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于孤平的问题,笔者已经几次发文,遍数从唐朝到宋朝,从明朝到清朝的著名诗家笔下的孤平实例,不为改变当今诗家已经固化的认知和写作习惯,只是凭借个人兴趣,梳理一下诗之历史文脉,让大家在学习和创作之余,多一些对诗的理解和思考。
关于孤平的问题,笔者已经几次发文,遍数从唐朝到宋朝,从明朝到清朝的著名诗家笔下的孤平实例,不为改变当今诗家已经固化的认知和写作习惯,只是凭借个人兴趣,梳理一下诗之历史文脉,让大家在学习和创作之余,多一些对诗的理解和思考。
今天笔者用近现代名家的孤平诗,来证明王力教授的孤平理论在创立之初就非诗界共识。
我们先看看民国著名诗人郁达夫的作品。
1.《题刘海粟祝融峰图》
民国·郁达夫
七十二峰最上层,望衡九面竞崚赠年来宗炳垂垂老,卧看风雷笔底凝
2.《晨雨天凉吟赠大鹰画室》
民国·郁达夫
一雨顿教大暑收,炎荒亦自可凉秋临风写幅丹青卖,不羡人间万户侯
3.《岁暮穷极有某府怜其贫嘱为撰文因步(钓台题壁)韵作答 》
民国 · 郁达夫
万劫艰难病废身,姓名虽在已非真
多惭鲍叔能怜我,只怕灌夫要骂人
泥马纵骄终少骨,坑灰未死待扬尘
国门吕览应传世,何必臣雄再剧秦
4.《杂感八首·五》
民国·郁达夫
亦有陈东泣上书,陈东心似武陵鱼
缘溪行为求鱼计,冒死谏成得意初
荒谬几人称陆贾,忠诚何处觅包胥
茫茫大陆沉将了,寄语诸公早绝裾
5.《偶感》
民国·郁达夫
风急星繁夜,离愁比梦强。
昨宵逢汝别,竟夕觉秋凉。
岂是音书懒,都缘客思长。
纵裁千尺素,难尽九回肠。
小草根先折,大鹏翼未张。
谢娘倘有意,怜及白衣郎。
6.民国·郁达夫
风前怜我复怜花,仙配凤才壁意瑕
我怕见花花怕我,低擎纨扇上争车
我们再看看郭沫若先生的孤平诗。
1.《寄吴君尚之二首 其一》
当代·郭沫若
光阴容易叹蹉跎,况是客中恨里过
人到无聊诗兴断,交成莫逆泪痕多
相逢锦里悲萍梗,欲刬龟山缺斧柯
一着铸成天大错,心如磨蚁总无何
2.《舟中偶成三首 其二》
当代·郭沫若
老母心悲切,送儿直上舟。
泪枯惟拭眼,席挂未回头。
风笛声声恨,啼猿处处愁。
难忘江畔语,休作异邦游。
3.《信美非吾土》
当代·郭沫若
信美非吾土,奋飞病未能。
关山随梦渺,儿女逐年增。
五内皆冰炭,四方有谷陵。
何当挈鸡犬,共得一升腾。
我们再看看周作人的孤平诗。
1.《忠舍杂诗·其三》
周作人
李生大隐在朝市,醇酒美人寄所思
醉梦不忘金齿履,如霜白足想当时
2.《数典诗·其一》
近现代 周作人
文王圣德足堪夸,狱里著书度岁华百日幽囚容易过,易经一部属周家
我们再看看陈寅恪先生的孤平诗。
《报载某会中有梅兰芳 之名戏题一绝》
当代·陈寅恪
蜂户蚁封一聚尘,可怜犹梦故都春曹蜍李志名虽众,只识香南绝代人
我们再看看钱钟书先生的孤平诗。
《伦敦晤文武二弟》
当代·钱钟书
见我自乡至,欣如汝返乡。
看频疑梦寐,语杂问家常。
既及尊亲辈,不遗婢仆行。
青春堪结伴,归计未须忙。
我们再看看被梁启超先生奉为“近世诗界三杰”之二的夏曾佑和黄遵宪的孤平诗。
1.《赠麦孺博二首·其一》
清末民初·夏曾佑
十年不见两茫茫,忽尔相逢语转 忘 一劫那能一宵说,此江未比此心长 琉璃厂外泥没脚,关帝庙前酒尽觞自问只疑弹指耳,兀然相对满头 霜
2.《无题二十六首 其二》
清末民初·夏曾佑
前年同作京华客,一散搏沙不可完更忆汪梁江海上,暮云无际隔长安
3.《日本杂事诗·其一》
清代·黄遵宪
立国扶桑近日边,外称帝国内称天纵横八 十三州地,上下二千五百年
上述七人绝对是近现代文坛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大儒,除了夏曾佑之外,其他六人都和王力教授曾经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他们当时学习的近体诗格律理论肯定是统一的(如果近体诗格律有统一标准的话)。如果诗的历史上有孤平概念的话,和王力教授同时代的这些大儒们也一定知道,如果孤平确实属于诗病乃至诗之大忌的话,这些大儒们也必定知道!奇怪的是,他们的笔下怎么都有孤平诗呢?
看来孤平作为诗病和诗之大忌,当时只有王力教授掌握这个理论,而王力教授在当时一直捂着这个秘密不公之于众,直到其去世二十多年后才公开发行,而此时,那几位大儒早已作古。他是怕和他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大儒们,掌握了他这个秘密武器后成就超越他吗?问题是这几位大儒随便选出一个,文学成就和他相比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各位诗友!郁达夫、郭沫若、陈寅恪、钱钟书、周作人等近现代大儒的孤平诗你们都看到了,以这些人在文学界的成就、权威和地位,你们来评判,他们的作品有没有代表性?看了他们的孤平诗,你们还会相信孤平是诗病吗?你们还会相信孤平是诗之大忌吗?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