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焦点问题。(联合国主导的塑料污染政府间谈判委员会(INC)第五轮谈判新近在韩国釜山结束,但未能如期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条约,进一步加深了国际社会对塑料污染治理紧迫性的认识。)在此背景下,航空制造业作为塑料制品的重要使用者和潜在污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文 | 刘博文(北师香港浸会大学)
本文约2750字,阅读约5分钟
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焦点问题。(联合国主导的塑料污染政府间谈判委员会(INC)第五轮谈判新近在韩国釜山结束,但未能如期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条约,进一步加深了国际社会对塑料污染治理紧迫性的认识。)在此背景下,航空制造业作为塑料制品的重要使用者和潜在污染源,其在全球塑料污染治理中的角色和责任日益凸显。本文将从航空制造业企业的视角,探讨这场全球塑料污染谈判所带来的深远影响、行业当前的应对以及对未来的战略考量。
韩国“塑料条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五届会议INC-5系列以上是正式开幕第6、7两天的张效唯拍摄的图片。2024年11月25日,是制定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塑料污染(包括海洋环境中的塑料污染)国际文书的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的第五届会议”(简称INC-5)正式开幕。2024年11月30日,12月1日,大会进入最后2天。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代表团正在实地参会。摄影:张效唯(绿会INC-5代表团)©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01
塑料:航空制造业轻量化与效能提升的功臣及其带来的隐忧
航空制造业对材料的性能要求极为苛刻。飞机的每一次起降、每一次呼啸长空,都承载着对极致轻量化、高强度、耐疲劳、耐腐蚀以及极端环境适应性的严峻考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塑料及其先进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增强塑料CFRC、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C)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现代飞机设计的宠儿。例如,波音787梦想客机和空客A350的机体结构中,复合材料(主要为塑料基)的占比均超过了50%。这些材料的应用显著降低了飞机自重,从而直接提升了燃油效率、增加了有效载荷、延长了航程,并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这本身亦是对环境可持续性的一种贡献。除了主要的结构件,如机身、机翼、尾翼、发动机舱等,塑料在飞机内部装饰(如座椅、壁板、行李舱、厨房和卫生间单元)、航空电子设备的绝缘和封装、以及各类管线、窗户、照明系统和安全设备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在制造过程中,塑料还用于模具、夹具、零部件的保护性包装等。
摄影©Linda Wong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然而,这份对塑料的深度依赖也带来了隐忧。航空器部件的服役周期长,安全标准极高,这意味着所用塑料材料必须具备极高的耐久性和可靠性。但这也给其“寿终正寝”后的处理带来了巨大难题。特别是大量使用的热固性复合材料,其回收和再利用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极具挑战性,目前主要的处置方式仍是填埋或焚烧,这与全球推动循环经济的趋势背道而驰。此外,塑料在制造、使用(如微塑料的磨损脱落)和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可能产生环境足迹,包括碳排放和潜在的化学品泄漏风险。据估计,全球塑料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与整个航空业的排放量相当。
02
全球塑料条约的谈判:航空制造业面临的变局
认识到塑料污染的严重性及其跨境影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2022年启动了制定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即“全球塑料条约”)的政府间谈判进程,目标是在2024年底前完成谈判,旨在覆盖塑料的整个生命周期——从生产、设计、使用到废弃物的管理和环境清理。这一条约的最终形态和具体条款,无疑将对包括航空制造业在内的所有塑料相关产业产生深远影响。
从航空制造业的角度看,条约中几个潜在的核心议题尤为值得关注:
1. 全生命周期管理与循环经济原则:条约强调对塑料进行从“摇篮到坟墓”再到“摇篮”的全程管控,推动向循环经济模式转型。这意味着航空制造商可能需要在产品设计阶段就更多地考虑材料的可回收性、易拆解性以及再生材料的使用。对于当前难以回收的复合材料部件,这将是巨大的研发和转型压力。延长生产者责任(EPR)机制的引入,也可能要求制造商对其产品废弃后的处理承担更多财务和运营责任。
2. 限制一次性塑料和关注特定塑料制品:虽然航空运营中一次性塑料制品(SUPP)的讨论更为直接(如餐具、包装等),但制造商也可能因其供应链中的包装塑料,或因设计可减少航空公司SUPP需求的部件而间接受到影响。条约还可能针对特定类型、特定化学添加剂或难以回收的塑料制品设定限制或淘汰时间表,这需要航空制造商密切关注其材料清单和供应链的合规性。
3. 潜在的塑料生产上限或削减目标:部分国家和环保组织呼吁在全球塑料条约中设定具有约束力的塑料生产(尤其是原生塑料)削减目标,例如“到2040年将全球原生塑料产量比2025年减少40%”(即“40x40”目标)的提议。如果此类目标得以实施,将直接影响航空制造业所需高性能塑料原材料的供应、价格和获取途径。
绿会国际部代表赴现场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COP26途中拍摄 ©绿会融媒·绿会气候变化工作组
03
航空制造业的应变之道:挑战中的创新机遇
面对全球塑料污染治理的大趋势和日益临近的塑料条约,航空制造业企业不能仅将其视为合规负担,更应从中发掘创新和提升竞争力的机遇。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应对方向:
1. 加大可持续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航空制造业应加速研发和应用如热塑性复合材料(因其更易回收和高效制造)、生物基与生物降解塑料(应用于非关键部件以减少化石能源依赖)以及提升再生材料使用比例(通过闭环回收体系),以推动材料层面的可持续转型。
2. 推动绿色设计与可持续制造:企业需在产品设计初期即融入易拆解与回收的理念,推广使用3D打印等增材制造技术以减少材料浪费,并通过改进模具和生产技术来优化生产工艺,从而系统性地降低制造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浪费。
3. 积极参与标准制定与政策对话:航空制造业应主动参与全球塑料条约等相关政策的讨论和标准制定过程,争取行业合理的过渡期,确保高性能塑料在安全与效能提升方面的必要应用得到承认,推动建立全球统一的塑料可持续性标准,并呼吁为相关技术研发提供资金与政策支持。
飞机眩窗外的云海 摄影:Samantha MA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04
结语:在“限塑”与“用塑”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
全球塑料污染治理的浪潮已势不可挡。对于航空制造业而言,这既是其材料体系、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面临的严峻考验,也是推动产业升级、实现更高水平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契机。未来的航空器,不仅要飞得更高、更快、更安全、更经济,还必须承载起更少的环境足迹。
从企业的视角看,积极拥抱变革,将挑战转化为创新的驱动力,是应对这场全球性议题的唯一出路。通过在材料科学、设计理念、制造工艺和商业模式上的持续探索,航空制造业有望在满足严苛性能要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对塑料生命周期的负面环境影响,从而在日益收紧的全球塑料治理框架下,找到一条既符合地球生态承载力,又能支持行业自身可持续繁荣的“塑”命与未来之路。这需要远见、投入、合作,更需要一种将环境责任内化为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定力。
飞机眩窗外的云海 摄影:Samantha MA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注: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欢迎留言、讨论。)
作者 | 刘博文
指导老师 | Samantha MA
排版 | ms
关于作者
刘博文,系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CBCGDF)国际部与北师香港浸会大学(BNBU)全球化与发展专业(GAD)联合发起的“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计划"的学生,将作为绿会国际部“可持续人才计划"的青年代表,于2025年8月5日至14日赴瑞士日内瓦参加关于制定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塑料污染(包括海洋环境中的塑料污染)国际文书的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五届会议续会(INC-5.2)。
引
用
本
文
刘博文. “塑料翅膀”如何飞向绿色未来?航空业的环保突围战. 海洋与湿地. 2025-05-16
海湿资讯·欢迎评论
OceanWetlands
斑海豹©摄影:王敏幹(John MK Wong)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参考资料】
1. https://www.iata.org/en/publications/newsletters/journey-net-zero-blog/issue-single-use-plastics-products-in-aviation/
2. https://www.caac.gov.cn/XWZX/MHYW/202105/t20210525_207707.html
3. https://advancedplastiform.com/types-of-plastics-used-in-the-aerospace-industry/
4. https://illuminem.com/illuminemvoices/the-use-of-sustainable-plastics-in-aviation-iii-do-aircraft-manufacturers-have-a-strategy-for-disposal-and-reuse
海洋与湿地·小百科
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
【海洋与湿地·小百科】2025年联合国海洋大会将于2025年6月在法国尼斯举行,由法国和哥斯达黎加共同主办。此次大会的主题是“加速行动,动员各方力量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旨在推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4,即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会议将汇集各国政府、国际组织、科研机构、非政府组织及私营部门等利益攸关方,共同探讨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渔业、海洋污染治理、蓝色经济等关键议题。作为大会的特别认证机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海洋与湿地”工作组将组建代表团赴法国参会。(封面图:海草床©摄影:王敏幹)
来源:中国绿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