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的“恐美症”何以成为国人的精神枷锁?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7 01:14 2

摘要:他在近日的微博中这样写道:“中国一些人一直有‘恐美症’,我觉得(中美)日内瓦谈判结果会是彻底治愈“恐美症”非常棒的良药。”

【冬岛杂谈】

胡锡进先生突然“兴高采烈”起来!

他在近日的微博中这样写道:“中国一些人一直有‘恐美症’,我觉得(中美)日内瓦谈判结果会是彻底治愈“恐美症”非常棒的良药。”

“与2018年中美贸易战刚开始的时候相比,今天中国的综合实力是不是变得更强了?华为没有被打垮,DeepSeek横空出世,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无人机、机器人这些在全球占据优势的高科技行业都是这些年加速发展起来的。中国的军工同步增强,我们的歼10C在日前发生的第一场实战对抗中击落了法国最先进的“阵风”战机,又一次轰动世界。

然而,这种判若两人的以胜利者的姿态宣称"恐美症"已到治愈之时,若与其过往言论一对接,你会发现这种赞颂中国实力只是表面文章,更确切的则是暴露出这位“资深媒体人”自身认知的割裂与机会主义——这种摇摆于“恐弱”与“恐强”之间的病态心理,恰是“恐美症”深入骨髓的症候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中美贸易战背景下胡锡进对董明珠事件的舆论操弄,便能清晰窥见其言论背后的认知陷阱与价值撕裂。

当胡锡进在2023年断言“若中美开战,中方没有胜算”时,他选择性忽视了南海撞机事件后中国军事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当他借着饭局上“熟悉我国重点科技项目”的人的口风“我国重点技术与美西方比仍有很大差距”,与此同时,他还特别强调讲这些话的人有的是“刚退下来的管理者。”

你看,既有“资深媒体人”中美关系的研判又有内部“参事”的“真知灼见“,我“老胡”所言你岂能不信?

两年后的今天

胡先生突然发现“中国的综合实力”“变得更强了”!他不得不承认“中国军工同步增强”了!

然而在逼宫董明珠向海归派道歉时,他对格力的“核心技术”对中国军工的贡献却选择性失明了,并将格力藐视为只会“生产大众用品的企业”的“一种奇葩”。

同时,在借机在格力与美的之间搞些拉踩的“小动作”!

更奇葩的是,有个黄瓜教授还在网上与胡锡进演起了双簧。

这种割裂折射出部分知识精英在战略定力上的集体缺失——他们既无勇气直面“中国制造”与“美国技术”的真实差距,又缺乏智慧建构“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的平衡观,只能在舆论场中进行应激式表态,左右横跳,就像马戏团的小丑。

这种认知分裂通过媒体矩阵扩散,导致公众在中美关系的认知上陷入“仰视-俯视”的钟摆式震荡。

在中美贸易战白热化的年份,胡锡进一边鼓吹所谓的“内部人士”的“中国技术落后论”,一边将格力的“核心技术”视若无物!

真实的格力不仅拥有12万项专利,而且拥有1.4万研发人员。

格力自主研发的“战狼”超低温制热专用压缩机,早已应用于我国航母及潜艇制造

格力深度参与国家战略项目有目共睹!

在前年的广交会上,格力电器首次公开其智能装备“为我国航母及潜水艇制造打下坚实基础”。

在去年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格力电器海报赫然写着:

格力掌握核心科技

以全球领先的压缩机电机技术

助力航空航天事业腾飞。

当胡锡进用“纸老虎论”解构美国时,却选择性忽视中国科技企业面临的现实困境——华为5G专利全球第一却仍被美制裁,大疆无人机掌控70%市场仍遭技术封锁。这种用战术胜利掩盖战略焦虑的话术,本质上是对民族工业真实处境的认知矮化。

胡锡进对董明珠事件的介入,堪称机会主义操弄的教科书案例。他以“维护海归群体声誉”为名,却刻意回避格力因技术泄密造成的巨大损失;以“劳动法”为幌子,却选择性无视美的集团子公司“美的华凌冰箱”于2020年因违反劳动法被处罚的公开案例(如今美的又扛起“反加班”大旗,当然值得尊重)。

胡锡进先生这种双标操作本质上是用“政治正确”消解技术安全议题,将复杂的企业用人策略简化为“开放VS封闭”的二元对立。

更值得警惕的是,胡锡进在贸易战背景下将董明珠事件政治化

他声称“排斥海归就是抵触国家政策”和“对外开放”,这种叙事策略实质是构建“亲西方=进步,本土化=保守”的话语霸权,与特朗普政府“科技脱钩”的战略形成诡异共振。

事实证明,真正的开放,绝非无底线接纳,而是“自主可控”下的兼容并蓄。

当胡锡进们忙着用道德绑架企业时,中国制造早已用实力证明:安全与开放从不对立,铁腕与智慧本可共存。

早在2011年,他便公开宣称“若生在美国更好”,将个人生活体验等同于国家制度优劣。这种将西方价值观神圣化的思维,使其在分析中美博弈时屡屡陷入认知误区:他将美国的技术霸权归因为“制度优势”,却无视中国突破芯片封锁、构建自主产业链的壮举;他将华为的崛起渲染为“奇迹”,却对格力在精密制造领域的自主创新成就选择性失明

更值得警惕的是,他常以“体制内人士”自居,却将体制资源转化为个人流量密码,用“体制余孽”的特权消解主流叙事,制造公众认知混乱

中国科技突围史早已证明:真正的战略自信源于对发展规律的尊重

从两弹一星到量子通信,从盾构机逆袭到空间站建设,每项突破都伴随着“卡脖子”的阵痛与自主创新的选择。

胡锡进们却沉迷于制造“歼-10C击落阵风”之类的舆论奇观,这种用战术胜利掩盖战略焦虑的话术,反而暴露了深层次的不自信。

当他在董明珠事件中要求“向海归群体道歉”时,实质是在解构“技术自主权”这一核心议题,将国家安全与开放合作对立起来

格力对自主创新的追求,与华为“备胎计划”、长江存储突破3D NAND技术一样,都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明证。

而胡锡进将企业正常的技术防护措施污名化为“排外”,本质上是用新自由主义话语消解制度自信。正如北斗团队用20年走完GPS 40年道路所揭示的:真正的强者从不需要通过贬低对手证明自己,而是以持续创新构建不可替代性

破除“恐美症”的关键,在于建立“以我为主”的价值坐标

当华为在5G领域构建专利护城河,比亚迪用刀片电池技术改写行业格局,宁德时代通过海外建厂实现技术输出,这些实践早已超越“恐美”或“崇美”的二元对立,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辩证法。

真正的战略自信,永远建立在对自身发展逻辑的坚守之上

对企业而言,华为如此,格力亦如此!

胡锡进在微博最后好生感慨:

“老胡相信,中国民间残存的“恐美症”差不多该治好了,外界,包括美国那样的力量也已经在一个又一个巨大事实面前重新认识了中国。无论主观还是客观上,中国人近代以来沉重的自卑和惧外都应该彻底画上句号了。”

“中国民间残存的‘恐美症’”,何尝不是说的胡锡进他自己!

真正“自卑”的,或许正是“刚退下来的管理者”们!

朋友们,你对胡锡进的“恐美症怎么看?请在评论区留言。

来源:冬岛微纪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