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实地调研后承认:人形机器人研发,日本企业落后中国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9 21:36 1

摘要:10月2日,野村证券发布了这份考察中国后撰写的研究报告。在报告中,中国人形机器人技术进展与应用占据了较大篇幅。报告还提到了日本企业与中国企业在人形机器人研发阶段处于竞争劣势——客户开发周期响应速度慢于中国企业,且产品价格高于中国同类产品。

10月2日,野村证券发布了这份考察中国后撰写的研究报告。在报告中,中国人形机器人技术进展与应用占据了较大篇幅。报告还提到了日本企业与中国企业在人形机器人研发阶段处于竞争劣势——客户开发周期响应速度慢于中国企业,且产品价格高于中国同类产品

Part.01调研极氪:试点人形机器人替代人工

极氪是吉利汽车旗下高端品牌,野村分析师在宁波工厂考察后重点记录了极氪对人形态机器人的使用:

· 设备选型高端化

机器人主要采用ABB产品(行业内定价最高的机器人品牌);水平多关节机器人(SCARA)使用量虽不高,但均为雅马哈(Yamaha)品牌 —— 尽管中国SCARA机器人市场份额第一的汇川技术尚未切入汽车制造领域。

· 生产工艺创新

工厂采用自主设计的双层布局,输送系统由大福(6383)提供;车身尾部采用局部一体化压铸工艺以提升安全性,虽考虑未来推进全车身一体化压铸,但认为该技术可能导致维修成本过高,并非最优解。

· 自动化升级计划

目前约 20 名工人负责零部件分拣工作,计划 2025年底引入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实现该环节自动化。

Part.02

在深圳,野村团队走访了优必选公司总部,认为其人形机器人技术进步显著:

2024年5月考察时,展厅内机器人仅能缓慢移动,制造业实用化前景渺茫;此次在工厂现场看到,机器人已能完成容器搬运、自主更换电池等实操演示。出货量规划

2024 年仅出货10台,2025年预计增至500台(订单量已超此规模),不仅数量提升,机器人动作精度也明显改善;

应用拓展计划

2026-2027年拟将应用场景扩展至安全巡检、螺丝拧紧等任务,汽车行业将成为人形机器人早期应用的核心领域。

技术细节

驱动机构分化,手部功能待突破。

身体驱动

优必选机器人上半身普遍采用谐波减速器,下半身采用行星齿轮机构。

手部设计

目前尚无固定方案,且现有应用场景暂无需手部功能,但优必选认为手部终将成为核心组件。

行业定位

优必选将自身与发那科(6954)等现有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定位为合作关系,专注于现有机器人无法满足的自动化需求,提供 “最后一公里” 应用解决方案。

Part.03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现场观察

在野村分析师看来,本届工博会人形机器人展区面积较往年扩大,人形机器人与AI相关展品显著增加: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各类人形机器人及相关产品展台数量增多,但整体仍处于“筹备 - 研发” 阶段,全面工厂落地仍面临障碍。

具身智能机器人

埃斯顿、节卡机器人等中国企业展台展示了 “具身智能” 机器人,虽未实现双足行走,上半身已具备类人形态,其设计更侧重实际应用而非完全类人外观。

零部件企业布局

汇川技术(中国)、NSK(6471,日本)、米思米集团(9962,日本)、纳博特斯克(6268,日本)、哈默纳科(6324,日本)等零部件厂商均重点展示了人形机器人专用产品,但部分企业目前尚未进入人形机器人供应链,主要为未来技术趋势提前布局。

Part.04报告结论:日本企业处于竞争劣势

来源:智通财经AP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