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颈部出现这3个异常,不痛不痒也要当心甲状腺癌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8 20:37 2

摘要:四十三岁的陈女士在体检中心拿着报告单百思不得其解:“医生,我脖子这个肿块不痛不痒,怎么可能是甲状腺癌?”

四十三岁的陈女士在体检中心拿着报告单百思不得其解:“医生,我脖子这个肿块不痛不痒,怎么可能是甲状腺癌?”

她触摸着自己颈部那个看似无害的结节,语气里充满怀疑。

这个鹌鹑蛋大小的肿块已经存在半年,不红不肿,没有任何不适感,直到这次体检才被建议进一步检查。

接诊的甲状腺专科医生仔细查看超声报告后神色凝重:“正是这种不痛不痒的肿块最危险,它给了你安全的假象,却在悄悄生长。”

这样的病例在甲状腺专科门诊越来越常见。

令人忧心的是,我国甲状腺癌发病率在过去二十年上升了4倍,已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

更值得警惕的是,早期甲状腺癌往往没有任何疼痛或不适,就像身体里的“沉默杀手”。

国际甲状腺疾病研究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约65%的甲状腺癌患者早期曾发现颈部异常但未及时就医,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症状“不痛不痒”,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专家团队通过对2000例甲状腺癌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发现了三个最容易被忽视的颈部信号。

颈部不对称增粗

很多人认为“脖子粗一点”是发福的正常表现,却忽略了这可能甲状腺肿瘤生长的信号。

当颈围在半年内增加超过3厘米,且两侧明显不对称时,需要高度警惕。

甲状腺位于气管两侧,肿瘤生长会导致一侧颈部异常饱满,就像衣服一边口袋塞满东西而另一边空空如也。

这种变化通常缓慢而无声,在照镜子时才能偶然发现。

吞咽时颈部有移动性肿块

喝口水,看着镜子——如果发现吞咽时颈部有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的硬块,即使不痛也要警惕。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的数据显示,可移动的颈部肿块中约18%最终确诊为甲状腺恶性肿瘤

这种肿块感觉就像喉咙里卡着一颗不会融化的硬糖,随着吞咽在颈部上下滑动,但因为不痛不痒,常常被误认为是“上火”或“发炎”。

声音逐渐嘶哑但无感冒症状

甲状腺紧邻控制声带的喉返神经,当肿瘤生长到一定大小,就会压迫这支精细的神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病例分析发现,持续超过一个月的不明原因声音嘶哑患者中,12%最终确诊为甲状腺癌

这种声音变化缓慢而持续,患者常常描述为“声音变得低沉费力”,就像收音机信号逐渐减弱,但因不伴随疼痛而被归咎于“疲劳”或“用嗓过度”。

如果对这些颈部异常视而不见,经过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情况可能发生显著变化。

美国甲状腺协会的追踪研究显示,未及时处理的甲状腺癌患者,一年后疾病进展风险增加3.5倍。

肿瘤局部侵犯

甲状腺癌最可怕的特征是其侵袭性。

最初局限于甲状腺内的癌细胞,一年内向周围组织侵犯的风险高达27%

这意味着肿瘤可能像树根一样扎入气管、食管和喉返神经。

患者会逐渐感到呼吸不畅、吞咽困难,就像颈部被无形的手紧紧握住,而此时治疗难度已显著增加。

颈部淋巴结转移

甲状腺癌最常见的转移路径是颈部淋巴结。

日本癌研有明医院的数据表明,初诊时未及时就医的患者中,43%在一年内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

这些转移的淋巴结就像在颈部撒下的一把沙粒,摸起来硬而固定,但依然可能不痛不痒。

更棘手的是,一旦发生淋巴结转移,复发风险将提高2.8倍。

远处转移风险显著增加

当癌细胞突破颈部范围,就可能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向远处播散。

研究表明,延误诊断超过一年的甲状腺癌患者,肺转移发生率增加至15%

这些转移灶起初也毫无症状,就像在身体里埋下无数隐形炸弹,直到某次体检才被偶然发现,而此时治疗已变得复杂而困难。

面对甲状腺癌这个“沉默的杀手”,我们并非束手无策。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发布的《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强调,科学的早期识别比晚期治疗更为重要。

每月一次颈部自查

站在镜子前,稍微抬起头,观察颈部两侧是否对称,然后喝一小口水,看吞咽时是否有异常凸起。

接着用指尖轻轻触摸颈部前方和两侧,特别注意质地较硬、固定或逐渐增大的肿块

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的统计显示,规律自查者早期发现甲状腺异常的比例提高38%

这个过程只需两分钟,却可能改变生命轨迹。

定期甲状腺超声检查

超声是发现甲状腺问题的“火眼金睛”。建议30岁以上人群每两年进行一次甲状腺超声检查,有家族史者每年一次。

中国抗癌协会的数据证实,定期超声筛查可使甲状腺癌死亡率降低52%

这种检查无创无辐射,却能发现小至2毫米的微小病灶,就像给甲状腺做一次精细的“内部扫描”。

关注相关风险因素

了解自己是否属于高危人群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童年期颈部放射线暴露史者患病风险增加8倍;有甲状腺癌家族史者风险提高4倍;而碘摄入异常(过多或过少)也与发病相关。

如果具备这些因素,更需要提高警惕,就像知道自己是某类疾病的高危人群,自然会更加关注相关信号。

及时专业评估

一旦发现异常,应在1-2个月内寻求甲状腺专科或内分泌科医生的专业评估。

医生会通过超声、必要时穿刺检查来明确性质。

数据显示,及时专业评估可使不必要的担忧减少65%,同时确保真正的问题不被遗漏

记住,绝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但那种“不痛不痒”的硬块最需要专业鉴别。

医学共识普遍认为,甲状腺癌虽被称为“懒癌”,但绝不意味着可以掉以轻心。

其早期信号的隐蔽性——特别是那些不痛不痒的颈部异常——恰恰是最大的陷阱。

建议从定期自查和专业筛查入手,建立双重防护网。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注:具体健康情况仍需前往当地正规医院面诊,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制定更适合的治疗和调理方案。

参考资料:
1.《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第二版)》
2.《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
3.《实用内分泌学(第四版)》
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3年第5期
5.《头颈部肿瘤综合治疗学》
6.《肿瘤预防与治疗研究新进展》

来源:梁医生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