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台湾政坛,有些人的崛起靠的是深耕基层,有些人靠的是显赫家世,而黄捷,一个1993年出生的年轻人,她的政治生涯,是从一个表情开始的。
仅靠一个“翻白眼”动作,就在台湾年轻政客中脱颖而出,为了让热度持续下去,她给自己穿上“反中急先锋”的外衣。
她毫不避讳的为“港独”筹集物资,在岛内充当台独打手。
然而,讽刺的是,她的家人却在大陆的厦门赚钱,这种吃着“饭”,砸着“锅”的行为,最终在舆论漩涡中中被吞噬……
在台湾政坛,有些人的崛起靠的是深耕基层,有些人靠的是显赫家世,而黄捷,一个1993年出生的年轻人,她的政治生涯,是从一个表情开始的。
故事要回到2019年的高雄市议会,那是一个充满了火药味的场合。
当时的新任市长韩国瑜正在接受质询,而黄捷,这位刚当选的议员,用一个极其不屑的白眼,回应了韩国瑜的回答,这个瞬间被镜头精准捕捉,一段15秒的短视频,就像病毒一样在网络上炸开。
一夜之间,黄捷的社交账号暴增了十万粉丝,人们给她贴上了“白眼女神”的标签,这可不是什么贬义词,在那个特定的舆论场里,这简直就是流量的加冕。
这让她意识到,政治原来可以这么玩,复杂的市政监督,哪有简单的情绪符号来得直接?
其实,早在2018年她第一次竞选议员时,就展现出了对人设和社交媒体的敏感,当时她打出的旗号是“清新小妹”,一副邻家女孩的模样,拿下了18420票,成功当选。
但“清新”的人设记忆点太弱,远不如一个充满对抗性的“白眼”来得刺激,那个白眼,为她日后的政治道路设定了出厂时的底层代码:表演优先,流量为王。
一个白眼翻出了名堂,黄捷和她的团队迅速掌握了一套可以复制的流量密码:把所有复杂的议题,都简化成一种姿态,一种对抗的姿态。
只要姿态摆得到位,表演做得够足,政治资本就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很快,对内“抗韩”的舞台已经不够大了,她迅速找到了一个更广阔、更具煽动性的表演场地——对外“抗中”。
2019年,她公开跳出来支持香港的“修例风波”,甚至喊出了“港人冲前线,台湾做后勤”这样极具煽动性的口号。
她不只是说说而已,还真的付诸行动,亲自为那些示威者打包物资,什么口罩、滤毒罐,一应俱全。
这些行为都被精心包装成影像,在网络上传播,为她的“反中”品牌不断追加投资,巩固其在特定受众心中的价值。
她的表演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在议会里,她搞过“沉默质询”,全程一言不发,用无声来表达最大的蔑视。
她还给韩国瑜的施政打出了一个刺眼的“2分”,这些哪里是严肃的问政,分明就是为了方便剪辑成短视频而量身定做的素材。
为了让“反中急先锋”这个标签贴得更牢,她后来还抛出了一个极具争议的提案,要求大陆配偶想入籍台湾,必须先宣誓“效忠台湾”。
她所有的政治动作,都精准地服务于这个核心人设,一步步将自己打造成了对抗大陆的旗帜性人物。
“抗中”的代价任何商品都有它的价格,任何表演也都有它的成本,黄捷选择用“抗中”这个符号来包装自己,其代价就是必须与任何亲近大陆的现实利益进行彻底切割。
然而,生活往往比戏剧更讽刺,致命的破绽,恰恰出现在了她的家庭里,国民党议员詹江村的一个爆料,像一颗炸弹,直接掀开了她华丽表演服下尴尬的现实。
爆料直指黄捷的母亲,正在大陆的厦门大张旗鼓地做着茶叶生意,招牌上还写着“台湾高山茶”,收款方式更是与时俱进,用的正是支付宝。
这下可就尴尬了,一个在台湾声嘶力竭“抗中”的政客,她的母亲却在大陆赚着人民币,这记耳光打得实在太响,黄捷不得不出面回应。
她的危机公关堪称一场灾难,一开始,她试图切割,声称母亲和自己的政治立场不同,大家经济各自独立。
这个说法显然无法服众,于是她又改口,说母亲只是大陆企业的“行销顾问”,不是直接经商,这种越描越黑的话术,更是加剧了外界对她“吃饭砸锅”的负面印象。
讽刺的是,当大陆国台办点名批评她为“台独打手”后,她最新的回应竟然是彻底否认母亲在大陆有任何经商行为,这种前后矛盾的说法,让她的信誉彻底破产。
更有趣的是,还有人翻出,黄捷的父亲黄智璋,一位高雄市的优良教师,曾经接受过韩国瑜亲自颁奖,当时还对韩市长赞誉有加。
自己扮演着“抗韩先锋”的角色,父亲却接受着对手的表彰,这一切都构成了一幅绝妙的讽刺画,让人们看清了她所扮演的政治角色和家庭现实之间,那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当一个政客彻底被自己创造的符号所定义时,她也就失去了转圜的余地,黄捷就是这样,她成了“白眼”这个符号的囚徒。
为了维持这个符号的生命力,也就是网络声量,她必须不断加码自己的对抗姿态,这让她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因为猛烈攻击韩国瑜,她成了“韩粉”们最想拔掉的一颗钉子,2021年,她迎来了政治生涯的第一个巨大挑战——罢免案。
那次,民进党全党力保,连蔡英文都亲自为她站台,最终才让她涉险过关,这次危机让她意识到,光靠自己单打独斗是不行的。
2020年,她以党内丑闻为由,退出了最初的政治起点“时代力量”,到了2023年6月,她正式提交申请,加入了民进党,这步棋,与其说是理念的契合,不如说是面对罢免浪潮时,寻求政治庇护的投机行为。
而民进党为何会接纳她?看中的无非就是她身上那个符号的流量价值和话题制造能力,这是一种赤裸裸的权力与流量的共生关系,大家各取所需。
后来,原定的“立委”参选人赵天麟因丑闻退选,这个机会顺理成章地落到了黄捷头上,她在2024年1月成功当选,从地方议会跳进了台湾地区的立法机构。
但被流量捧上神坛,也终将被流量反噬,进入2024年,新一轮的罢免行动再次冲着她而来,甚至还传出有人派实习生“卧底”到罢免联署总部刺探情报的闹剧。
面对大陆国台办的点名,她的回应是“备感荣幸”,甚至把这看作是“护台有功”的勋章,这种高调的回应,再次证明她已经被困在了“对抗—争议—再对抗”的循环里,无法自拔,或许也不想自拔。
结语黄捷的政治轨迹,其实就是一个人被社交媒体的流量逻辑彻底塑造,并最终被其反噬的全过程,她从一个公共卫生专业的学生,到记者,再到政坛新星,每一步都踩在了流量的风口上。
那个著名的“白眼”,是她成功的起点,却也成了她无法摆脱的枷锁,当这个符号所代表的表演价值,被她家庭在大陆经商的现实矛盾无情戳破时,她的整个政治生命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瓶颈。
她曾经熟练驾驭的流量,如今变成了困住她自己的牢笼,一个被“出厂设置”决定了命运的政客,最终的结局,或许早已注定。
文丨太阳当空赵
编辑丨太阳当空赵
1.《让港人冲锋台湾做后勤,“台独”其心可诛,名嘴一句话揭露真相》北晚在线2019-08-12 15:41
2.《90后女“台独”黄捷:为“港独”筹集物资,母亲在大陆卖茶叶捞金》2024-06-13 18:19·放开那历史
3.《一边赚在大陆赚钱 一边支持“台独”?国台办亮剑:决不允许沈伯洋之流谋利》封面新闻2025-06-11 13:21
来源:如梦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