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革命先驱许冠英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9 08:40 1

摘要:1938年2月,日军侵占新乡的前一天,获嘉楼村、刘桥等村的一批抗日青年与新乡的抗日队伍会合,组成了新乡最早的抗日武装——平汉抗日游击队(当时叫豫北民众自卫团)。1938年夏秋之间,这支游击队转战于获嘉、新乡、辉县等地,逐渐发展壮大至200余人,他们在道清铁路获

许冠英烈士

九月的豫北平原,万顷青纱帐在风中簌簌作响,宛如大地平稳的呼吸。

地处河南获嘉、新乡、辉县交界处的楼村,是豫北地区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策源地,八十多年前,革命星火就在这里点燃。

1938年2月,日军侵占新乡的前一天,获嘉楼村、刘桥等村的一批抗日青年与新乡的抗日队伍会合,组成了新乡最早的抗日武装——平汉抗日游击队(当时叫豫北民众自卫团)。1938年夏秋之间,这支游击队转战于获嘉、新乡、辉县等地,逐渐发展壮大至200余人,他们在道清铁路获嘉段迂回奔袭20余次,破坏铁路,歼灭日伪,重创了侵华日军。

组建、领导这支游击队的人名叫许冠英。

在“楼村之路”展览馆,“先驱风采”部分开篇便是许冠英烈士的事迹。我驻足展板前,凝视那张被岁月模糊的照片,探寻他清晰而坚定的人生轨迹:许冠英,字雏生,1913年生于楼村,是我党在豫北地区的早期领导人。他率领平汉抗日游击队多次重创日伪军,即便数次被捕、受尽酷刑,也从未屈服。十五岁投身革命,十九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在山东巨野的反“扫荡”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仅二十九岁。

展厅内安静无声,但每一件展品仿佛都在诉说。生锈的大刀、磨破的草鞋、泛黄的文书、沉重的长矛……这些静默的物件,胜过千言万语,讲述着那段艰苦而光辉的岁月。我仿佛看见许冠英和战友们用简陋的武器迎击敌人的枪炮,在狱中血肉模糊却始终挺直脊梁,坚守着自己的信仰。这一幕幕,看似遥远,却又近在眼前。

站在这些历史见证前,我更加明白了自己这身“检察蓝”的分量。战火纷飞的年代已经远去,但先烈的精神从未褪色。如今的我们,和先烈们肩负着同样的使命——维护公平正义,守护百姓安宁。

今年5月,我院成立了“盟声谷语”全媒体工作室,作为检察宣传岗位的一员,我时常思考如何用融媒体的传播方式让检察故事“破圈”传播。在和同事们一同走访获嘉多个红色抗日遗址,查看遗址保护情况时,AI技术给了我们启发——一些抗战档案来源于当地老人口述的抗战记忆,如果能用AI技术还原历史场景,英烈形象将更加鲜活可感,抗战档案的留存也会更加科学。回到院里,我们很快开始尝试,看到革命故事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在眼前,我感受到,这些扎根乡土的工作实践正在让红色文化长久流传。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作为新时代检察人员,我们要让红色基因在心里扎根,让抗战精神在“检察蓝”中焕发新的生命力,用扎实的工作告慰英烈,以忠诚担当为时代护航。

走出展览馆,楼村西头的文化广场上,老人们闲话家常,孩子们追逐嬉戏,偶尔有游客驻足,听当地老人讲述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这片宁静祥和的景象,是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

(作者系河南省获嘉县人民检察院干警)

来源:安徽淮南检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