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婶儿子高考落榜去学手艺 8年后开了修理厂 如今成镇上的技术大拿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7 09:29 2

摘要:那年夏天特别热,知了叫得震天响。村口的大榕树下,几个老头摇着蒲扇,唠着村里谁家孩子考上了大学,谁家孩子又落榜了。

那年夏天特别热,知了叫得震天响。村口的大榕树下,几个老头摇着蒲扇,唠着村里谁家孩子考上了大学,谁家孩子又落榜了。

二婶的儿子阿强就是那年高考落榜的一个。

说起二婶,村里人都叫她”倔强二婶”。不是因为她性格倔,而是因为她儿子阿强比她还倔。阿强他爸早年出车祸走了,二婶一个人把阿强拉扯大。二婶常说:“只要阿强能考上大学,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他读完。”

那个夏天,阿强拿着成绩单,站在村口那棵柿子树下,盯着离重点线差了23分的分数,眼睛里像是要喷火。

我和二婶是邻居,隔着一道篱笆墙。那天下午,听见二婶院子里传来砰的一声,像是谁把东西摔在了地上。我探头一看,阿强把他的课本全都扔在了地上,撂下一句”不读了”,扭头就走。

二婶追出来,嘴里喊着:“阿强,明年再考,妈再供你一年。”

阿强头也不回:“妈,别费那钱了,我不是读书的料。”

二婶一下子瘫坐在地上,眼泪刷刷地掉。

那会儿我也刚从城里回来,在村里待着没事干,就去二婶家帮着劝劝阿强。

二婶家的堂屋墙上还贴着阿强小时候的奖状,歪歪扭扭地写着”三好学生”。二婶抹着眼泪,给我倒了杯茶,茶叶是她自己晒的,杯子边沿有个小缺口。

“阿土,你帮帮阿强,劝劝他。”二婶哽咽着说。

我找到阿强的时候,他正在村后的小河边发呆,一脚踢着水花,溅起的水珠在夕阳下闪着光。

“考不上就考不上,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坐到他旁边,随手捡起一块石头扔进河里。

“你不懂,我妈这辈子就指望我考上大学,出人头地。”阿强扯了一根草咬在嘴里,眼神有点空洞。

我沉默了一会儿,说:“你知道吗,我大学毕业后也没什么出息,现在在县城里打零工。”

阿强转过头,看着我,眼睛里的失落慢慢变成了疑惑。

那天晚上,我在二婶家吃了顿饭。二婶做了阿强最爱吃的红烧肉,肥而不腻,香气四溢。饭桌上,阿强一反常态地安静,只是闷头吃饭。

“妈,我想去学修车。”阿强突然放下碗筷,认真地看着二婶。

二婶夹菜的手顿了一下,筷子上的一块肉掉回了盘子里。

“学修车?”二婶皱起眉头,“那有什么出息?”

“赵叔家的小伟不也是修车的吗?现在在县城开了个小店,一个月能挣三五千。”阿强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里有光。

二婶放下筷子,叹了口气:“你爸在世的时候,就想让你读书出人头地,不像他一样当个修车的。”

原来阿强他爸生前是个修车师傅,那时候村里能有个摩托车的都算阔气人家了。阿强爸手艺好,村里十里八乡的人都找他修车,挣得也不少。只不过,阿强爸有个心结,总觉得自己是个修车的,低人一等。

“我爸就是因为修车才出的事,我知道。”阿强盯着碗里的饭,声音闷闷的,“但是我就是想试试。”

二婶看着阿强倔强的样子,知道拗不过他,只能叹气:“那你想好了再说。”

第二天一早,二婶就来敲我家的门。她穿着那件略微发白的蓝色衬衫,手里提着一篮子新鲜的鸡蛋。

“阿土,你帮我问问城里有没有正规的修车学校。”二婶的眼睛有点红,看得出她一夜没睡好。

我接过鸡蛋,说:“我问问,不过我觉得与其去学校,不如直接跟着师傅学。”

二婶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

就这样,阿强跟着县城里一个姓李的师傅学起了修车。那李师傅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师傅,手艺精湛,但脾气古怪,收徒弟的条件很苛刻。阿强刚去的时候,每天就是打扫卫生、递工具,连车都摸不到。

阿强那个暑假,几乎每天都要骑着自行车去县城,来回四十多里路。有时候回来得晚,二婶就站在村口等他,手里提着一个旧手电筒,光线在夜色中晃动。

村里人看到阿强去学修车,都在背后议论,说什么”读书读不成,就去学个修车,能有什么出息”之类的话。二婶听了只是笑笑,没说什么。

日子一天天过去,阿强渐渐地从李师傅那里学到了一些真本事。李师傅教他的不仅是修车技术,还有如何和顾客打交道、如何判断车辆故障。

那年冬天特别冷,阿强回来的时候,手上总是有一层机油和冻伤的痕迹。二婶看了心疼,给他买了一副厚手套。阿强接过手套,笑着说:“妈,这个不中用,戴着摸不到螺丝。”

二婶的眼睛又红了。

时间过得飞快,一晃三年过去。阿强从李师傅那里学成出师,在县城里找了个小修车店当学徒。工资不高,但够自己花销。

有一天,二婶接到一个电话,是阿强从县城打来的。

“妈,我想自己开个修车店。”阿强在电话那头说。

二婶一下子蒙了:“开店?要多少钱?”

“大概十万八万的吧。”阿强说得轻描淡写。

二婶沉默了。她知道阿强不会无的放矢,但这个数字对于她来说,实在是太大了。

那天晚上,二婶敲开了我家的门。她坐在我家的小板凳上,搓着手,欲言又止。

“阿土,你觉得阿强开修车店靠谱吗?”二婶终于开口问道。

我知道二婶这是来咨询我的意见。我在城里混了几年,虽然没出什么大息,但也见多识广。

“修车这行,只要手艺好,确实能赚钱。”我斟酌着说,“但开店风险大,需要选址、装修、进货,还要考虑客源。”

二婶点点头,眼睛里闪烁着担忧。

“阿强他…靠谱吗?”二婶轻声问道。

这个问题让我有点意外。在我印象中,阿强从小就是个认真的孩子,虽然有点倔,但做事踏实。

“阿强很靠谱。”我肯定地回答,“他这三年在县城,我时不时去看他,他住的地方虽然简陋,但很整洁,工具摆放得井井有条。他师傅也夸他是个好徒弟。”

二婶听了,眼中的担忧少了一些,但还是犹豫不决。

“我手里有一些积蓄,大概有五万多。”二婶说,“其他的,我得想想办法。”

第二天,我陪二婶去了县城,去看阿强的住处和工作的地方。

阿强租的是一个小单间,十几平米,放着一张床、一个小桌子和一把椅子。墙上挂着一张他和李师傅的合影,李师傅难得地露出了笑容。

阿强工作的修车店不大,但生意很好。我们去的时候,阿强正在修一辆豪华轿车。他穿着一件深蓝色的工作服,上面有零星的机油污渍。他的动作熟练而精准,拆卸、检查、更换零件,一气呵成。

店主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看到二婶来了,主动过来打招呼:“阿姨,您儿子真是个好小伙,手艺不错,人也实在。”

二婶听了,眼中闪过一丝自豪。

阿强晚上请我们吃了顿饭,在县城最热闹的小吃街上的一家小店。饭桌上,阿强详细地说了他的开店计划。

“我想在镇上开,县城竞争太激烈。”阿强说,“镇上有个废弃的库房,位置不错,原来是个小五金店。房租一年一万二,我已经谈好了。”

二婶听着,时不时点头。

“我这些年也攒了点钱,大概三万多。”阿强说,“加上我向朋友借的两万,还差几万。”

二婶拍拍阿强的手:“妈有钱,你放心开店。”

阿强眼中闪过一丝感动,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妈,这次我要靠自己。你的钱我只借不要,以后一定还你。”

二婶笑了,眼角的皱纹像是绽开的花。

就这样,阿强在镇上开了一家修车店,取名”强记修车”。开业那天,二婶特意穿了一件红色的上衣,戴了一条金项链,那是她结婚时候的嫁妆,平时舍不得戴。

李师傅也来了,送了一块牌匾,上面写着”技艺精湛”四个大字。李师傅亲自挂上去,然后拍拍阿强的肩膀,什么也没说,但眼神中满是欣慰。

开业第一天,只有零星几个客人,多是看热闹的。阿强并不着急,他知道好手艺需要时间来证明。

二婶坐在店门口的小板凳上,一边择着菜豆,一边看着阿强忙碌的身影。阿强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高考失利的少年了,他长高了,也壮实了,眼神中有了成熟和稳重。

我去看阿强的时候,他正在给一辆摩托车更换火花塞。看到我来了,他笑着擦擦手上的油污,从冰箱里拿出一瓶冰镇可乐递给我。

“生意怎么样?”我问。

“刚开始,慢慢来。”阿强说,语气平静,没有丝毫焦虑。

我坐在一旁,看着他工作。阿强的动作娴熟而精准,仿佛每一个螺丝、每一个零件都是有生命的,他能和它们对话。

“你知道吗,我刚回来的时候,村里人都说我不成器,现在他们都说我有出息了。”阿强突然说道,嘴角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我知道他在说什么。在乡下,只有读书考大学才算有出息,做技术工人,尤其是修车这种”脏活”,总是被看不起。

“重要的是自己喜欢,能养活自己。”我说。

阿强点点头,继续忙他的工作。

日子一天天过去,阿强的修车店渐渐有了名气。他不仅修车技术好,服务态度也好。有时候,一些小毛病,他甚至不收费,只是告诉车主需要注意什么。

镇上的人都知道,有个年轻人开了家修车店,技术好、价格公道、态度好。渐渐地,生意越来越好。

那年冬天,镇上下了一场大雪,路上滑得很,出了不少事故。阿强的店从早忙到晚,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二婶在家里做好饭,用保温盒装着,冒着大雪送到店里。阿强看到二婶,愣了一下,然后迅速接过饭盒:“妈,这么大雪,你来干嘛!”

二婶笑着说:“看你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我这当妈的不得操心嘛。”

阿强店里有个小伙计,是村里的孩子,叫小明。看到这一幕,小明悄悄地说:“阿强哥,我看你妈对你可真好,下这么大雪还来送饭。”

阿强点点头,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愧疚:“我妈这辈子就为我操心了。”

那天晚上,阿强忙完工作,回到家已经很晚了。他轻轻推开二婶的房门,看到二婶已经睡着了,床头柜上放着一杯热水,水面上还有轻微的蒸汽。

阿强坐在床边,轻轻地说:“妈,我赚钱了,以后你不用那么辛苦了。”

二婶似乎听到了,在睡梦中微微一笑。

转眼间,又过了几年。阿强的修车店已经从最初的小店,发展成了镇上最大的修车厂。他不仅能修摩托车、轿车,还能修大型卡车和农用机械。

修车厂后面,阿强又盖了一栋两层小楼,一楼是库房,二楼是他和二婶的住处。生意好的时候,整个修车厂门口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车辆,从摩托车到大卡车,应有尽有。

阿强也从当初的一个人,发展到现在有五六个徒弟。他教徒弟很严格,但也很耐心。徒弟们都尊敬他,叫他”强哥”。

我去看他的时候,正赶上他在给一辆进口轿车做大修。那车的主人是县里一个有钱人,车子出了点小毛病,县城的4S店说需要换大件,报价很高。有人推荐了阿强的修车厂,车主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了。

阿强检查了一番,判断只是某个零件出了问题,不需要大修。他跟车主说明情况,然后亲自动手,不到一个小时就修好了。车主试了试,果然问题解决了,而且价格只有4S店的十分之一。

那车主感动得不得了,当场给阿强点了个大拇指:“小伙子,你这手艺,比那些4S店的技术员强多了!”

阿强谦虚地笑笑:“我也是跟着李师傅学的,他才是真正的高手。”

二婶在一旁听着,眼中满是骄傲。

阿强的名气越来越大,不只是镇上,连周边县城的人都知道有个年轻人,修车技术了得,还特别厚道。

那一年,阿强参加了县里组织的技能大赛,获得了第一名。领奖的时候,他特意穿了一件干净的工作服,这是他的工作服,他的骄傲。

比赛结束后,县里的领导找到阿强,希望他能去县城的技术学校给学生们上几堂课,传授一下修车技术。

阿强有点犹豫,他从来没想过自己还能去教别人。但是,想到自己这些年的经历,他决定试一试。

那堂课上,阿强紧张得手心冒汗。他站在台上,面对着几十个学生,不知道该说什么。

“我叫阿强,是个修车的。”他开口说道,声音有点颤抖。

然后,他开始讲述自己的经历,从高考落榜,到师从李师傅,再到自己开店。他说着说着,渐渐放松了下来,声音也越来越有底气。

“修车这行,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阿强说,“它需要技术,也需要经验;需要勤劳,也需要智慧;需要耐心,也需要专注。”

学生们都认真地听着,有的还拿出本子记笔记。

“不管你们将来做什么,都要记住,任何一个行业,只要你用心去做,都能成就一番事业。”阿强最后说。

下课后,有学生过来问阿强,能不能去他的修车厂实习。阿强爽快地答应了。

那天晚上,回到家,阿强把这件事告诉了二婶。

“妈,我今天去学校教课了。”阿强说,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可思议,“我,一个修车的,居然去教课了。”

二婶笑着说:“你爸要是知道,肯定很高兴。”

阿强的修车厂越来越大,渐渐地,他不只是修车,还开始销售汽车配件。那些原本不得不去县城买的零件,现在在阿强的店里就能买到。

有一天,一辆豪华轿车停在了修车厂门口。车上下来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人,是县里的一个大老板。

“听说你这里的修车技术很好,我的车最近有点问题,想请你看看。”老板说。

阿强二话不说,就开始检查车子。他很快找出了问题所在,是一个电路故障。

“这个问题不大,我现在就可以修好。”阿强说。

老板看着阿强娴熟的动作,点点头:“小伙子,技术不错啊。”

阿强谦虚地笑笑,没有说话,继续修车。

老板看了看阿强的修车厂,又看了看阿强,突然说:“小伙子,有没有兴趣合作?我在县城开了家汽车美容店,想再开一家汽车维修中心,正缺个懂技术的合伙人。”

阿强一愣,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机会。他想了想,谢绝了:“谢谢老板的看重,但我更喜欢在这里,这里是我的根。”

老板有点惊讶,但也尊重阿强的决定。

修好车后,老板递给阿强一张名片:“如果改变主意,随时联系我。”

阿强接过名片,笑着说:“谢谢老板,但我很喜欢现在的生活。”

时光如水,转眼又是几年过去。阿强的修车厂已经成为镇上的一个地标,无论是当地人还是外地来的客人,只要问起修车,大家都会指向阿强的店。

这天下午,我骑着电动车去阿强店里,远远地就看到修车厂门口停着一辆很熟悉的车,那是县城李师傅的车。

进店一看,李师傅坐在一张小板凳上,正在喝茶。阿强坐在他对面,两人有说有笑。

“李师傅,您来了。”我打招呼道。

李师傅笑着点点头:“是啊,来看看这小子。”

阿强给我倒了杯茶,笑着说:“李师傅说他要退休了,想把他的店交给我打理。”

我惊讶地看着阿强:“那你打算怎么办?”

阿强摇摇头:“我还是在这里好。这里是我的家,我的根。”

李师傅笑着说:“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你这小子,倔得很。”

阿强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师傅,我这不是倔,是我真的喜欢这里。”

李师傅点点头,眼中满是欣慰:“好,这才是我的好徒弟。”

晚上,我和李师傅、阿强、二婶一起吃饭。饭桌上,二婶拿出了一瓶自酿的米酒,说是专门为阿强留的。

“阿强,这酒是你爸走前酿的,我一直留着,说是等你成家立业了再开。”二婶说,眼中有些湿润。

阿强接过酒瓶,轻轻地摩挲了一下,然后打开,给每个人倒了一杯。

“爸,我做到了。”阿强轻声说,仿佛是在自言自语。

大家都举起杯子,李师傅说:“阿强,你这些年的成就,不仅仅是开了一家修车厂,更重要的是,你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阿强点点头,眼中闪烁着泪光。

次日一早,我起来的时候,阿强已经在修车厂忙活了。他穿着那件深蓝色的工作服,在晨光中,显得格外精神。

阿强看到我,笑着挥挥手:“早啊,阿土。”

我走过去,看他正在教一个年轻人如何调整发动机。那年轻人手法有些生涩,但很认真。阿强耐心地指导着,时不时给他示范一下。

“这是我新收的徒弟,叫小李。”阿强介绍道,“他学习很认真,就是手生。”

小李不好意思地笑笑:“强哥教得好,我一定好好学。”

阿强拍拍小李的肩:“慢慢来,技术这东西,不是一天两天能学会的。”

我看着阿强和小李,不禁想起了当年的阿强和李师傅。时光荏苒,当年的学徒已经成为了师傅,而且是远近闻名的”技术大拿”。

“阿强,你现在可是镇上的名人了。”我半开玩笑地说。

阿强笑着摇摇头:“什么名人不名人的,我就是个修车的。”

就在这时,一辆豪华轿车停在了修车厂门口。车上下来一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看样子是个成功人士。

“请问这里是’强记修车’吗?”年轻人问道。

阿强点点头:“是的,您有什么需要?”

年轻人看了看阿强,突然笑了:“阿强,你还记得我吗?我是赵明。”

阿强愣了一下,然后惊讶地说:“赵明?高中同学赵明?”

赵明点点头:“是我。听说你在这里开了家修车厂,特意来看看。”

阿强和赵明握了握手,两人寒暄了几句。原来,赵明当年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工作,现在是一家企业的高管。

“没想到你会开修车厂,而且还这么成功。”赵明说,眼中流露出一丝敬佩。

阿强谦虚地笑笑:“各有各的路嘛。当年高考落榜,我也很迷茫,但现在想想,那或许是命运的安排。”

赵明点点头:“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对了,我的车最近有点问题,你帮我看看?”

阿强爽快地答应了,马上开始检查赵明的车。

看着阿强认真工作的样子,我想起了当年那个站在村口柿子树下的少年。那时的他,或许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但他选择了自己的路,并且坚定地走了下去。

如今,他已经成为了镇上的”技术大拿”,不仅有了自己的事业,还帮助了很多人。这或许就是最好的成功。

夕阳西下,修车厂的工作渐渐告一段落。阿强坐在店门口的小板凳上,看着远处的山峦,喝着茶。他的手上沾满了机油,但他并不在意。

二婶端着一盘刚摘的果子,走过来,坐在阿强旁边。

“阿强,你累不累?”二婶问道,声音中满是关心。

阿强摇摇头:“不累,挺好的。”

二婶笑了,眼角的皱纹像是一朵朵绽开的花:“当年你高考落榜,我心里很难过,觉得你这辈子就这样了。现在看来,我错了。”

阿强握住二婶的手:“妈,谢谢你一直支持我。”

二婶摇摇头:“你这孩子,和你爸一样,倔得很,但也特别踏实。”

阿强笑了,眼中满是幸福。

远处,太阳渐渐沉入山后,晚霞染红了半边天。修车厂的招牌在夕阳下闪闪发光,仿佛在述说着一个关于梦想、坚持和成功的故事。

来源:默默Mo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