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炉香袅孤碧,云缕霏数千。悠然凌空去,缥缈随风还。”宋代诗人陈与义的《焚香》一诗,描写了文人雅士生活四艺中的焚香一艺。清末,吕氏传统合香制作技艺兴起。150多年后,吕宣贵成为这项非遗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用匠心传承着百年技艺。
吕宣贵展示手工制作的线香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王铮 摄
“炉香袅孤碧,云缕霏数千。悠然凌空去,缥缈随风还。”宋代诗人陈与义的《焚香》一诗,描写了文人雅士生活四艺中的焚香一艺。清末,吕氏传统合香制作技艺兴起。150多年后,吕宣贵成为这项非遗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用匠心传承着百年技艺。
上百种香方功效各异 20余种草药制成一支香
初冬的佛慧山,层林尽染,吕宣贵的工作室位于山脚之下。走进其中,香烟袅袅,弥漫着淡淡的药香,让人陶醉在宁静祥和之中。环顾四周,面积不大的房间内摆放着各式线香、香牌、香珠、香片。“这些香都是用天然的中草药手工制作,不同的香气功效各异。”他拿起一支香说道,像这款可以安心神的信灵香,它用20余味中草药制成,60多天才能做好,是做工最复杂、制作周期最长的一款香。
悦神香、固元香、信灵香、鹅梨帐中香……每一款香,都由不同的中药材混合制作而成。传统合香,顾名思义,就是将两种以上的香药,按中医的理法配合在一起协同增效,通过嗅闻、佩戴、沐浴、食用等方法,使之发挥不同的作用。制香,最为核心的是香方,经过不断传承和改良,吕宣贵已经掌握了100多种香方的配比。
与合香不同,被誉为香魁的沉香,则是单品香。“沉香并不是木材,而是瑞香科沉香属树在特殊环境下经千百年‘结’出来的树脂与树胶、挥发油、木质等多种成分混合成的固态凝结物。”吕宣贵兴致勃勃地介绍,经《本草纲目》记载,沉香气味辛,有降气、纳肾、温中、清肝之功效。
制香考验耐心和匠心 100克香粉需研磨一天
54岁的吕宣贵,出生于中药世家,自幼受到家庭熏陶,耳濡目染学会了制香技艺。对于他来说,制香并没有什么难的,但最考验人的耐心和匠心。将100克的原材料磨成粉,就需要一天的时间。研磨过程中,机器会产生热量,高温加速了原材料香气的流失。为此,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就停止研磨,等待机器的温度降下来后再继续研磨。一味药反复研磨15次,才能达到制香的要求,每次的间隔时间,都在45分钟左右。
“你看,这就是正在晾晒的盘香。”吕宣贵取出一个托盘放在桌上,细密的纱网上整齐摆放着祥云状盘香,晾干时,已经成型的香会因水分的流失发生变形,上面压着的重物,是为了防止盘香翘边的。对于线香来讲,这个步骤更加复杂,需要时刻观察每根线香之间的缝隙,并不断挤压,使其更加笔直。一般情况下,3天的时间才能晾干到可以燃烧的程度。
说话间,吕宣贵点燃一支线香。“判断线香的好坏,首先要看直不直,越直越好。然后再看香头火,高低大约在1.5毫米,就算不错的香了。”他指着袅袅香烟,普及起了线香的判断标准,一款香好不好,70%看烟,烟量要适中,并在香头上方40至50厘米的地方结成一团祥云状烟雾。通过这几个标准,便可大致判断出香的好坏。
传统合香制作技艺,大部分步骤都需人工参与,过程漫长,产量极低。“制作一款香太麻烦,所以我的香不在市面上出售,仅作为非遗展示或是香道圈内的朋友使用。”他说道。
传承散播传统香文化 开办兴趣班培训上千人
香文化,已融入吕宣贵的一生之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国,香的使用历史悠久,可追溯到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古人以燃烧木柴、香草等方式来祭祀天地诸神。”对于香文化,他娓娓道来,香文化中,香的主要功能有三种,驱蚊、辟邪、祭祀。直到宋代,香道文化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承,也普及到广大民众阶层。
1998年,吕宣贵从老家江苏来到济南,那时候身边几乎没有玩儿香的。随着社会的发展,香道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爱好。时间一晃,来到2010年,为更好地传播这项百年技艺,他开办合香制作爱好培训班,至今参与人数达上千人。2023年,他考取了中国香道培训师,开办香道培训班,已经有15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香道爱好者来到这里参加香道培训。
“香道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和哲学,它探索了香的本质和香与人类之间的关系。通过强调感官体验香气来达到内心平静和精神上的净化。”吕宣贵说道,它不仅是一种美学,也是一种修行方式,可以帮助人们实现身体和心灵的和谐。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香道文化,在传播中华民族香文化的同时,也感受香道的独特魅力和深邃内涵。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 王铮 实习生匡凤洁)
来源: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