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2岁江华穿龙袍在景区晒到脱皮,一天演5场,台下观众举着手机喊:皇上,合拍十块!
62岁江华穿龙袍在景区晒到脱皮,一天演5场,台下观众举着手机喊:皇上,合拍十块!
他嗓子沙哑仍笑着唱《九五至尊》片头曲。
有人递矿泉水,他摇头:景区不给停,停了扣钱。
这一幕上周刷爆广东朋友圈。
同一天,70岁寇振海在歌舞厅连跳三首,56岁翁虹穿猫妖皮衣陪游客转圈,63岁马景涛顶着38℃高温吼到青筋暴起。
四位加起来270岁,一天走台步超两万步。
他们曾是黄金档男主女主,现在舞台变成水泥地,音响两百块一对,观众边啃烤肠边拍。
有人唏嘘,他们倒挺开心:剧组三个月等一场戏,这里一天能演五场,钱包当场鼓起来。
江华透露,TVB一部戏主角日薪六千港币,景区一场商演税后两万,还包吃住。
寇振海算得更细:歌舞厅一晚三万,一个月只接十天,剩下日子陪孙子,比拍戏自由。
翁虹把猫妖指甲换成塑料,防划伤小朋友。
马景涛自带小风扇,插充电宝就能转。
罗家英79岁,箱子里塞满降火药,上台前含一片,下台立刻喝凉茶。
郑国霖跑四个景区,龙袍塞进行李箱,到站先熨烫,拍照发抖音,点赞比电视剧播出时高十倍。
有人质疑掉价。
他们反问:拍戏吊威亚摔进医院,医保自己掏;景区给买意外险,摔了有人赔。
拍戏凌晨三点收工,回家只能打车;景区安排酒店,电梯直达。
面子不能当饭,账户余额才是底气。
数据更直观。
去年国内景区演艺场次突破五十万,港台艺人占一成,人均年收入破百万。
最火的是皇帝、皇后、大侠、妖女四类角色,游客愿为童年滤镜排队半小时。
景区经理透露:请流量明星一天要八十万,请老戏骨八万,性价比直接碾压。
观众也买账。
一位95后说,刷到江华现场,立刻请假开车三小时,就为亲眼看雍正。
手机视频发出去,点赞破千,比看演唱会还有面。
情怀变成流量,流量变成收入,老戏骨们第一次体会到即时反馈的爽感。
背后逻辑简单。
长视频平台缩减自制剧,港产片减量,配角机会缩水。
内地景区升级,需要熟面孔撑场面。
一拍即合,中间省去制片、发行、宣传,艺人直接to C,钱货两清。
有人担心他们身体。
江华每天健身四十分钟,戒甜戒炸。
翁虹把高跟鞋换成坡跟,舞台铺防滑垫。
马景涛随身带藿香正气水,后台备氧气瓶。
他们比年轻人更谨慎:一旦倒下,这份工就黄了。
再不做Plan B,你会损失一条稳稳的现金流。
明天就用这三句话:能唱就唱,能跳就跳,能演就演。
把角色从硬盘搬到景区,观众依旧买单,钱包依旧鼓鼓。
戏服可以落灰,手艺不能生锈。
来源:勇敢的孔雀5H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