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一长假期间,认识了一位85后创业者,昨晚给我发来一大段语音,他声音沙哑:团队解散了、投资人也撤资了,我是不是完了…
你知道吗?你当下正在经历的崩溃,可能正是你人生程序的强制升级!
十一长假期间,认识了一位85后创业者,昨晚给我发来一大段语音,他声音沙哑:团队解散了、投资人也撤资了,我是不是完了…
我回他:你还记得雷军四十岁那年,在金山上市庆功宴上喝醉大哭吗?那时候他觉得人生到头了,后来小米的故事,你我都知道了。
最近董宇辉的爆火值得深思,这个曾经差点被裁员的老师,如今成为现象级IP。但很多人不知道,在他人生最灰暗的那年,他在出租屋里写了300篇无人问津的散文。
我们总在羡慕别人的高光时刻,却忘了查看他们的“系统版本”——那都是在无数个深夜强制升级的成果。
就像老子说的:“祸兮福之所倚”,这句话不是鸡汤,而是顶级认知战略。当你觉得某个挫折是“祸”时,其实是你当前的认知版本还无法识别它真正的价值。
那就去重新定义你的“人生资产负债表”吧!
任正非44岁被开除,离婚负债200万,在棚屋里创办华为时,他悟透了一个道理:失败不是负债,而是最特殊的资产。
普通人的思维误区是:
总喜欢把挫折记入“人生亏损”的科目
总是急于止损而错过深度的价值
而真正的高手都在做“价值重估”:
雷军离开金山后花了三年做天使投资人,这段“低谷期”让他看清了移动互联网的本质;
董宇辉在无人关注的那段时光,磨炼出的共情能力,成了他后来在直播间的核武器;
完美日记的创始人黄锦峰在宝洁时就经历过品牌生死战;
薇娅在关闭所有实体店后被迫转型直播…
由此可见,所有伟大的转型,都起源于某个“不得不”的瞬间!
这就像计算机的安全模式,当主系统崩溃时,反而能卸载冗余程序,保留核心驱动。
美团王兴在千团大战最激烈时每天抄写《道德经》;张一鸣在字节跳动最动荡的时期坚持晨间冥想。
他们这不是逃避,而是在进行战略性的“认知充电”。当你意识到危机中孕育着的转机,你的焦虑就会开始转化为敏锐的洞察力。
就像丁磊在互联网泡沫破灭时,被迫从门户转型做游戏,最终发现了更广阔的天地。有时候命运给你的不是断头路,而是强制转机。
人生的至暗时刻不是结局,而是我们人生的BIOS界面,所有真正的升级,都从此刻开始!
来源:认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