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ABC中国大学排名(吉林版)是全面反映吉林省高校发展状况的一份榜单,它创建起一个层次丰富的评价体系,牵涉办学实力,学科创建成果,科研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指标,深入探究了吉林省高校的实力及其将来潜力。
2025年ABC中国大学排名(吉林版)是全面反映吉林省高校发展状况的一份榜单,它创建起一个层次丰富的评价体系,牵涉办学实力,学科创建成果,科研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指标,深入探究了吉林省高校的实力及其将来潜力。
在榜单上最亮眼的便是吉林大学,这所学校的排名不仅仅是在吉林省是第一,在全国范围内也排第28位,这是吉林大学的历史最高成绩。吉林大学依靠长春、珠海双校区发展合作,在学科建设中取得6项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成果,体现了学科建设中的高原效应。这所大学的汽车工程和化学学科接连三轮入选国家“珠峰计划”,增强了学校在这两个领域里的科研与学术优势。
吉林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也迈出了一步,在东北地区第一次牵头成立了人工智能交叉研究院。它在区域里相关科研迈入了新阶段,并得到了国家科研经费支撑,总金额超过了30亿。该校本科学子三年保研率都在26%以上,进一步确立了它在东北地区学术中心的地位。
作为吉林省的重要大学之一,今年东北师范大学在全国排名第55位,在师范教育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它的“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涵盖了东北三省的128所重点中学,给当地的教育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该学校公费师范生录取分数线连续五年都在一本线80分以上,说明学校的吸引力大、认可度高。教育技术学与心理学这两大优势学科能够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基地,于是该校的A类学科数量就变成了4个,这对于学校整体学科实力的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该校的新文科建设也取得长足的进步,并提高了学校学科建设以及在全国的排名。
值得一提的是,长春大学在今年的榜单里成为最大黑马,这所大学首次挤进全省排名的前15名,在去年的基础上向前跃进了7个位次。长春大学特殊教育、机械工程两个专业近几年来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左右,体现出应用型专业的特点。该校在吉林省属高校里首先达成产业学院的全覆盖,在应用型发展上找到新路径,长春大学和中国中车一起创建轨道装备智能检测中心,它横向科研经费在2024年超越1.2亿,显示出校企合作的效果。该校提出“专业链-人才链-产业链”三链融合培养体系,为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范式。
延边大学依靠自身的地理位置优势创建有特色的学科,朝鲜语专业不仅处在领先的位置上还被列为国家级的虚拟教研室。吉林农业大学对于促进地方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帮助38个县域的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了45%体现出该学校在乡村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成绩。
在新能源方面,东北电力大学也是有所布局的,该校智能电网专业群毕业生签约国家电网比例达到近63%,可见该专业的学生所学是与现实需要高度契合的。吉林化工学院也值得一提,它凭借松原石化基地和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模式,产研结合的科研优势就体现出来。通化师范学院经由深入探究长白山文化,形成起特色学科群,在当地文化领域达成突破。
从整体来看这份榜单可以很直观的反映出吉林高校的差异化发展,文理分科趋势明显,综合类和师范类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吉林高校发展呈现出头部稳定、中部苏醒、尾部特色化的特点,这和振兴东北的战略相辅相成。高校在科研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找到突破点,并逐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科研创新和产业需求的匹配问题成为了高校发展的核心难题,而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提高了自身学科的评估水平,“珠峰计划”和“强基计划”的实行又提升了这些学校重点学科的实力。应用型大学长春大学通过与企业开展密切合作并推进特色专业的发展,毕业生就业率获得提高的同时自身影响力也随之增大。
地方高校在区域振兴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比如延边大学依托自身的优势抓住中韩自贸区的发展契机,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动力。吉林农业大学有关乡村振兴的研究项目又体现出了高校同地方产业联动的潜力,在特色学科创建上也有不少亮点,智能电网专业群、朝鲜语专业以及长白山文化研究之类的存在,为学校自身竞争力增添了一道独有风景。
吉林高校通过学科建设、培养模式改革和教育资源整合,创造提高整体实力条件。根据榜单可以看出各个层次的学校开始逐步确定发展方向,促进科研创新同地方产业的需求深度融合。该做法既保证了人才的输出,又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未来吉林高校要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寻求更多的发展方向,以便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以及产业的变化。
来源:优雅高山lA1Wl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