤川秀树的启发,坚信看似无用的发现,就像一颗沉睡的种子,在适当的条件下会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往往蕴含着巨大的潜力。

1992年,北川进开始了一场大胆的探索之旅。他成功构建出一种二维分子材料:金属离子作为角点,有机分子连接成网格,空腔中可以容纳丙酮分子。虽然这种材料的功能在当时还比较有限,但这是首次在分子层面实现了有序多孔结构,就像在微观世界中搭建起了一座坚固的桥梁。然而,评审者一开始并不认可他的成果,他们以“不稳定、无实用性”为由拒绝了他的论文。但北川进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就像一位执着的艺术家,坚信自己的作品有着独特的价值。

1997年,他的团队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他们用钴、镍或锌离子与4,4′ - 联吡啶分子搭建出了三维MOF。干燥后,这些材料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内部形成了交错的空腔通道,就像一个错综复杂的地下迷宫。这些通道能够吸附和释放甲烷、氧气、氮气等气体,而结构却保持不变。更神奇的是,与传统多孔材料如沸石相比,MOF具有柔韧性强的特点,能像“呼吸”一样伸缩变化,仿佛是一个有生命的微观世界。

1998年,北川进在《日本化学会会报》上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系统阐述了MOF的优势:它可以由多种金属和有机分子组成,功能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定制;具有“可呼吸性”,区别于刚性的沸石。这篇论文奠定了MOF的科学基础,让它从“无用”走向了“独特”,成为了化学领域的一颗新星。北川进的温和性格也让他成为了领域的“粘结剂”,他自喻为“雷龙”,以自己的包容和团结精神,团结了全球的科学家,包括与亚吉的长期合作,共同推动了MOF领域的发展。

有趣的是,北川和亚吉可谓“师兄弟”。他们很早就开始了合作,还都对中国文化充满了热爱,常常来访学。北川的实验室有许多中国学生,他赞赏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就像一位欣赏宝藏的收藏家,对中国学生的才华赞不绝口。

04 亚吉:正式提出MOF

奥马尔·亚吉的经历就像一部充满励志色彩的电影。他出生于约旦安曼的一个贫困家庭,与众多兄弟姐妹挤在一个狭小的单间屋里,那里没有电,也没有自来水,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然而,命运并没有磨灭他对知识的渴望。10岁时,他偷偷溜进学校图书馆,就像一个探险家发现了一个神秘的宝藏世界。他抽出一本化学书,被书中那些奇妙的分子结构图深深迷住,从此,他对化学的热爱就像一颗燃烧的火焰,在心中熊熊燃烧。

11岁移居美国时,亚吉甚至连英语都不流利,但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化学的热爱,克服了重重困难。15岁他就进入了大学,就像一颗迅速崛起的新星,在学术的天空中闪耀着光芒。24岁,他成功拿到了博士学位,开启了自己辉煌的科研生涯。1992年,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建立实验室后,他怀揣着“理性设计”的梦想,就像一位追求完美的艺术家,致力于用化学成分组装大晶体。1995年,他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具有重要意义的论文,成功合成出由铜或钴连接的二维网络晶体,其中一种晶体稳定到350°C。他正式提出了“金属有机框架”(MOF)这一名称,定义了由金属节点和有机配体组成的规则空腔晶体,为MOF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9年,亚吉推出了他的巅峰之作——MOF - 5。这种材料异常稳定,空腔巨大,几克样品的内部表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就像一个微观世界的巨大仓库。即使加热到300°C,它也不会坍塌,比传统的沸石能够吸附更多的气体。这篇论文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MOF研究领域掀起了热潮,推动了材料开发进入“设计时代”,让化学家们能够更加精准地设计和控制材料的性能。

亚吉并没有满足于已有的成就,他继续扩展MOF家族,开发出了16种变体,用于储存甲烷、捕获二氧化碳等多个领域。2002 - 2003年,他在科学》和《自然》等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论文,展示了调控MOF孔径和功能的方法。其中,“空中取水”实验令人惊艳:在亚利桑那沙漠,MOF夜晚吸附空气水汽,就像一个勤劳的小水滴收集器;白天阳光加热释放饮用水,为解决干旱地区的饮水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亚吉的激情感染了他身边的每一位学生。他的中国学生、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博回忆说,亚吉是一位“纯粹的科学家”,他一生未婚,全身心投入到研究中,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探索者。有一次,他们讨论论文到深夜,亚吉凌晨1点还打电话叫醒王博,坚持早上7点继续讨论,这种对科学的执着和热情让人敬佩不已。亚吉的实验室有许多中国学生,许多重要的MOF成果都出自他们之手。王博团队如今开发仿生MOF,用于离子通道,传输效率高,有望实现工业应用,为MOF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那么,MOF究竟是什么呢?用通俗的比喻来说,它是分子世界的“超级公寓楼”。金属离子(如铜、锌、钴)就像坚固的“支柱”,撑起了整个建筑的结构;有机分子(碳基长链)则像灵活的“墙壁和梁”,构建出了公寓的各个房间。通过化学键的自组装,它们形成了一个三维网格,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城市布局。而这个“超级公寓楼”的关键在于内部的空腔和通道,它们就像海绵或蜂巢一样,几克材料的表面积就能达到足球场那么大,为分子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

MOF的三大特性让它在一众材料中脱颖而出:

多孔性:空腔就像一个个热情好客的主人,允许气体、液体分子自由地进出。传统沸石虽然也多孔,但MOF的孔径可以精确调控,从原子级到纳米级,就像一个可以根据客人大小调整门大小的智能公寓,能够满足不同分子的需求。可定制性:换不同金属或有机配体,就能“装修”出不同功能的“公寓”。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金属几乎都能用,就像一个拥有无数种装修材料的宝库,还包括柔性单体,为材料的功能定制提供了无限可能。柔韧性:北川开发的“柔性MOF”能伸缩,就像一个“分子肺”。吸附分子时膨胀,为分子提供更多的空间;释放时收缩,恢复原来的形状。这种独特的性质让MOF在应对不同环境和需求时更加灵活。

这些特性让MOF远远超过了传统材料。诺奖委员会强调,MOF开启了“网格化学”,在分子层次控制物质,为化学家们提供了操控分子的广阔空间,就像为科学家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微观世界新奥秘的大门。

MOF的应用就像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已经有上万种变体投入到研究中。以下是它在几个重要领域的亮点应用:

捕获二氧化碳是当今全球面临的当务之急。传统碳捕获成本高,分离步骤占70%,就像一个效率低下的过滤器。而MOF如CALF - 20吸附CO₂能力强,就像一个高效的空气净化器,已经在加拿大工厂进行测试,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UiO - 67能从水中吸附PFAS(永久性污染物),就像一个精准的污染物捕手,用于净水,保护我们的水资源。ZIF - 8可以回收废水中稀土元素,减少污染,就像一个资源的回收站,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干旱地区,水资源就像珍贵的黄金一样稀缺。MOF - 303夜晚捕获沙漠空气水汽,就像一个勤劳的露水收集者;白天加热释放饮用水,为缺水地区的人们提供了生存的希望。亚吉团队的沙漠实验证明,这能为缺水地区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就像在干旱的土地上开辟了一片绿色的绿洲。

MOF在储存氢气或甲烷方面具有安全高效的优势。NU - 1501在常压下储氢,比高压罐更安全,就像一个安全的氢气仓库,推动了氢能汽车的发展。MIL - 101可以储存二氧化碳或氢气,还能催化原油分解,就像一个多功能的能源转换器,为能源的存储和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MOF在医疗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它可以递送药物,精准释放到病灶,就像一个智能的药物输送系统,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包裹酶分解抗生素残留,或捕获水果乙烯气体,延长保鲜,就像一个食品保鲜的魔法师。在半导体工厂,MOF捕获剧毒气体,确保安全,就像一个忠诚的卫士,保护着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三位科学家的发明,让化学进入了“分子建筑时代”。正如诺贝尔遗嘱所言,这项研究“为人类带来最大的福祉”。面对气候变暖、水危机和能源转型等全球性挑战,MOF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有力工具。一些科学家预测,它将成为“21世纪的材料”,引领我们走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然而,挑战依然存在:如何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就像一座等待攀登的高峰,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和探索。

|人工智能|储能系统集成|充电桩|智慧充电运营平台|新能源电动汽车||新能源||智慧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运营平台建设|

华远系统是致力于人工智能(AI算法以及流媒体技术),信息软件技术,新能源、物联网等领域的集成商,在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停车,充电桩(储能充电站/光储充)及充电桩软件管理平台,储能系统集成,车联网有整套解决方案以及成功的项目案例。

说明:本文章所引用的资料均通过互联网等公开渠道合法获取,仅作为行业交流和学习使用,并无任何商业目的。其版权归原资料作者或出版社所有,小编不对所涉及的版权问题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若版权方、出版社认为本文章侵权,请立即联系小编删除。

来源:华远系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