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原创首发,抄袭搬运到任何平台、都必追究到底!腿长,追得也比较凶.....定期更新作品,给您带来不一样的观点和价值,感谢您的关注!摘要:注:原创首发,抄袭搬运到任何平台、都必追究到底!腿长,追得也比较凶.....定期更新作品,给您带来不一样的观点和价值,感谢您的关注!
在大洋彼岸的旧金山,李政道博士在亲友的陪伴下,安详地告别了这个世界——这位享年98岁的物理学巨匠,在当地时间8月4日结束了他光辉而充实的一生。
图l李政道博士晚年像
今天下午,这一消息通过其亲友传回国内后,各大媒体纷纷报道,现在已经登上了各大平台的热搜。
人们纷纷追忆起这位世界首位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回顾他为物理学界带来的巨大贡献和影响。
坊间关于李政道的故事有很多,既有伟人接见他的逸闻趣事,更有他与杨振宁的恩恩怨怨。所有的事件糅杂在一起,最终成为了真实而完整的李政道。
图|1974年5月30日,毛主席接见李政道
首先是李政道的国籍问题——毫无疑问,李政道从入籍的那一刻开始,就是地地道道的美国公民。
国籍选择问题纯属个人自由,我们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确实没必要苛责。
今天我们就从客观的角度,谈谈李政道博士的那些事。
李政道的一生充满传奇和成就。他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苏州,求学之路却并不平坦。
抗日战争时期,他辗转于浙江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求学,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他的学术热情从未减退。
图|青年时期的李政道,可谓是一表人才
在西南联大,他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个重要导师——吴大猷。吴大猷不仅教给他扎实的物理学基础,更在精神上给予他无尽的鼓励和支持。
吴大猷常常告诉他的学生,科学研究需要勇于创新,敢于挑战传统,而这成为了李政道毕生信奉的信条。
1946年,吴大猷推荐李政道赴美深造,这为他的学术生涯打开了新的篇章。在芝加哥大学,他遇见了另一位对他影响深远的导师——恩利克·费米。
费米是一位极具魅力的物理学家,曾参与曼哈顿计划,是少数兼具理论和实验物理能力的科学大师。
图|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恩利克·费米
费米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来指导李政道,他更倾向于通过讨论和互动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记得有一次,费米在与李政道讨论太阳中心温度时,突然问道:“你知道太阳的中心温度是多少吗?”
李政道不假思索地回答:“大概是一千万度。”
费米没有立即回应,而是接着问:“你自己算过吗?”
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李政道,他意识到自己只是重复书本上的数字,而没有进行独立的思考和验证。
费米这句话成为了李政道科研生涯的重要转折点。
费米的教育理念强调独立思考和亲身实践,这在当时的科学界是一种前卫的教学方法。
图|李政道在授课
在费米的指导下,李政道不仅在学术上突飞猛进,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风格。
他在粒子物理学的研究中崭露头角,并在1950年取得了芝加哥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
从芝加哥大学毕业后,李政道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1956年,他成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随后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职,并于1964年回到哥伦比亚大学担任费米讲座教授。
图|李政道(中)与杨振宁(右一)
在这段时间里,李政道在物理学领域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特别是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这一发现不仅使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还开创了粒子物理学的新篇章。
然而,成功的背后也有不为人知的艰辛与挑战——围绕诺贝尔奖,李政道与杨振宁在贡献高低的名次排列上的争论,让这对曾经合作无间的伙伴产生了隔阂。
图|1957年10月31日,李政道、杨振宁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对于李政道而言,科学研究的本质是求真求实,而名次上的争执似乎掩盖了科学发现的真正意义。
这种分歧使两位科学家渐行渐远,成为了学术界一个遗憾的故事。
尽管如此,李政道从未停止在科学前沿的探索。
在弱相互作用研究领域,他和杨振宁、黄克孙等合作,对多体理论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图|李政道与杨振宁
在70年代到80年代,李政道创立了非拓扑性孤子理论和强子模型,提出了量子场论中的“李模型”、“KLN定理”以及“反常核态”概念等。
他不断地挑战自我,试图在物理学的不同领域中发现新的突破。
李政道对于科学的热情也体现在他的教学中。
他深知自己在费米指导下受益匪浅,因此他也在自己成为导师后努力传承这种教育方法。
他常常告诉他的学生:“在科学的世界里,没有捷径可走。你们要做的是质疑、思考,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
这种理念影响了他所指导的每一位学生,也在无形中推动了科学精神的传播。
图|1979年3月26日,李政道访问上海交通大学
李政道不仅在学术上成就卓著,他对中美科学交流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4年,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积极推动中美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他相信,科学无国界,只有通过合作与共享,才能实现更大的突破。
为了鼓励更多的中国青年投身科学研究,他还创立了“李政道奖学金”,帮助更多年轻的学子走向科学探索的道路。
图|钱三强与李政道
在生活中,李政道是一个谦逊且幽默的人,他常常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年轻人,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
他相信,每个人都有潜力去创造伟大的事物——只要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
他的这些信念和实践,深深地影响了无数科学工作者和学生。
李政道离世的消息传来,科学界为失去这样一位巨擘而深感惋惜。
然而,他留下的科学遗产和教育理念将继续激励后人。
图|李政道与学生在一起
在未来的科学探索中,李政道的精神将一直陪伴着无数科研人员,激励他们不断前行。
通过回顾李政道的一生,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科学家对知识的无限追求,也见证了他对教育事业的不懈投入。
他用自己的一生证明,科学的魅力在于不断探索未知,而成功的秘诀在于勇敢地迎接挑战。
李政道博士的一生是一场不懈的探索之旅,而他的精神和贡献,将永远铭刻在物理学的历史长河中。
图|演讲中的李政道
李政道用一生书写了科学的辉煌篇章,用行动传递了无私奉献的教育理念。
他的离去并不意味着终结,而是开启了一个新纪元——在无数继承他精神的科学家们中,李政道的传奇将继续延续,成为激励后人追求科学真理的不朽灯塔。
斯人已逝,唯有缅怀。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或留言您更想关注的一类信息,笔者每天为您提供对你有帮助的内容~注:原创首发,抄袭搬运到任何平台,都必追究到底!—完—
澎湃新闻 2024-08-05 16:03 《王垂林: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逝世,享年98岁》
潮新闻客户端 2024-08-05 16:43 《痛悼!李政道逝世》
澎湃新闻 2016-11-18 14:44 《宇称不守恒理论在中国的曲折遭遇》
林溪.李政道教授谈读书·治学·育人[J].读书,1979(05):111-117.
1979年李政道回国讲学录影带,李政道图书馆特藏资料,盘号:545
来源:一生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