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ASH宜世界——奥布替尼治疗淋巴瘤领域新进展

B站影视 2024-12-07 21:45 2

摘要:第66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于2024年12月7日-10日在美国圣迭戈召开。作为全球血液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本届年会将发布超过7900项最新研究成果,涵盖血液学各个领域的前沿进展。研究内容涉及基础研究、临床试验及转化医学等多个关键领域。奥布替

第66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于2024年12月7日-10日在美国圣迭戈召开。作为全球血液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本届年会将发布超过7900项最新研究成果,涵盖血液学各个领域的前沿进展。研究内容涉及基础研究、临床试验及转化医学等多个关键领域。奥布替尼是具高度选择性的新型BTK抑制剂,在淋巴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进行了多项研究的探索。奥布替尼目前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套细胞淋巴瘤(MCL)以及边缘区淋巴瘤(MZL)获批三项适应症。除此之外,奥布替尼还在中国开展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NSL)、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在内的多种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试验。在此次ASH大会上,有多项研究入选,现将研究及其主要结果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更深缓解——奥布替尼治疗CLL新进展

摘要号:3244

奥布替尼、氟达拉滨、环磷酰胺联合奥妥珠单抗(OFCG)一线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多中心、研究者发起的研究(cwCLL-001研究)

这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非随机化的II期研究,针对初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患者,不受del(17p)/TP53异常和/或IGHV突变状态的限制。研究结果表明,奥布替尼、氟达拉滨、环磷酰胺联合奥妥珠单抗方案治疗初治CLL患者,包括具有不利特征的患者,能够迅速且深入地实现分子缓解,并且具有可控的安全性。

六个周期后,通过流式细胞术(FCM)评估的外周血中检测不到的微小残留病灶(PB-uMRD)、骨髓中检测不到的微小残留病灶(BM-uMRD)率和完全缓解/完全缓解伴不完全血液学恢复(CR/CRi)率分别为95%、86%和59%。12个周期后,通过FCM评估的PB-uMRD、BM-uMRD和CR/CRi率分别为95%、91%和77%。

摘要号:6776

优化unfit CLL/SLL患者的限时治疗:奥布替尼,苯达莫司汀和奥妥珠单抗联合(OBG)方案

这项多中心、探索性研究纳入了未接受治疗的无del 17p或TP53突变的unfit CLL/SLL患者,患者接受1个周期的BG方案以减少肿瘤,随后是5个周期的OBG方案,最后是1个周期的奥布替尼单药治疗。

截至2024年7月,已有8例患者入组。数据显示,7个周期后CR/CRi率和uMRD率为100%,外周血和骨髓uMRD率分别为100%和87.5%。87.5%的病例达到了uMRD的CR/CRi,表明潜在的临床益处。

摘要号:3240

奥布替尼联合或不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经BTK抑制剂治疗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单臂II期临床研究的初步数据

本研究为一项单臂、多中心、前瞻性II期研究。本研究将评价在接受BTK抑制剂单药治疗MRD可检出患者中接受奥布替尼联合或不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的CLL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截止2024年5月,纳入研究患者例数为11例,骨髓异常细胞占比32.86×10-2(7.7×10-2- 82×10-2)。9个月时,66.7%的患者检测不到外周血MRD,CR率为77.8%,1年总生存(OS)率为100%,目前尚无患者出现疾病进展。

摘要号:6772

奥布替尼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中的实用应用:真实世界证据分析(OCARE研究)

研究纳入2020年12月25日至2024年7月28日接受奥布替尼治疗大于3个月的CLL/SLL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9.8个月(0.7-25.7)。奥布替尼的中位DOT为14.5(0.4~36.4)个月,87%的患者接受奥布替尼单药治疗。基于33例患者分析血液学缓解情况,72.7%(24/33)有血液学缓解,有合并症患者的HRR率为66.7%,无合并症患者的HRR率为77.8%。预估12个月PFS率为97.1%,12个月OS率为98.2%。

更佳组合——奥布替尼治疗MZL新进展

摘要号:4391

奥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二线治疗复发/难治性边缘区淋巴瘤的前瞻性、多中心、单臂研究

这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单臂、II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奥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边缘区淋巴瘤(MZ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设计上患者经过奥布替尼和利妥昔单抗8周期诱导治疗,随后根据研究者选择进入奥布替尼或利妥昔单抗2年维持期。

在入组的12例患者中,6例完成了中期疗效评估,CR率为50%(3/6),PR率为50%(3/6),最终ORR为100%。3例患者完成联合治疗并进入维持期,所有患者均选择奥布替尼进行维持治疗。66.7%(2/3)维持CR,33.3%(1/3)维持PR,ORR保持在100%。研究期间所有患者均出现1-2级不良反应,常见的1-2级不良反应包括感染、血红蛋白降低、淋巴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研究表明奥布替尼和利妥昔单抗(OR)联合治疗对R/R MZL患者有效,安全性可控,维持治疗可耐受。

摘要号:6285

超低剂量放疗联合奥布替尼提高局限眼部附属器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完全缓解率

本研究是一项单臂单中心临床研究,纳入手术活检确诊眼附属器结外边缘区淋巴瘤(OA-EMZL)且Ann Arbor分期为早期(I/Ⅱ期)、影像学有可评估病灶(>1cm)的初诊患者。患者接受超低剂量的放射治疗,每剂2 Gy,共4 Gy。同时,患者每天口服150 mg的奥布替尼治疗,治疗4个月(每30天一个周期)。纳入分析的9例者中,5例患者已完成治疗,全部达到CR,其中3例患者在三个疗程后达到CR,2例患者在四个疗程后实现CR。其余4例患者仍在治疗中,与治疗前相比,仍在接受治疗的患者的病变已经缩小。8例患者没有出现放疗早期毒性反应(如皮炎、干眼症、结膜炎、流泪),1例泪腺切除患者干眼症未加重。研究表明奥布替尼联合超低剂量放疗治疗OA-EMZL不仅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而且显著降低了放疗的毒性作用,为局部OA-EMZL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摘要号:6541

奥布替尼联合或不联合抗CD20单抗一线治疗边缘区淋巴瘤有效且耐受性良好

在这项回顾性研究中,纳入33例新诊断的MZL患者,我们旨在探讨奥布替尼联合或不联合抗CD20单抗作为一线治疗MZL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患者中位年龄61岁(26-76岁)。男女比例是2:1。根据MALT-IPI评分,23例患者为低危患者,4例患者为高危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奥布替尼治疗,其中7例患者接受放疗作为巩固治疗,11例患者接受奥妥珠单抗治疗,11例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其余4例患者接受奥布替尼单药治疗。诱导治疗4-6个周期后,10例患者给予奥布替尼维持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330天(35-855),最佳ORR为100%,CR率为54.5%。只有1例患者因经济原因停止诱导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中位PFS和OS尚未达到。

摘要号:6282

含奥布替尼方案在边缘区淋巴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回顾性分析

本项回顾性研究旨在评估含奥布替尼方案在MZL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总ORR为100%,CR率为50%(6/12)。7名MALT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个月(范围3-12个月),最佳CR率为42.8%(3/7),均通过奥布替尼联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实现。5名NMZL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个月(范围2-4个月),最佳CR率为60%(3/5)。未观察到疾病进展、复发或死亡。未记录到3级或更严重的不良事件。

尽管患者样本有限,但发现含奥布替尼联合方案在MZL中显示出有希望的安全性和疗效。

摘要号:6293

奥布替尼联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方案在边缘区淋巴瘤患者中的初步回顾性研究结果

本研究纳入了两个中心的MZL患者,回顾性分析基于奥布替尼联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66.7%(8/12)接受了奥布替尼联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单药治疗,33.3%(4/12)接受了两药和苯达莫司汀的联合治疗,并在肿瘤控制后接受奥布替尼联合治疗共6个周期。中位随访时间为4.5个月。在7名可评估的患者中,最佳CR率和ORR分别为42.5%(3/7)和71.4%(5/7)。没有显著不良事件(AEs)导致药物中断或剂量减少,不良事件包括骨髓抑制、带状疱疹、睡眠障碍、胃肠疾病和发热。

奥布替尼与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联合使用,无论是否联合使用苯达莫司汀,已显示出在MZL治疗中具有希望的疗效和安全性。

摘要号:6299

奥布替尼在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中的真实世界疗效和安全性的回顾性分析

这是一项真实世界回顾性研究,纳入了奥布替尼联合化疗或单药治疗的患者。评估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截止2024年7月31日,19名MALT淋巴瘤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42天,奥布替尼的中位治疗持续时间(DOT)为138天。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参与者中没有疾病进展或死亡的病例,ORR为94.44%(17/18),CR为33.33%(6/18)。大多数患者的不良事件较轻,在治疗或观察后改善。

这项回顾性研究的结果表明,奥布替尼基础的联合化疗或维持治疗在新诊断的MALT患者中非常有效,并在真实世界中显示出治疗复发和难治性MALT的前景。奥布替尼是MALT初始和维持治疗的可行选择。此外,奥布替尼治疗安全性可靠,患者表现出良好的依从性。

摘要号:6308

以奥布替尼为基础方案治疗边缘区淋巴瘤回顾性研究

这是一项来自于中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回顾性研究,旨在评估以奥布替尼基础治疗方案在MZL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纳入25名患者,中位年龄59岁,72%为结外(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ZL,20%为结内MZL,8%为脾MZL。80%处于II-IV期,32% Ki67指数(≥20%),80%为中高风险MZL-IPI评分,20%有B症状。其中1线患者14例,≥2线患者11例。一线治疗:13例患者使用奥布替尼单药或者联合抗CD20单抗等chemofree方案,ORR为85.7%,24个月PFS率为80%;≥2线治疗:8例患者使用奥布替尼单药,2例患者使用奥布替尼单药联合抗CD20单抗,1例患者应用奥布替尼联合BR方案,ORR为91%,12个月PFS率为87.5%。

研究期间仅4例患者出现3级或以上不良事件,3例为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整体安全性佳。

摘要号:6332

奥布替尼为基础的边缘区淋巴瘤回顾性治疗分析

本研究回顾性研究纳入了2023年4月至2024年6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含奥布替尼方案治疗的15例MZL患者。

在10例可评估的患者中,ORR为80.0%(5例CR,3例PR),2例疾病进展(20.0%)。3例(20.0%)患者出现不良事件:1例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级)和淋巴细胞减少症(2级),1例出现皮疹(2级),1例出现咳血(2级)。未观察到btki相关不良事件。

更强穿透——奥布替尼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进展

摘要号:1742

R-MTO方案(利妥昔单抗、甲氨蝶呤、塞替派和奥布替尼)作为一线诱导疗法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初治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主要研究结果

这是一项持续进行的前瞻性、单中心、单臂、开放标签研究。利妥昔单抗、甲氨蝶呤、塞替派和奥布替尼联合疗法治疗初治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实现更高的缓解率,具有显著疗效和可耐受的安全性。

共有26例初治PCNSL患者参加了这项研究。治疗4个周期后,ORR为96.15%,CR率为92.30%。在10例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100%实现了CR。12个月的无进展生存(PFS)率和OS率分别为82.24%和87.00%。

摘要号:4487

奥布替尼、利妥昔单抗和塞替派(ORT)联合或不联合高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初治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奥布替尼、利妥昔单抗和塞替派联合疗法,无论是否联合高剂量甲氨蝶呤(HD-MTX),均在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方面展现出初步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特别是在老年MCD亚型患者中。在奥布替尼、利妥昔单抗和塞替派联合或不联合HD-MTX诱导治疗后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缓解率,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未复发,并且在奥布替尼维持治疗中耐受良好。

中位随访时间为8.27个月,最佳CR率为85.71%,最长CR持续时间为22.53个月,客观缓解率(ORR)为85.71%。

摘要号:4496

奥布替尼靶向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初步疗效

奥布替尼、利妥昔单抗联合高剂量甲氨蝶呤方案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PCNSL)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有效且安全的诱导疗法,ROM诱导治疗3周期后,14例患者达到CR,11例患者达到PR,3例SD,ORR为83.3%,达到PR的中位时间是1周期,达到CR的中位时间是2周期,该研究提示ROM方案是治疗PCNSL DLBCL的一种有前景的诱导疗法。

摘要号:4500

奥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和甲氨蝶呤(ORM治疗方案)一线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初步数据,以及脑脊液ctDNA动态监测的探索

奥布替尼、利妥昔单抗和甲氨蝶呤联合方案在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中显示出较高的ORR和CR率,安全性可耐受。研究结果表明,动态监测脑脊液循环肿瘤基因(ctDNA)对PCNSL早期疗效评估和预后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最佳反应评估,ORR为86.4%,疾病控制率(DCR)为100%;在完成所有诱导治疗的21例患者中,ORR为85.71%,CR为76.19%。

在基线脑脊液中检测到ctDNA的19例患者中,13例患者的C5D1脑脊液中已检测不到ctDNA,其中12例患者达到了CR(92.3%)。C5D1脑脊液中检测不到ctDNA的患者具有更长的PFS,表明早期清除脑脊液中的ctDNA将实现预后良好。

更加精准——奥布替尼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进展

摘要号:6479

泊马度胺、利妥昔单抗、奥布替尼联合miniCHOP样(PRO-miniCHOP)方案治疗初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老年患者的II期研究最新结果

本研究为一项单臂、多中心、前瞻性II期研究。入组的老年患者在接受一周期的PRO方案诱导治疗后进行增强CT评估,若病灶减少超过25%(mRR)则作为应答组进入PRO-miniCHOP联合治疗。截止2024年7月,可分析的患者例数为21例,19例患者进入应答组mRR为90.5%(19/21),其中16例患者完成PRO-miniCHOP联合治疗,CR率为93.8%(15/16)。该研究提示老年患者对PRO短期治疗的应答适应性高,且PRO获益患者接受PRO-miniCHOP治疗,疗效显著。

摘要号:6542

奥布替尼维持治疗新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回顾性分析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在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间,来自全国10个中心的至少接受了3个月奥布替尼(150mg /天)维持治疗的51例新诊断DLBCL患者。

在17.8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内(范围7.6-53.3),奥布替尼的维持中位持续时间为10.2个月(范围3.6-35.6)。总体人群的ORR、CR率、24个月EFS率和24个月OS率分别为98.0% (95%CI, 89.6-100.0)、70.6% (95%CI, 56.2-82.5)、82.6% (95%CI, 68.4-99.7)和96.6% (95%CI, 90.1-100.0)。对于DLBCL-NOS患者,ORR、CR率、24个月EFS率和24个月OS率分别为97.6%、71.4%、79.0%和96.0%,1名患者在维持治疗期间实现了从PR到CR的转化。

摘要号:6488

来那度胺、PD-1单抗联合奥布替尼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单臂、II期临床研究

本研究为一项单臂、多中心、前瞻性II期研究。本研究将评价复发/难治DLBCL患者接受奥布替尼联合PD-1单抗和来那度胺的无化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共入组患者34例,中期评估(3周期治疗结束)时ORR达91.2%,治疗结束时ORR为70.6%,CR率为11.8%。中位随访时间为17个月,中位PFS和OS均未达到。预估的24个月DOR、PFS率和OS率分别为70.7%(95% CI, 56.3-88.8), 64.6% (95% CI, 50.3-82.9), 以及81.9 (95% CI, 69.8-96.1)。在20例(58.8%)患者中观察到了不良反应(AEs),最常见的血液学AE是血小板减少(均为1级),无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率失常事件。本研究结果显示,来那度胺+PD-1+奥布替尼治疗复发/难治DLBCL患者有效且耐受性良好,该方案为治疗复发/难治DLBCL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治疗选择。

更多探索——奥布替尼治疗复发/难治性特发性多中心Castleman新进展

摘要号:1656

奥布替尼治疗复发/难治性特发性多中心Castleman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奥布替尼以其高缓解率、持久的反应时间和改善的安全性,可以作为复发/难治性特发性多中心Castleman(r/r iMCD)患者的可行替代治疗方案。所有入组患者,口服奥布替尼的起始剂量为每天150毫克。根据患者的耐受性或同时使用任何细胞色素P4503A4抑制剂的情况调整剂量。所有患者至少接受每天50毫克的剂量。

共有10例复发/难治性特发性多中心Castleman(r/r iMCD)患者入组,7例患者(70%)被评估为应答者,其中2例达到完全缓解。应答者达到缓解的中位时间为9.8个月(范围:5.9-20.5个月)。在无应答组中,尽管没有达到反应标准,这些患者在第12个月的治疗中仍显示出中位血红蛋白、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和肌酐水平的持续改善。没有发生3级或以上的不良反应。

更好安全性——奥布替尼治疗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新进展

摘要号:4399

奥布替尼治疗对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不耐受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iNHL)患者的2期临床研究最新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奥布替尼治疗对先前BTK抑制剂不耐受的iNHL患者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奥布替尼改善了对先前BTK抑制剂不耐受不良事件的预后,特别是脱靶毒性。在伊布替尼或泽布替尼不耐受的患者中,多数不良事件可恢复正常或缓解:101例(60.8%)不耐受不良事件得到恢复,22例(13.2%)缓解。恢复或缓解比例较高的不良事件为高血压(21/22,95.4%);心脏事件12例(92.3%);肾功能异常(5/10 [50%]);肝功能异常2/2 (100%);感染事件(6/6[100%])和出血事件(4/4[100%])截至2024年7月9日,66例患者入组,64例患者可用于不良事件(AE)和疗效分析。中位随访6.8个月时,中位PFS和OS尚未达到,PFS和OS率均保持100%。

参考文献(滑动查看更多):

1. Blood (2024) 144 (Supplement 1): 3244

2. Blood (2024) 144 (Supplement 1): 6776

3. Blood (2024) 144 (Supplement 1): 3240

4. Blood (2024) 144 (Supplement 1): 6772

5. Blood (2024) 144 (Supplement 1): 4391

6. Blood (2024) 144 (Supplement 1): 6285

7. Blood (2024) 144 (Supplement 1): 6541

8. Blood (2024) 144 (Supplement 1): 6282

9. Blood (2024) 144 (Supplement 1): 6293

10. Blood (2024) 144 (Supplement 1): 6299

11. Blood (2024) 144 (Supplement 1): 6308

12. Blood (2024) 144 (Supplement 1): 6332

13. Blood (2024) 144 (Supplement 1): 1742

14. Blood (2024) 144 (Supplement 1): 4487

15. Blood (2024) 144 (Supplement 1): 4496

16. Blood (2024) 144 (Supplement 1): 4500

17. Blood (2024) 144 (Supplement 1): 6479

18. Blood (2024) 144 (Supplement 1): 6542

19. Blood (2024) 144 (Supplement 1): 6488

20. Blood (2024) 144 (Supplement 1): 1656

21. Blood (2024) 144 (Supplement 1): 4399

审校:Moly

排版:Moly

执行:Moly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灵科超声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