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北京,不止有故宫还有民族文化宫!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7 11:08 2

摘要:中国大地的骨架由无数雄伟山脉构成,它们以独特的方式书写着中华民族的璀璨史诗。

当我们翻开中国的地理版图

一部镌刻着中华民族的壮美史诗

在眼前慢慢浮现

从雪域高原到东海之滨

从大漠戈壁到江南水乡

这片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

与473万平方公里的浩瀚海疆

不仅蕴藏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馈赠

更滋养了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文明瑰宝

01.

山河见证

中华民族交融的自然舞台

——山脉:既是屏障,也是纽带

中国大地的骨架由无数雄伟山脉构成,它们以独特的方式书写着中华民族的璀璨史诗。

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傲然矗立;万山之祖昆仑山脉横贯东西;秦岭一脉划分南北,见证秦汉大一统的辉煌;横断山脉纵贯南北,在险峻中开辟文明通道。

正是因为横断山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

才造就了如此丰富的文化多样性

每一次翻越,都是文明的对话;每一段险途,都成就了文化的交融。

西安大雁塔与秦岭

——河流:奔涌千年的文明血脉

如果说山脉是中华大地的骨骼,那么纵横交错的河流就是这片土地流动的血脉。

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等大江大河,奔腾不息,蜿蜒流淌,不仅滋养了万物生灵,更在岁月的流转中,编织出一张民族交融的文明之网。

每一朵浪花都诉说着交流的故事,每一段河道都刻录着交融的印记。

黄河九曲十八弯,在"几字湾"的臂弯里孕育了最早的华夏文明,匈奴、鲜卑、党项等游牧民族在这里与农耕文明相遇相融

——民族走廊:跨越山川的文化之桥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河西走廊、藏彝走廊、南岭走廊、辽西走廊等一条条民族走廊如同跨越山川的文化桥梁,将不同的地理单元和文明板块紧密相连,承载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永恒记忆。

民族走廊用最自然的方式诠释了"多元一体"的深刻内涵。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图为位于金沙江畔的云南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宝山乡的拉伯鲁盘坞村(宝山石头城),海拔1720米,是一处悬崖上的纳西族聚居村寨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印记,现已浓缩于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中。

02.

一场展览

尽显中华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步入展馆,时光长河在眼前徐徐展开,千年岁月凝缩成一个个鲜活的瞬间,中华民族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壮阔史诗在此生动呈现。

现存唯一一部完整的元代地理总志《圣朝混一方舆胜览》,唐代文成公主带入西藏的琴与长鼓,出土自新疆的宋代喀喇汗王朝桃花石可汗铜币(桃花石意指“中国”)....

每一件,都是山河作序、民族共书的时代注脚。

由国家民委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

在位于北京长安街的民族文化宫展出

展览从国家民委系统15万件文物、50余万册古籍中,精选出体现共同性、融合性的展品,同时协调各省区市给予借展复制支持。

最终以2100余件展品构建起“大一统”“大交融”“大团结”三大主题单元,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多元共融、凝聚不散的历史长卷精彩呈现。

唐朝文成公主带到西藏的琴与长鼓

左图为《圣朝混一方舆胜览》

右图为喀喇汗王朝桃花石可汗铜币

在这里,文物不再是静止的陈列,而是会说话的历史见证者。

它们诉说着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展厅

“大一统”千年文脉

“大一统”单元通过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汉代的青铜器、唐代的文书、辽代的三彩器、西夏的宿卫牌、金代的铜镜、元代的纸币,以及历朝历代体现“大一统”思想和制度的古籍等,展现了中华文明对于“统一性”绵延不绝的历史追求和现实关怀。

走进“大一统”展厅

“花瓣古籍墙”和“集思柱”吸引众多观众驻足打卡

“大交融”同声共振

“大交融”单元通过古籍、服饰、乐器、婚俗礼品等展品,展现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正是对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这一思想的生动诠释。

“大团结”时代新歌

“大团结”单元展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体现,鲜明体现了中华文明所具有的突出特性。

03.

民族文化宫

一座建筑,更是一部中华民族史

如果说展览是一次穿越千年的文明回望,那它的承载者——民族文化宫,便是一部矗立于现实中的中华民族史诗。

这座矗立于北京长安街的宏伟建筑,于1959年10月6日落成并对外开放,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首都北京十大建筑之一,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发展、繁荣的象征,更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辉煌胜利的标志。

1959年

由毛泽东主席提议

周恩来总理亲自选址

一座飞檐、孔雀蓝琉璃瓦宝顶的雄伟建筑

在西长安街北侧建成

六十余载岁月流转,民族文化宫始终肩负着中华民族文化窗口的神圣使命。

这里先后成功举办了民族工作成就展等各类展览1700多个;全国56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经济建设成就在这里均有展示;上演了民族歌舞及中外著名音乐、戏曲等节目20000多场次;接待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侨胞。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历经精心修缮的民族文化宫如今焕发新生,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时代的使命。

尤其是,2023年8月1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在民族文化宫正式对外展出后,吸引了各族各界人士前来观看,已累计接待观众34万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今年4月,“明清宫廷家具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西藏专区”正式对公众开放

图源:民族文化宫

2024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恰逢民族文化宫建宫65周年前夕,这座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记忆的殿堂荣膺"国家一级博物馆"称号,成为国家民委系统首家且目前唯一获此称号的单位。

这一荣誉不仅是对民族文化宫深厚文化底蕴的肯定,更是对其社会影响力的高度认可。

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评估结果

民族文化宫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未来,民族文化宫将继续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铸牢展”展厅、民族文化宫内广场、图书馆、民族画院、大剧院、文化交流中心等一系列平台,形成强大的“铸牢”宣介合力,为全国各地尤其是民族地区晋京举办各类展览展示、演出及文化交流等提供理想场所。

从历史深处到时代前沿,民族文化宫正以创新的方式,让56个民族的故事跨越时空,激荡起每个中国人血脉深处的文化认同。

来北京,不止有故宫还有民族文化宫!

这里不仅是新晋"国家一级博物馆"

更是读懂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活态课堂"

在这里,每一件展品

都在诉说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共同缔造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壮阔历程

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

民族文化宫将推出

粉丝群非遗体验福利、馆长专家面对面、

公益讲解、民族歌舞表演、

民族服饰试穿拍照及抽奖等系列活动

等你来参与!

本文创作团队

编辑:广平

设计:巍巍

来源:京宏盛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