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 :我爱中国,我不愿揭中国人的短,但他们有一个最大的缺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09 06:12 2

摘要:说到伯特兰·罗素,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他是位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数学家,或者是那个拿过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老头。但在1920年代,他还和中国扯上了一段不浅的缘分。那一年,他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讲学近一年,留下了不少对中国人的看法。

说到伯特兰·罗素,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他是位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数学家,或者是那个拿过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老头。但在1920年代,他还和中国扯上了一段不浅的缘分。那一年,他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讲学近一年,留下了不少对中国人的看法。

他在《中国问题》这本书里,既夸中国人有智慧和韧性,也直截了当地指出中国人的三个毛病:贪婪、胆怯和冷漠。这三个词听起来挺刺耳,但罗素说他写这些是出于对中国的情感——“我爱中国,我不愿揭中国人的短”。

罗素1872年出生在英国一个贵族家庭,小时候就是个天才,1890年考进剑桥大学,专攻数学和哲学。后来他跟人合写了《数学原理》,在学术圈里混得风生水起。不过他不光是个书呆子,还特别关心社会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因为反对战争被抓进监狱,硬气得很。到了1920年,中国这边五四运动刚掀起热潮,知识分子们急着找外来的思想救国,梁启超就把他请来了。

罗素带着他的伴侣多拉·布莱克,先到上海,然后跑遍了北京、南京、长沙等地。他在北京大学开了好几门课,像“心的分析”“物的分析”之类,听众里还有年轻的毛泽东。他一共讲了63场,聊哲学、数学、社会问题,忙得不行。当时中国正乱,军阀打来打去,罗素却被中国人的热情打动。他在日记里写:“中国人待我不薄,我爱中国。”不过他也没被这份热情冲昏头,看到了不少问题。1921年,他得了肺炎,只好提前回国,回国后就写下了《中国问题》,把对中国人的观察都整理了出来。

罗素对中国文化挺有好感。他觉得中华文明几千年没断过,汉字功不可没,能让不同方言的人互相理解。他还夸儒家讲究和谐,中国人做事温文尔雅,不爱动拳头。他在书里说:“要是西方能学学中国的宽容,世界估计能少点乱子。”这话听着挺暖心,可他接下来就话锋一转,说中国人有三个大毛病:贪婪、胆怯和冷漠。这仨毛病,他觉得是挡在中国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罗素说的“贪婪”,不是骂谁天生爱钱,而是说他看到当时中国社会里很多人为了钱啥都干得出来。他在书里写:“为了钱,官员可以卖国,工人愿意拿命换几毛钱。”1920年代的中国,军阀割据,官场腐败,老百姓日子苦哈哈。罗素在长沙看到过饿得皮包骨头的难民抢粥喝,在上海听说过官员贪赈灾款,逼得人吃树皮。他觉得这种贪婪在乱世里特别明显,把社会搞得四分五裂。

他举例子说,有些政客收外国人的贿赂,出卖国家利益;码头工人为了仨瓜俩枣,干最危险的活。他拿这跟18世纪的欧洲比,觉得贪婪哪儿都有,但中国当时的情况更严重。罗素的建议是得靠法律和教育管住这毛病,不然社会没法往前走。

再说“胆怯”,罗素觉得中国人在面对外敌和内乱时老是缩着,不敢站出来。他拿鸦片战争举例子,清朝打不过就割地求和,把国家往火坑里推。他在北京城墙下感慨:“一个民族没点勇气,怎么站得住脚?”他还看到军阀打仗时,士兵跑得比谁都快,没啥斗志。

不过他也承认,中国人不是一直怂,比如太平天国那会儿还是挺有血性的。他觉得这个“胆怯”跟儒家文化有点关系,老教人忍耐、顺从,碰上不公平的事就憋着不说。罗素挺支持新文化运动,觉得得让中国人放开思想,敢想敢干。他跟胡适聊的时候就说,知识分子得多带头,别老被传统绑住手脚。

最后一个毛病“冷漠”,罗素看得最清楚。他在上海街头看到有人摔倒,旁边的人不帮忙还看热闹。他还听说外敌打进来时,好多人只顾自己家,不管国家死活。他在书里写:“一条狗被车碾了,十个人里九个会停下来笑它叫得惨。”这种对别人苦难的无所谓,让他觉得有点寒心。

他分析说,中国人这么多,灾荒又常见,一个人受苦在大家眼里不算啥大事。可这种“看客”心态,罗素觉得特别要命,搞得大家不团结,社会也没法进步。他建议用教育把人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唤醒,不然光靠自己过自己的日子,国家哪来的力量?

罗素这话一出,当时的中国炸开了锅。像胡适、蔡元培这些人觉得他讲得有理,直戳痛处。可也有人不服,说他一个外国人待了不到一年,咋好意思这么评头论足,还带着点西方人的傲慢。

其实罗素说得不全错。那时候中国真挺乱,贪婪、胆怯、冷漠确实到处都是。鲁迅写《阿Q正传》,不也戳破了国人爱当“看客”的毛病吗?可罗素也有看偏的时候。他待得时间短,靠自己眼睛看和听别人说,难免抓不到全貌。比如他把中国人的“忍耐”看成“胆怯”,没瞧出这忍耐背后也有坚持到底的劲儿。有人就反驳说,中国人能熬过几千年苦难,这不比啥都强?

再说了,罗素毕竟是西方人,眼光多少有点“外来和尚”的味道。他拿中国跟欧洲比,有些地方就不接地气。不过他出发点是好的,想让中国变强,不是故意找茬。

罗素写《中国问题》都快一百年了,可回头看,他的话还没完全过时。中国这百年变天了,经济起来了,科技牛了,国际上也有了分量。可罗素说的那几个毛病,有的还没完全甩掉。比如贪腐,政府下了狠手,可还是有漏网之鱼;冷漠呢,有些事儿一出,网上骂得热闹,真帮忙的没几个。这些老问题提醒我们,罗素当年看得挺准,有些毛病得接着治。

当然,罗素也说了,中国人的优点一样了不起。他相信只要把这些缺点改掉,中国能成世界的大国。他在书里写:“中国人的毛病明摆着,但他们的优点也真伟大。”这话听着挺中肯,既不捧得太高,也不踩得太狠。

罗素来中国那趟,算是中西文化碰了个火花。他的批评听着刺耳,可背后是份真心。他爱中国,才愿意说这些不好听的实话。今天我们翻开他的书,不光是看历史,更该想想自己——哪些毛病改了,哪些还没改,未来咋走才更好。

来源:海大富富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