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报道潼南 | 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打造制造强区新引擎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7 10:05 2

摘要:近年来,潼南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机遇,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引擎,着眼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全力推进“涪江奔腾”计划,致力于打造“制造强区”。从数字赋能的农业现代化转型到科研引领的农业科技攀登,再到氢能崛起的绿色能源革命,潼南正以创新为笔

5月16日

《重庆日报》报道潼南

刊发

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打造制造强区新引擎

👇

版面一览

5月16日《重庆日报》第4版

2022年川渝两2022年川渝两

一起来看看

报道全文

↓↓↓

近年来,潼南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机遇,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引擎,着眼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全力推进“涪江奔腾”计划,致力于打造“制造强区”。从数字赋能的农业现代化转型到科研引领的农业科技攀登,再到氢能崛起的绿色能源革命,潼南正以创新为笔,绘就一幅产业升级的壮美画卷。

传统产业焕新

“智改数转”引领产业升级

▲琼江种业基地

在潼南区太安镇罐坝村,琼江种业基地的现代化场景令人耳目一新:全自动播种设备高效运转,每小时播种800穴盘,效率较人工作业提升10倍以上。依托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的技术支持,基地构建了“1+2+7”数字化生产管理平台,实现从播种到收获的全链条智能化管理。

“数字化车间让种苗生产更精准、更高效。”基地负责人表示,过去人工播种效率低、质量难保障,如今通过数字化平台可实时监控生产进度,动态调整计划,确保每一株种苗符合高标准。

▲奉民菜园AI智慧温度控制系统平台

不远处,奉民菜园的智能高效设施农业产业示范园内,AI系统模型对蔬菜进行“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从水热控制到精准施肥,从绿色防控到丰产预测,每个环节均可控。“数字化管理让蔬菜产量较露地种植提高4至5倍,收益显著提升。”示范园负责人说。

“传统产业是潼南经济的根基,智能化改造是转型升级的关键。”潼南区相关负责人说。

2025年,潼南将深入开展传统产业“智改数转”行动,推动企业实施“产线、车间、工厂”梯度智能化改造,淘汰落后低效设备,培育“智能制造单元”,力争全年新增数字化车间5个、智能工厂2家。

科研赋能

搭建创新平台推动产业转型

▲崖州湾国家实验室重庆油菜试验基地签约仪式

1月9日,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与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市农科院及潼南区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崖州湾国家实验室重庆油菜试验基地共建协议”。这一里程碑式的合作,标志着潼南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试验基地将聚焦油菜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通过协同攻关,推动潼南、重庆乃至全国油菜产业的转型升级。“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的加入,为我们带来了顶尖科研资源和技术支持。”潼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依托这一平台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油菜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潼南积极引进高端科研平台,为农业科技注入新活力。农业农村部柑橘类精深加工重点实验室的落户,不仅提升了潼南在柑橘加工领域的科研实力,更催生了5大类350余种柠檬产品,将潼南打造成中国柠檬产品研发的重要基地。

▲潼南“柠檬产业大脑”中央大屏

此外,潼南率先建设“柠檬产业大脑”,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柠檬产业进行全链条智能化管理。“通过‘数字农业大脑’,我们可以实时掌握农田生长情况,实现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柠檬产业大脑’则提供从种植到销售的全方位服务,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潼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不仅是柠檬产业,2025年,潼南将围绕“制造强区”建设,坚持科技赋能,推动产业发展。通过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深化与中国工程院、巨冷科技等科研机构及头部企业合作,建设国内最大规模浸没式液冷智算中心,打造人工智能绿色产业园,为重点产业和企业提供绿色、高效的底层算力支撑。

新兴领域崛起

氢能冷链物流引领绿色潮流

“潼南正通过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崛起实现双向突破。”潼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成渝氢走廊”建设中,潼南积极抢占氢能产业发展新赛道。

▲氢能物流车交付

1月16日,氢潼新能源产业基地正式投用,首批10辆4.5吨氢能冷链物流车交付,标志着潼南氢能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氢能冷链物流车零排放、长续航,非常适合冷链物流行业需求。”潼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加大氢能产业培育力度,推动其在公共交通、物流运输等领域的应用,让绿色能源成为潼南发展的新名片。

▲重庆同辉气体精加工厂房

2025年,潼南将依托万利来、同辉气体等企业的氢能产业基础及氢潼新能源产业基地优势,加快建设氢能动力检测实验室、氢能动力系统制造中心,形成“工业制氢—母站转储—网点补能—辐射成渝—央地合作—共建共营”的氢能产业发展新格局,构建以潼南为中心辐射成渝两地的氢能全产业链供应网络。

未来,潼南将继续推动制造业规模能级跃上新台阶、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质量效益取得新突破,加快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模式,在招商引资、园区建设等方面取得新成效,全力打造成渝中部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推动新时代制造强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数读>>>

●AI赋能,场景强突破

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深度融入汽车再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核心环节,全年培育标志性应用场景5个以上。

●绿色转型,能效双提升

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分类分行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全年推进5个节能降碳项目,创建3家市级绿色工厂、1个绿色园区,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4.5%。

●梯度培育,主体强矩阵

完善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20家;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0家;推动景裕电子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民丰化工争创制造业单项冠军。

编辑:张坤斌

责编:胡 婕

监制:李川莲

稿件征集邮箱:2139053441@qq.com

来源:潼南微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