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VTS 2025|罗志林教授:41.7%的pCR率背后,解析小样本研究伏美替尼联合化疗作为新辅助治疗的思辨与争鸣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6 04:04 2

摘要:II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一类高度异质性疾病,当III期NSCLC患者面临手术机会时,如何最大化缩瘤降期实现R0切除、降低术后复发风险始终是临床痛点,尤其对于EGFR突变人群。既往已有多项小样本研究探索新辅助三代EGFR-TKI单药在可切除EGFR突

// 前 言 //

II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一类高度异质性疾病,当III期NSCLC患者面临手术机会时,如何最大化缩瘤降期实现R0切除、降低术后复发风险始终是临床痛点,尤其对于EGFR突变人群。既往已有多项小样本研究探索新辅助三代EGFR-TKI单药在可切除EGFR突变NSCLC患者中的作用,但pCR率极低,仅有0-3.6%[1,2],这为EGFR突变NSCLC新辅助靶向治疗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近期,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罗志林教授团队在第33届亚洲心血管与胸外科学会年会(ASCVTS 2025)上公布了一项新辅助伏美替尼联合化疗用于IIIA期EGFR突变NSCLC的多中心小样本回顾性研究,初步结果显示病理完全缓解(pCR)率达41.7%,所有患者均实现R0切除[3],这为局部晚期EGFR突变NSCLC患者带来曙光。值此之际,医脉通特邀罗志林教授对本次公布的数据进行解读,深入探讨围术期靶向治疗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实践带来更多启发与思考。

从靶向抑制到协同突破,伏美替尼联合化疗开辟新辅助治疗新路径

以伏美替尼为代表的第三代EGFR-TKI不仅延长了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这部分患者的一线治疗优选。现如今,随着早筛早检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肺癌患者在早中期被发现,可切除NSCLC患者逐年增多,手术+围术期综合治疗是这部分患者延长生存的主要治疗模式。那么对于可切除的EGFR突变NSCLC患者,三代EGFR-TKI作为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如何?

2025 ASCVTS年会公布了一项新辅助伏美替尼联合化疗用于IIIA期EGFR突变NSCLC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探讨其在降期(T分期和N分期)、病理完全缓解(pCR)和无病生存期(DFS)方面的改善。这项研究共纳入12例EGFR突变IIIA期NSCLC患者,其中基于组织学亚型:8例腺癌(66.7%),2例鳞状细胞癌(16.7%),1例腺鳞癌(8.3%)和1例肉瘤样癌(8.3%);基于EGFR突变亚型:7例(58.3%)EGFR 19del突变,5例(41.7%)L858R突变。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伏美替尼联合化疗12周,随后行单孔胸腔镜(VATS)根治性切除。根据术前影像学分期(T分期和N分期)、pCR和DFS评估疗效[3]

影像学评估结果显示,T分期和N分期降期率分别为91.7%(11/12)和83.3%(8/12),ORR为91.7%(11/12)。病理学评估结果显示,总pCR率高达41.7%(5/12),其中,基于EGFR突变亚型,EGFR 19del突变患者的pCR率为42.9% (3/7),L858R突变患者为40.0%(2/5);基于组织学亚型,腺癌患者的pCR率为25.0%(2/8),2例鳞癌和1例腺鳞癌患者均实现了pCR,1例肉瘤样癌患者则未达到pCR。尽管该研究中鳞癌和腺鳞癌病例数极少,但初步结果提示这两种亚型也可能从EGFR靶向治疗中获益,值得进一步扩大研究规模进行验证。此外,中位随访12.3个月时,所有患者的12个月DFS率为100%。但需注意的是,当前研究随访时间较短,未来还需更长时间的随访,以评估该方案的长期疗效与复发风险。

在安全性方面,新辅助伏美替尼联合化疗的数据客观且令人满意,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是轻度皮疹(25%)和蛋白尿(8.3%),截至目前随访时间,≥3级TRAE发生率为0,整体耐受性良好,但长期安全性尚需进一步随访和研究验证。在手术治疗方面,新辅助伏美替尼联合化疗方案并未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所有患者均完成了单孔VATS并实现R0切除,平均手术时间171.67 min,平均失血量89.17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2天,且术后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和围术期死亡[3]。该研究表明,伏美替尼联合化疗作为新辅助治疗在IIIA期EGFR突变NSCLC患者中显示出显著疗效,尤其是在pCR方面,这些初步发现为进一步探索新辅助伏美替尼联合化疗在更大患者群体中的潜在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3]。但受限于回顾性设计和较小的样本规模,这些结论仅具有初步参考价值,还需通过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进一步证实。

从患者选择到治疗决策,构建EGFR突变NSCLC围术期精准诊疗闭环

传统观点认为EGFR突变多见于腺癌,本研究虽病例有限,但初步提示鳞癌和腺鳞癌也可能携带EGFR突变,并具有从新辅助伏美替尼联合化疗方案中实现pCR的潜力。这不禁引发临床深思:当新辅助靶向治疗能为特定亚型患者带来获益时,是否应重新定义基因检测的适用边界?本次公布的小样本研究提示,在临床实践中,尤其对于可手术的III期NSCLC患者,应考虑扩大EGFR基因检测范围,以便发现潜在获益患者。

此外,已有研究提示可切除EGFR突变NSCLC患者的肿瘤异质性可能更强,常伴随基因组共突变TP53(42%)和RBM10(21%)影响新辅助靶向治疗的疗效[2],除了需要结合全面的分子特征实现精准分层外,还需要更加强效的治疗手段以实现缩瘤降期的目的。而本研究方案展现出的治疗潜力引发了临床对于新辅助治疗策略的进一步思考和讨论,伏美替尼联合化疗初步显示出了明显的协同效应,可能在克服肿瘤异质性和提高肿瘤缩小率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这种协同作用仍需要更多前瞻性研究证据来支持。为进一步降低复发风险,《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5版)》推荐对于已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IB-IIIA期EGFR突变NSCLC患者,术后需使用EGFR-TKI辅助治疗[4]。当前围术期治疗的目标不仅是手术成功,更要着眼于长期生存质量。基于此,伏美替尼的“高效低毒”特征使其在辅助治疗阶段更具优势,已在既往多项研究中显示出应用潜力。2025年欧洲肺癌大会(ELCC)上公布的一项伏美替尼辅助治疗IA-IIIA期EGFR突变NSCLC患者的中国真实世界研究显示,伏美替尼辅助治疗的3年DFS率和OS率分别达88.9%和92.6%,≥3级TRAE发生率仅为3%,即使处于长期治疗下也依然保持良好的安全性特征,从而保障了治疗依从性,更适合辅助治疗长期用药[5]。因此,从围术期全程治疗考虑,新辅助伏美替尼联合化疗+辅助伏美替尼治疗或可作为可切除EGFR突变NSCLC患者的潜在治疗选择。目前已有研究提示延长EGFR-TKI辅助治疗时长可能进一步降低复发风险,但具体疗程延长的获益与风险比仍需严谨的临床试验加以确定[6]。新辅助治疗的成功不仅依赖药物疗效,更需与外科手术形成闭环,手术仍是可切除NSCLC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在术前新辅助治疗期间,应定期评估效果,这对判断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是否需要调整方案,特别是是否需要调整手术时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围术期治疗相关共识,在制定治疗决策时建议通过多学科讨论,在新辅助治疗2周期后影像学评估显著降期即CR/PR的患者,应继续完成全部新辅助方案后再进行手术治疗,这样术后病理对于是否获得pCR的评价更为准确,能够更好地指导制订术后辅助治疗方案[7,8]。但同时也需警惕过度治疗延迟手术窗口,避免因追求pCR而延长新辅助周期导致的进展风险。

得益于罗志林教授团队对于手术技术的深耕,该研究纳入的所有患者均采用了单孔VATS,不仅能减少患者术后疼痛,还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将手术创伤降至最低。目前,罗志林教授所在科室的专家团队已成功完成10余项重庆地区首次开展的新技术,其中2~3cm左右微单孔胸腔镜、针对肺小结节的3D-CTBA导航精准肺段和亚肺段切除、单孔肺袖式切除术和单孔全肺切除术、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免开胸肺部结节微波消融术等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并保持重庆领先地位。此外,困难胸腔镜手术、中晚期肺癌及食管癌转化治疗后的胸腔镜微创切除、胸腔热灌注化疗、ERAS(快速康复外科)在胸外科的应用、肺结节的消融治疗等同样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造福更多患者。

经单孔VATS后,该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实现R0切除,提示新辅助伏美替尼联合化疗在并未影响手术可行性的情况下,增加了完全切除的机会,有助于优化术后治疗路径,并为器官功能保留创造更多可能性。但需强调根据新辅助治疗后肿瘤退缩范围精准规划切除边界,避免过度切除。pCR作为预后替代指标,也需规范病理评估,尤其需关注不同亚型(鳞癌/腺癌)的缩瘤模式差异,避免误判。

结 语

在当下围术期治疗方案的火热探索中,伏美替尼联合化疗的新辅助治疗模式为III期EGFR突变NSCLC的治疗路径提供了新思路与新策略。从基因检测到新辅助和辅助治疗的个体化决策,临床医生需以动态视角平衡短期疗效与长期获益。未来,随着新辅助治疗策略以及围术期全程管理路径的优化,伏美替尼有望引领肺癌围术期管理迈入“全程精准”时代,共绘围术期靶向治疗新蓝图!

专家简介

- 罗志林 教授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外科学博士,日本东京大学访问学者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 委员

国际食管疾病学会(ISDE) 委员

世界消融治疗协会(WATA)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音乐干预专业委员会 委员

重庆市医学会微创外科学分会 委员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胸外科专委会 委员

重庆市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 委员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肺结节精准治疗专委会 委员兼秘书

获2023年第九届胸外科青年医师菁英赛腔镜肺叶组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0篇,参编专家共识2部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检验医学与临床》审稿人

参考文献:

1. Lv C, Fang W, Wu N, et al. Osimertinib as neoadjuvant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EGFR-mutant resectable stage II-IIIB lung adenocarcinoma (NEOS): A multicenter, single-arm, open-label phase 2b trial. Lung Cancer. 2023 Apr;178:151-156.

2. Blakely CM, Urisman A, Gubens MA, et al. Neoadjuvant Osimertinib for the Treatment of Stage I-IIIA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Muta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Phase II Multicenter Study. J Clin Oncol. 2024 Sep 10;42(26):3105-3114.

3. Neoadjuvant Firmonertinib and Chemotherapy in EGFR-Mutant Stage IIIA NSCLC: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 on pCR and DFS. 2025 ASCVTS.

4.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 2025版

5. J. Ye, J. Liu, Y. Yang, et al. A Real world study of Adjuvant furmonertinib in patients with stage IA-IIIA EGFR-mutant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2025 ELCC. Abstract 162P.

6. Passaro A, Mok TSK, Attili I, et al. Adjuvant Treatments for Surgically Resec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Harboring EGFR Mutations: A Review. JAMA Oncol. 2023 Aug 1;9(8):1124-1131.

7.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专家委员会. 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免疫治疗的共识与争议(2024版). 中华肿瘤杂志, 2024, 46(12): 1107-1126.

8. 刘泽玺,徐玲,叶京明. 新辅助治疗对乳腺癌外科手术方式选择的影响. 中国医刊,2024,59(6):587-590.

编辑:Ari

审校:Ari

排版:Kenken

执行:Babel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肿瘤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