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注意过,越是在心情低落时说出沮丧的话,生活似乎就真的逐渐朝着更难熬的方向发展?
有时候,一个人最无心的一句牢骚,却像是为自己埋下了某种魔咒。
你有没有注意过,越是在心情低落时说出沮丧的话,生活似乎就真的逐渐朝着更难熬的方向发展?
“真是累死了”“这日子没法过了”
——只是在家里随口抱怨几句,转眼发现,接下来的日子似乎真的越来越累、越来越艰难。
细想起来,有的人总觉得自己很苦,嘴上的叹息和否定成了生活里的主旋律。
而另一些人,无论遇到什么困境,总能轻描淡写地说一句“没事儿”“慢慢来”“总会好的”,结果他们竟然真的慢慢熬过来了,还时常遇上好运。
这到底是巧合,还是隐藏着些什么?
其实,这背后藏着一种被老一辈人反复叮咛的道理:祸从口出。
虽然听起来玄妙,其实说的不仅是言语招祸,更是话语对人的命运悄然的牵引。
你说出口的每一句话,仿佛都是在你的世界里埋下一颗种子。
尤其是那些带有咒语般的负面话,不知不觉间滋养着自己的失落和彷徨,塑造出一种难以自拔的氛围。
我有个很好的朋友,她曾经在一家小公司工作,日子确实不太顺。
但她习惯于把所有的负能量都说出来,每次聚会,总是三句话不离“公司烂透了”“老板太苛刻”“这破工作没救了”。
刚开始大家还会安慰她,到后来,也只剩下默默陪伴。
慢慢地,她状态越来越差,工作没做好,最后不得不辞职。
可即便跳槽之后,她还是依旧如此——新公司也没觉得舒服,生活总在不断重复着那些失败的剧本。
直到某一天,她问我:“是不是我一直在给自己灌输失败啊?”
她决定试着“避谶”,但凡心里有点郁闷,也不再四处诉苦,而是每天提醒自己:“现在的积累很重要,日子不会一直这样,总会有机会。”
说来也奇怪,半年之后,她遇见了新的挑战,也抓住了一个很不错的机会。
精神状态和气场,看上去真的不一样了。
“避谶”并不是忌讳一切负面的话,而是提醒自己:不要让消极成为日常的主调。
那些看似只是随口而出的牢骚,很多时候就像是一种心理暗示,让我们的注意力始终停留在问题和困境里,久而久之,心态变得越来越狭窄,对好的事情也视而不见。
其实语言本身是有能量的,它塑造着我们的思维习惯,也影响着行动方向。
那些习惯性地自我否定,比如“我就是做不好”“我哪有那命”,潜移默化中,真的让我们心生退缩,面对机遇也不敢主动出击。
反过来,你若常说“可以试试看”“我可以学会”,哪怕只是小调整,也会帮你稳住情绪,慢慢积攒出正面的力量。
这让我想起妈妈常讲的一句话:嘴巴不乱说,福气自然多。
其实这不是迷信,而是人在长期的生活观察中总结出来的处世哲学。
你若总用挖苦的话语消耗自己和他人的热情,即使身边的人不说什么,环境自然就会变得冷漠疏离;
如果你习惯于感恩和鼓励,身边的人便更愿意靠近和帮助你。
有人说,最强大的能力之一,就是懂得闭嘴——学会对不该说的话保留,对痛苦不过度渲染,对幸福和希望多一点表达。
有时候,生活的小幸运,真的就藏在一个无声的微笑或者一句肯定里。
真正的“避谶”,不是要我们压抑情绪,而是让我们懂得:每一次说话,不过是给自己的生活注入可能。
即便遇到再大的风雨,也不要把“不行了”“完蛋了”当成口头禅;
哪怕只是今天走路累了,也可以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累了就歇一会儿,明天会更舒服”。
一些很精彩的生活经验,其实都很简单——比如让“谢谢”成为口头禅,对朋友说“辛苦了”,对自己说“做得不错”。
这一些温暖的话语,是我们与世界和解的开始,也是人生走向光亮的第一步。
所以,想要命好、运顺,并不是要做什么特别艰难的事。
也许,只需每天在嘴边多留一点善意和包容,少一些阴暗的臆测和自我讽刺。
语言改变思维,思维塑造行为,最终决定着我们走的方向。
或许,你还偶尔会感到迷茫和无力,无法完全避开那些负面的情绪,但只要学会“避谶”,让话语成为希望的种子,慢慢地,你会发现,命真的逐渐变好了。
命运不用等待别人施舍,它从你的每一句话开始悄悄发生。
请相信,沉默守护善意,开口播撒希望,不只是玄学,更是一种温柔且实用的生活方式
——你要的好运,正躲在你不说丧气话的那一刻里。
来源:平湖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