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本情况:月氏是古老的游牧部落,原居中国河西走廊西部。因被匈奴击败,大部分月氏人西迁,史称“大月氏”,小部分留在原地的称“小月氏”。
历史上,有许多少数民族曾经在今天的新疆地区建立过政权,或者统治过新疆的部分地区。
月氏
- 基本情况:月氏是古老的游牧部落,原居中国河西走廊西部。因被匈奴击败,大部分月氏人西迁,史称“大月氏”,小部分留在原地的称“小月氏”。
- 在新疆的统治:大月氏西迁后,逐渐控制了新疆部分地区。其势力范围曾东至哈密,西至伊犁河流域。在鼎盛时期,月氏人建立起了较为松散的游牧政权,对丝绸之路的贸易有一定影响。
乌孙
- 基本情况:乌孙是我国历史上古老的游牧部族,早期在祁连、敦煌间游牧,后西迁至伊犁河流域。
- 在新疆的统治:乌孙在伊犁河流域建立起了强大的游牧政权。鼎盛时期,其势力范围包括今新疆伊犁地区及周边,东至哈密一带,西至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南抵天山山脉。乌孙与汉朝关系密切,通过和亲等方式加强了与中原王朝的联系,共同对抗匈奴,对维护西域地区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柔然
- 基本情况:柔然是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在蒙古草原上继匈奴、鲜卑之后崛起的游牧汗国。
- 在新疆的统治:柔然势力曾一度扩展到西域地区。其鼎盛时期控制范围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抵阴山,北至贝加尔湖一带,包括了新疆的部分地区,如准噶尔盆地等地。柔然在西域的统治主要通过控制当地的一些游牧部落和城邦国家来实现,对丝绸之路的贸易通道有一定的影响力。
鲜卑
- 基本情况:鲜卑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 在新疆的统治:鲜卑族在魏晋时期势力逐渐强大,其势力范围曾延伸到新疆东部地区。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如北魏,对西域采取了积极的经营策略,通过设置军镇、派遣官员等方式加强对西域的控制。鼎盛时期,北魏在西域的影响力东至哈密,西至焉耆一带,对促进西域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起到了重要作用。
高车
- 基本情况:高车是古代北方与西北的一个游牧民族,因其使用高轮大车而得名,也被称为“敕勒”“丁零”。
- 在新疆的统治:高车曾在西域地区建立过政权。其鼎盛时期的势力范围大致包括今新疆北部和中亚部分地区,东至阿尔泰山,西至里海,南抵天山,北至贝加尔湖附近。高车在西域的统治促进了当地游牧文化的发展,其独特的音乐、舞蹈等文化元素对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影响。
葛逻禄
- 基本情况:葛逻禄是古代中亚的一个游牧部落,原分布在阿尔泰山以西及额尔齐斯河上游地区。
- 在新疆的统治:葛逻禄在唐朝时期逐渐崛起,其势力范围扩展到新疆西部及中亚部分地区。在鼎盛时期,葛逻禄控制了包括今新疆喀什、和田等地在内的广大区域,西至咸海,南至阿姆河。葛逻禄曾与唐朝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唐朝的西域统治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突骑施
- 基本情况:突骑施是西突厥的一部,原游牧于伊犁河流域。
- 在新疆的统治:突骑施在唐朝时期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其鼎盛时期控制了东起阿尔泰山,西至里海,南至天山山脉,北至巴尔喀什湖的广大地区,包括新疆的大部分地区。突骑施在西域积极发展经济,促进了丝绸之路贸易的繁荣,同时也吸收了周边地区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格。
吐蕃
- 基本情况:吐蕃是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
- 在新疆的统治:吐蕃在唐朝时期势力强盛,曾多次出兵西域。其控制范围最广时包括今新疆南部的部分地区,如和田、喀什等地,以及青海、甘肃的部分地区。吐蕃在西域的统治时间虽然不长,但对当地的文化、宗教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促进了藏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流融合。
嚈哒
- 基本情况:嚈哒又称“白匈奴”,是古代生活在中亚和南亚的游牧民族。
- 在新疆的统治:嚈哒在公元5世纪至6世纪势力强盛,其势力范围东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西至波斯,南至印度半岛中部,北至天山山脉。在新疆地区,嚈哒控制了塔里木盆地西部及周边地区,对丝绸之路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促进了中亚和西域地区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传播。
沙陀
- 基本情况:沙陀是西突厥别部,原居今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南(今巴里坤一带)。
- 在新疆的统治:沙陀在唐朝时期逐渐崛起,曾在新疆东部地区有一定的势力。其鼎盛时期控制范围大致包括今新疆哈密、吐鲁番等地,以及甘肃西部的部分地区。沙陀人在唐朝的军事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多次参与唐朝对西域的征战,后来沙陀人还在中原地区建立了后唐等政权。
回鹘
- 基本情况:回鹘是中国古代北方及西北的一个游牧民族,原称回纥,后改称回鹘。
- 在新疆的统治:公元840年,回鹘汗国灭亡后,部分回鹘人西迁到新疆地区。西迁回鹘人在新疆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等政权。高昌回鹘王国鼎盛时期的势力范围包括今新疆吐鲁番、哈密、乌鲁木齐等地,以及甘肃西部的部分地区。回鹘人在新疆地区积极发展农业、商业和文化,创造了独特的回鹘文化,对新疆地区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黠戛斯
- 基本情况:黠戛斯是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叶尼塞河上游地区。
- 在新疆的统治:黠戛斯曾在唐朝时期与唐朝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其势力范围一度扩展到新疆北部地区。鼎盛时期,黠戛斯控制了东至贝加尔湖,西至额尔齐斯河,南至天山山脉的广大地区,对维护西域地区的稳定和丝绸之路的畅通起到了一定作用。
乃蛮
- 基本情况:乃蛮是古代蒙古高原西部的一个游牧部落,势力强盛时统治了阿尔泰山前后的广大地区。
- 在新疆的统治:乃蛮部在其鼎盛时期,控制范围包括今新疆阿勒泰地区及周边,西至额尔齐斯河,东至蒙古高原中部。乃蛮部在西域地区的统治促进了当地游牧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吸收了周边地区的文化,其文化具有多元性的特点。
黑汗王朝
- 基本情况:黑汗王朝是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初,以突厥语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
- 在新疆的统治:黑汗王朝鼎盛时期控制了今新疆南部和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包括喀什、和田、阿克苏等地,西至阿姆河,东至库车。黑汗王朝是第一个接受伊斯兰教的突厥语民族建立的政权,伊斯兰教在其统治区域内得到广泛传播,对新疆地区的宗教格局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州回鹘
- 基本情况:西州回鹘是回鹘西迁后的一支,主要分布在今新疆吐鲁番盆地一带。
- 在新疆的统治:西州回鹘建立的高昌回鹘王国,鼎盛时期控制了以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南)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包括今新疆哈密、乌鲁木齐、吉木萨尔等地。西州回鹘在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和商业,文化上深受中原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影响,创造了辉煌的高昌回鹘文化。
亦力把里
- 基本情况:亦力把里是明朝时期西域的一个地方政权,由东察合台汗国演变而来。
- 在新疆的统治:其鼎盛时期控制范围包括今新疆大部分地区,东至哈密,西至中亚的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南至昆仑山,北至阿尔泰山。亦力把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促进了西域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交流与融合。
喀喇汗王朝
- 建立民族:由操突厥语的回鹘人和葛逻禄人等建立。
- 政权概况:公元9世纪末10世纪初建立,鼎盛时期疆域包括今新疆南部部分地区、中亚一带。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在文化上有很高成就,促进了突厥语民族的伊斯兰化和文化发展,《福乐智慧》《突厥语大词典》等都是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代表作品。
西辽
- 建立民族:契丹人建立。
- 政权概况:1124年,辽朝宗室耶律大石率部西迁,在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县附近)称帝,建立西辽。极盛时疆域东至土拉河,西至咸海,北至巴尔喀什湖,南至昆仑山,包括了今新疆大部分地区。西辽在中亚地区推行汉文化,同时也吸收当地文化,使不同文化相互交融,对新疆及中亚地区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察合台汗国
- 建立民族:蒙古人建立。
- 政权概况: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初领有西辽旧地,包括今新疆天山南北及中亚部分地区。在合赞汗统治时期,汗国达到鼎盛,疆域东起阿尔泰山,西至阿姆河,北到塔尔巴哈台山,南达昆仑山脉。后期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东部仍以新疆地区为中心,在历史上对新疆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语言、文学和艺术等方面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叶尔羌汗国
- 建立民族:察合台蒙古后裔建立。
- 政权概况:1514年,赛义德汗建立叶尔羌汗国,其疆域包括今新疆南部地区及帕米尔高原以西的部分地区。汗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一定发展,尤其在文化上,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学者,对维吾尔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其统治下,新疆南部地区保持了较长时间的稳定和繁荣。
准噶尔汗国
- 建立民族: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建立。
- 政权概况:17世纪初,准噶尔部逐渐强大,在噶尔丹等首领的领导下建立起准噶尔汗国。其鼎盛时期疆域辽阔,包括今新疆大部分地区、蒙古高原西部以及中亚部分地区。准噶尔汗国在政治、军事上具有较强实力,对清朝边疆安全构成一定威胁,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多次征战,最终在1757年被清朝平定。
于阗国
- 建立民族:塞种人等建立,后融合了诸多民族成分。
- 政权概况:是古代西域佛教王国,位于今新疆和田一带。于阗国历史悠久,从西汉到北宋,存在了一千多年。其疆域最盛时包括今和田地区的大部分以及周边部分地区。于阗以佛教文化兴盛著称,是西域佛教的中心之一,对佛教在西域及中原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在玉石贸易等方面也十分繁荣,和田玉闻名遐迩。
疏勒国
- 建立民族:主要为古代印欧语系民族等,后融入了多种民族成分。
- 政权概况:位于今新疆喀什一带,是西域著名的城邦国家。在历史上,疏勒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一定发展,尤其在丝绸之路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其疆域大致包括今喀什市、疏附县、疏勒县、伽师县等地。疏勒国在不同历史时期与中原王朝及周边政权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往。
高昌国是位于今天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东南的一个佛教国家,是古时西域交通枢纽。在历史上,高昌地区先后出现了多个政权,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高昌政权介绍:
- 阚氏高昌:460年,柔然灭沮渠氏,立阚伯周为高昌王,此为高昌建国之始。阚氏高昌对外以柔然为保护国,对内发展经济,崇尚汉族文化,信奉佛教。共传3世,计31年,于491年被高车所灭。
- 张氏高昌:488年,高昌王阚首归被高车王所杀,阚氏高昌灭亡,高昌人拥立张孟明为王。496年,高昌国人将其杀害,拥立马儒为高昌王,张氏高昌结束。
- 马氏高昌:496年,马儒被拥立为高昌王。他在位期间,曾请求北魏允许高昌国举国迁住内地,但因高昌本地人眷恋本土,相勾结杀死马儒,马氏高昌仅存在5年。
- 曲氏高昌:501年,高昌人拥立曲嘉为王,建立曲氏高昌。曲氏高昌基本上沿用了中原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势力逐渐壮大。640年,被唐朝所灭,设高昌县,置安西都护府统之。
小勃律、大勃律
- 民族及建立:小勃律、大勃律主要是由吐蕃人等在今克什米尔地区及周边建立的政权。其中,小勃律在今巴基斯坦吉尔吉特一带,大勃律在今克什米尔中部一带。
- 与新疆关系:小勃律、大勃律虽未直接统治新疆大部分地区,但在历史上与新疆地区有一定的地缘政治和贸易往来联系。唐朝时期,小勃律是唐朝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国家,因其地理位置重要,吐蕃曾多次争夺并控制过小勃律,这对唐朝在西域的统治产生了一定影响,唐朝还曾出兵征讨小勃律以维护在西域的势力范围。
前秦
- 民族及建立:氐族人苻健所建。
- 与新疆关系:前秦在苻坚统治时期势力强盛,曾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展到西域。376年,前秦灭前凉,西域各国纷纷向前秦称臣纳贡。前秦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等官职进行管理,加强了中原王朝与西域地区的联系,促进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但前秦对西域的统治相对较为松散,主要是通过西域各国的臣服来维持名义上的统治。
吐谷浑
- 民族及建立:是鲜卑慕容部的一支在首领吐谷浑的带领下西迁后建立的政权。
- 与新疆关系:吐谷浑的疆域范围最盛时东起今甘肃南部、四川西北,西至新疆若羌、且末一带,北到祁连山,南抵青藏高原。其在新疆地区的统治主要集中在今新疆东南部,控制了这一地区的交通要道和一些重要的绿洲城镇,对丝绸之路南道的贸易往来有重要影响。吐谷浑在新疆地区与当地民族相互融合,同时也传播了鲜卑族的文化和习俗,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铁勒
- 民族概况:铁勒是中国古代北方和西北的一个游牧部落联合体,由众多部落组成,如回纥、仆固、同罗等。
- 与新疆关系:铁勒部落分布范围较广,其部分部落活动在今新疆地区。在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铁勒诸部在新疆北部和东部地区有一定的势力,他们以游牧为生,在一些草原地区放牧。虽然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权对新疆进行全面统治,但在局部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与周边政权和部落有频繁的交往和冲突。
薛延陀
- 民族及建立:薛延陀是铁勒诸部之一,由乙失钵率领其部落逐渐强大后建立政权。
- 与新疆关系:薛延陀汗国在唐太宗时期势力强盛,其疆域东至室韦,西至金山(今阿尔泰山),南至突厥,北至瀚海。金山一带属于今新疆地区的北部,薛延陀对这一区域有一定的统治权,控制了当地的一些游牧部落,在新疆北部草原地区有较大的影响力。不过,其统治时间相对较短,后来被唐朝联合其他部落所灭。
突厥
- 民族及建立:突厥是兴起于漠北草原的游牧民族,建立了突厥汗国。
- 与新疆关系:突厥汗国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后,西突厥的势力范围包括今新疆大部分地区。西突厥控制了丝绸之路的贸易要道,在新疆地区建立了较为松散的统治,通过任命当地贵族和官员来管理各个城邦和部落。其统治促进了突厥文化与当地文化的交流融合,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安全和畅通。后来,唐朝先后击败东突厥和西突厥,在新疆地区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等机构,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直接统治。
这些少数民族及其建立的政权在新疆地区的历史发展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的统治和文化交流共同推动了新疆地区的发展与进步,使得新疆成为了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地区。
来源:橘子洲头望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