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通道与新航线:危机中加速的多元化布局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7 17:09 1

摘要:9月25日17时29分,“义乌—马德里”浙江中欧班列在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口岸完成整列换装后,再次驶向波兰边境。这是波白(波兰、白俄罗斯)边境口岸重新开放通行后,恢复开行的首趟“义新欧”欧洲方向班列。

9月25日17时29分,“义乌—马德里”浙江中欧班列在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口岸完成整列换装后,再次驶向波兰边境。这是波白(波兰、白俄罗斯)边境口岸重新开放通行后,恢复开行的首趟“义新欧”欧洲方向班列。

而约12个小时前,波白边境路障才刚刚被波兰边防人员移除。此前9月12日起,波兰政府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突然关闭了与白俄罗斯接壤的所有公路和铁路边境口岸,包括中欧班列进入欧盟的关键通道马拉舍维奇(Małaszewicze)。

这一措施是对9月中旬俄白两国举行的大规模“西方-2025”(Zapad-2025)联合军演及俄方无人机入侵波兰领空事件的回应。波兰当局称,在确信波兰公民安全得到保障之前,不会重新开放口岸。

(俄白俄军演波兰关闭口岸 来源:RFI)

关闭边境近两周后,波兰总理图斯克(Donald Tusk)于9月23日宣布将于9月25日零时起重新开放与白俄罗斯的公路和铁路口岸,同时警告若局势再度紧张将随时重新关闭。

边境重开后,最初几分钟内波白间的客运车辆和货运列车相继恢复通行。此次重开决定部分考虑到波兰运输业和铁路公司的经济利益,波方认为临时关闭措施已达成预期目的。不过波兰政府表示若安全局势恶化,将不犹豫再次采取相应措施。

波兰-白俄罗斯边境作为中欧班列进入欧洲的咽喉要道,其关闭对中欧陆路贸易造成立竿见影的冲击。约90%的中欧班列需经由波兰马拉舍维奇口岸入境欧盟,波兰此次措施相当于掐断这条连接中欧的“钢铁驼队”大动脉,导致班列运输网络陷入停摆。

(关闭的口岸 来源:politico)

据估算,有超过130列中欧班列货运列车及其所载满箱货物滞留在白俄罗斯一侧边境城市布列斯特(Brest)附近,无法入境波兰。滞留货物包括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光伏组件、服装百货等,各行业供应链随之中断,成本显著上升。

2025年9月8日,一列满载“中国制造”汽车的中欧班列(成渝)在重庆团结村中心站等待发车。这条“钢铁驼队”连接着中国与欧洲的供应链命脉。波兰边境的临时关闭令大量货物受阻于欧亚大陆桥东端。

即使边境如期重开,积压的班列消化仍需时日。国内一家中欧班列运营平台预计,重开后一周左右才能疏通口岸滞留的列车和在途货物。波兰物流企业Fulfilio公司估计,如果波白双方口岸全天候加班作业,清理积压量至少也要7-10天;对于部分优先货物,可将延误控制在1-2天内。在清理积压期间,运输时效将较正常增加2-5天,运价也可能暂时出现小幅上涨。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波兰不太可能长期封锁边境,因为该口岸同样关系到波兰和白俄罗斯双边贸易乃至波兰每年数亿欧元的过境收入。事实上,马拉舍维奇小镇因中欧班列而从默默无闻发展为欧洲东方物流枢纽,带来了大量就业和物流收入;关闭通道的短视行为无异于自毁长城,将让波兰自身也蒙受经济损失。

边境封锁期间,不少中国出口商被迫调整运输方案以降低损失。一些原计划走铁路的货柜改由海运发往欧洲,但海运航程约60天,几乎是铁路30-40天运期的两倍。对于季节性强、时效要求高的货物(如圣诞节备货),延误40天可能错失销售旺季;而改走空运虽可缩短到10天左右,却因成本高昂令利润难以为继。

深圳一家物流公司透露,已有客户要求将铁路改为空运紧急补货,以应对铁路中断。义乌一位帽子出口商则表示,新出货的货柜已改走海运,但为赶季节档期仍担心影响欧洲市场销售。

为应对此次突发中断,各大班列运营方迅速推出替代运输方案。一些班列在9月12日后直接暂停发运,另一些则改由绕行线路,以保障中国货物继续运抵欧洲。主要替代路径包括两条:

“汉堡快线”铁海联运路线: 班列从中国西部出发,经哈萨克斯坦口岸出境后,改道俄罗斯北部港口圣彼得堡,再海运抵达德国汉堡或波兰格但斯克等港口,最终分拨欧洲内陆各地。例如西安开行了经圣彼得堡中转汉堡的“汉堡快线”班列,每周发运2-3班,预计全程约22-25天。武汉等地也推出类似的圣彼得堡-汉堡/杜伊斯堡联运专列。虽然绕行增加了一次海运,中转时间有所延长,但总体仍比全程海运快一半左右。中欧班列南通道(中亚-里海走廊): 班列向南经新疆出境,穿越中亚至哈萨克斯坦阿克套港,货物轮渡跨里海到阿塞拜疆巴库,再经外高加索的格鲁吉亚进入土耳其,最终由土耳其和东欧铁路联通欧洲腹地。该“跨里海走廊”早在5年前浙江等地已开始探索,2020年9月便有金华始发班列成功经里海抵达巴库,实现“铁—海—铁”多式联运,比传统海运节省约1/3时间。

目前南通道班列已基本常态化运行,每周至少开行1列。受此次事件影响,成都、武汉等地纷纷加密南通道班次,义乌也推出经由南线连接布达佩斯、汉堡等站点的新线路。南通道全程时间约需35-45天,成本与圣彼得堡路线相当,只是冬季里海段易受天气影响而可能延误。

(中欧班列 来源:YICAI)

上述替代线路并非新生事物,之前就有一定开行基础。运营数据显示,经圣彼得堡的“汉堡快线”通常22天左右可到欧洲,相比波兰线路稍慢;里海南线则因多次转运,最快也需五周左右,旺季或冬季可能长达两月。运费方面,替代线路每个40尺集装箱成本比经波兰直达路线高出800~2000美元不等(视目的地距离),但即便如此仍远低于空运费用。面对空运爆舱运价飞涨,铁路改线方案在价格上依然颇具吸引力。

中欧班列行业人士指出,此次波兰口岸风波也为客户和运营方敲响警钟,凸显了运输通道多元化的重要性。在封堵事件推动下,未来中欧贸易物流将加速开拓更多元的陆海联运通道,以降低对单一线路的过度依赖。例如,过去一直作为补充的南线走廊、波罗的海通道等,今后有望得到更多政策和资源投入,形成对主通道的有效分流。在危机中探索出的备用路径,为供应链韧性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与波兰口岸事件几乎同时,中国在远东的另一条全新中欧贸易通道取得重大进展——通过北极航道直达欧洲的集装箱海运快线首次开通。“冰上丝绸之路”这一曾经的愿景正逐步成为现实。

9月22日,宁波舟山港完成首航船舶“伊斯坦布尔桥”轮的集装箱装载作业,9月23日凌晨正式鸣笛启航,取道北冰洋东北航道驶往英国费利克斯托港。预计该船将于10月10日抵达英国,这意味着从宁波到欧洲仅用约18天,比传统经苏伊士运河航线缩短一半以上的时间。

2025年9月22日,“伊斯坦布尔桥”号集装箱船停泊在宁波舟山港北仑港区进行首航装载作业。这是全球首条经北极直达欧洲的集装箱航线,单程仅18天,将为跨境电商和高附加值产品提供全新物流选择。

这条“中欧北极快航”经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东北航道,一路向西绕过欧亚大陆北端,直接抵达欧洲北海各大港口。相较传统海运从东亚到欧洲通常绕行苏伊士运河需约40天、经好望角更需50天以上,北极航道缩短航程达数千海里。

新航线的出现使宁波至英国的海运时间首次压缩至不足三周,刷新了此前宁波-德国威廉港26天的最快纪录。据运营方介绍,北极快航单程可降低约50%的碳排放,在提速的同时实现了更低的碳足迹,符合当前绿色航运趋势。

北极航道的开通对中欧贸易具有战略意义。一方面,它为跨境电商、应季商品和高价值产品提供了全新选择,使中国企业能够更从容应对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避免因第三方地缘政治事件而受制。

以本次首航的一家义乌企业测算,走北极航线比走中欧班列物流成本降低30%以上,将显著提升其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北极快航作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核心成果之一,补全了中国通往欧洲的海运网络版图。从此宁波舟山港连接起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实现对全球主要航线的全面覆盖。

中国政府早在2018年就发布《新时代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提出愿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共同开发利用北极航道。如今这一愿景正在变为现实。参与首航的运营方海洋联盟所属“海传奇”(Sea Legend)航运公司表示,北极快航距离更短、航速更快,为全球供应链提供了第三条中欧大通道。

由于航经地区政治经济稳定,无需穿越拥堵高危海域,可避开海盗威胁和地区冲突溢出风险,被视为相对安全的“地缘政治中性”航线。专家指出,北极航道的常态化运营,将有效降低中欧贸易受制于单一通道的风险,提高全球贸易体系的韧性和多样性。

不过,业内也强调北极航运的挑战和局限。首先,北冰洋通航受季节限制,目前每年仅夏秋季数月适航,且需对付极端天气、浮冰威胁和有限的支援设施。其次,北极快航更适合大宗长期计划货物运输,而中欧班列在小批量、多频次运输上仍具独特优势。

例如一次北极航线需要数百箱货物才能成行,而班列只需拼满几十箱即可开行,对中小企业更为灵活。因此,北极航线是对现有陆路和传统海路的有益补充,而非替代关系。此次波兰边境事件反而提高了业界对运输渠道多元化的认知,为北极航道等新通道的推广创造了条件。

波兰此次封锁中欧班列事件背后亦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表面看,波方以安全为由关闭边境,是回应俄白军演和边境无人机事件。然而有分析指出,波兰此举实际将中欧班列当作地缘政治筹码,试图对中国施压。作为北约东翼前哨,波兰或希望借干扰“一带一路”旗舰项目来迫使中国在俄乌冲突等问题上让步,以换取自身安全保障。

此举发生在外交紧张加剧之际:就在上周,俄罗斯向波兰领空投放无人机群,以测试其防御;与此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也不断敦促波兰惩罚中国,因其在乌克兰战事上援助俄罗斯。波兰政府称,“贸易逻辑”正被“安全逻辑”取代。

这一决定尤为关键,因为 90%的欧中铁路货运都通过这条边境路线。2024年,该路线的货运量增长了10.6%,货物价值则暴增近85%,达到 250.7亿欧元,占欧中贸易总额的 3.7%(去年为2.1%)。这条走廊已成为像 Temu 和 Shein 这样的电商巨头的生命线。

波兰企业也面临风险。国有的 PKP Cargo 表示短期延误尚可应对,但若封锁持续,货运将不得不改道南线,经由 哈萨克斯坦—里海—黑海进入南欧或土耳其。就在封锁前一周,PKP Cargo 刚刚开通了首列 华沙—中国货运列车,原本旨在凸显波兰的枢纽地位。

交通与物流协会的战略项目主管 Artur Kalisiak 警告称:“完全关闭边境不仅是运输和物流的问题,而是整个经济的问题。” 他补充说,大约 1万名受雇于波兰运输公司的白俄罗斯司机被困,无法回到波兰工作,甚至无法回国。

目前,所有货物都被阻断,包括药品和食品等紧急物资。替代方案是通过立陶宛或拉脱维亚,但耗时更久、成本更高,而且这些边境能否保持开放也没有保障。但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一贯保持中立立场,从未军事介入,也未因冲突中断正常经贸往来。波兰企图将中国拖入大国对抗的逻辑站不住脚,等于把棋手当棋子,最后很可能事与愿违。

(中欧班列代运油罐车 来源:politico)

事实上,中欧班列十年来为波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和国际声望。波兰马拉舍维奇口岸承担了九成以上中欧班列货物清关分拨工作,波兰借此成为欧洲的东方物流枢纽,每年获得可观的过境收入和就业机会。中欧班列大幅缩短了中欧贸易运输时间,降低了对苏伊士运河航线的依赖,也为波兰等沿线国家提供了稳定的供应链保障。

波兰此次“自毁长城”式的短视行为,不仅未能提升安全,反而令自身经济和中欧合作前景受损。正如有评论所言,地缘政治冲突不应随意绑架正常国际贸易,否则将破坏全球贸易体系的稳定与可预测性。波兰单方面关闭边境的行为引发了欧盟层面的关注和担忧。

欧盟委员会发言人表示正密切评估此举带来的经济影响,并就此与波兰当局保持沟通。欧盟内部有声音质疑波兰为“一己之安全”让其他成员国承受损失,此举若长期化势将冲击欧洲产业链并推高通胀。

编写:管一

来源:掌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