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过可别光顾着规划行程!很多人以为“天凉了蚊子就少了”,但实际上秋季是蚊虫活动和繁殖的“黄金季节”。尤其是传播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的元凶——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它们可一点都没有“秋乏”的迹象,反而开启了“年终冲刺”模式,咬起人来又凶又狠!
国庆假期到来
秋意正浓
正是出游好时节
不过可别光顾着规划行程!很多人以为“天凉了蚊子就少了”,但实际上秋季是蚊虫活动和繁殖的“黄金季节”。尤其是传播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的元凶——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它们可一点都没有“秋乏”的迹象,反而开启了“年终冲刺”模式,咬起人来又凶又狠!
湛江街坊请注意:当前仍是蚊虫活动高峰期,蚊媒传染病的预防仍不容小觑,防蚊灭蚊工作绝对不能放松!
1、秋蚊为何“猛于虎”
许多人感觉秋天的蚊子叮咬更疼、更痒,这并非错觉。研究表明,秋季蚊子确实更具攻击性,原因如下:
01
生存环境适宜
蚊子是冷血动物,最适宜它的生存温度在25℃-30℃之间,秋季气温适宜、雨水较多,这种温湿环境非常适合蚊子的活动和繁殖。
02
吸血需求增加
蚊子会在秋季为越冬储备能量,吸血较多的个体更易存活至次年春天。与此同时,秋季也是蚊子的繁殖高峰期,雌蚊子需要大量吸血,以获取充足的蛋白质来支撑生殖营养周期,繁衍后代。
03
病原体携带风险更高
经过一个夏天的繁衍,秋蚊基数扩大,且国庆假期,国内外人员性流动增加,蚊子携带和传播病毒(如基孔肯雅病毒、登革热病毒)的风险增加。
04
群众警惕性降低
天气转凉后,很多人会下意识觉得 “蚊子快没了”,悄悄放松防蚊措施 —— 比如不再关纱窗、出门懒得穿长袖,反而给了蚊子 “可乘之机”。
2、清除积水是关键
蚊子的繁衍生息离不开水。蚊子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都需要生活在水里,即使是一瓶盖的水也是蚊虫孵化的完美温床,成蚊的活动范围也在其孳生地不远的地方,因此,各类积水环境的清理是秋季防蚊的重中之重。
01
彻底清理室内外积水
翻盆倒罐,彻底清除室内外所有闲置容器、废弃杂物,暂时不用的瓶瓶罐罐倒扣过来,防止积水;
每天清理家中花盆托盘、饮水机水盘和地漏里的积水;
对于无法清除的积水如地表雨水井、地下室集水井等水体可投放灭蚊蚴缓释剂。
02
水生植物容器定期换水
家养水生植物建议每3-5天换1次水,并彻底清洗植物根部,或者在水体中放养食蚊鱼、沙粒等。
03
保持排水系统畅通
定期检查下水道、雨水井、排水沟,及时清除落叶、淤泥,确保排水通畅无堵塞。
3、国庆出游防蚊攻略
正确选择目的地
出行前提前查询目的地是否为蚊媒传染病(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流行区,尽量避开高风险地区。若计划户外露营,优先选开阔、通风的地方,远离池塘、沼泽、积水坑等静水源。尽量选择入住带有纱窗、蚊帐或驱蚊设备的酒店。入住时检查房间有没有蚊子,如发现,尽快杀灭或驱赶。做好个人防护
外出时尽量穿浅色长袖长裤,减少皮肤暴露;暴露的皮肤可涂抹含避蚊胺、派卡瑞丁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可随身携带止痒药膏(如含薄荷、炉甘石成分的药膏)、消毒湿巾等,被蚊子叮咬后及时清洁、止痒,避免抓挠引发感染。避免招蚊行为
少用香水、发胶等有香味的物品,蚊子对这类气味很敏感,容易被 “吸引”;避免在黄昏和清晨时分在草丛、树林、河边等蚊虫密集区活动。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若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以便医生能够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来源:阿易悦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