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标杆 助力张家界莓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7 10:44 2

摘要:张家界市永定区以创建“张家界莓茶”省级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为契机,通过政策引领、标准先行、科技赋能、跨域联动等举措,全面构建地理标志保护体系,推动莓茶产业提质增效,成为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核心提示:张家界市永定区以创建“张家界莓茶”省级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为契机,通过政策引领、标准先行、科技赋能、跨域联动等举措,全面构建地理标志保护体系,推动莓茶产业提质增效,成为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张家界莓茶”,植物学名“显齿蛇葡萄”,历代以来是土家族的传统茶饮,又称土家神茶、长寿藤、神仙草。该植物含有天然活性黄酮成分,最高可达43.78%,是目前所有被发现的植物中黄酮含量最高的植物,被誉为“黄酮之王”。永定区是中国最大的莓茶产区,2020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永定区“莓茶之乡”称号。2021年“张家界莓茶”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3年获批湖南省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项目。

张家界市永定区以创建“张家界莓茶”省级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为契机,通过政策引领、标准先行、科技赋能、跨域联动等举措,全面构建地理标志保护体系,推动莓茶产业提质增效,成为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

政策引领,夯实保护基础

永定区高度重视示范区建设,成立专项工作组,出台《创建张家界莓茶省级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参与”的工作格局。通过建立知识产权综合保护机制,市场监管局联合法院、检察院、农业等部门,构建“严、大、快、同”保护体系,累计开展专项执法行动20余次,查处侵权案件1起,监测并处理网络违法宣传线索14起,有效维护了地标产品市场秩序。

标准先行,提升产品品质

示范区坚持“标准化+品牌化”双轮驱动,制定《张家界莓茶加工技术规程》等2项地方标准和《张家界莓茶总黄酮的测定》《张家界莓茶质量等级评价》等7项团体标准,建成绿色标准示范园5.5万亩,带动全区莓茶绿色标准化种植10万亩。依托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实现莓茶“从田间到舌尖”全程监管,抽检合格率连续三年达100%,为品牌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科技赋能,激发创新活力

创新开展莓茶产业专利导航,分析全国1757项相关专利,发布产业技术发展报告,引导企业新增发明专利18件(其中有6件已被认定为高价值发明专利)。通过专利布局规避风险,推动莓茶深加工技术升级,延伸产业链条。联合学校开展“小小宣传员”短视频大赛等特色活动,借助新媒体扩大品牌影响,提升品牌价值。

协作联动,构建保护机制

示范区积极探索跨区域协作机制,与武陵源、慈利、桑植等区县签订《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联合开展宣传推介和执法行动,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执法联动”保护合力。2024年,永定区与区法院、区检察院签署《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框架协议》,建立纠纷快速调解机制,为地标产品保驾护航。充分发挥张家界莓茶协会作用,严格商标授权使用管理,极大地助推地标产品高质量发展。

破茧成蝶,迈向产业高地

“张家界莓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创建以来,新增授权企业达68家,总授权企业达100家,莓茶生产企业专用标志使用覆盖率达88%,年综合产值突破20亿元,带动9.06万农户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永定区罗塔坪乡成功入选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张家界莓茶”品牌先后获评“湖南省知名商标”,入选国家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名录、全国商标品牌优秀案例、“一带一路”地理标志推广清单,成为全省地标保护的典范。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建设张家界莓茶省级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不仅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和品牌附加值,而且探索出一条“地标保护+产业振兴”特色发展新路径。永定区将持续深化地标运用,推动莓茶产业向高端化、国际化迈进,为经济建设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日期:2025-05-16

来源:食品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