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几年国内风力与光伏绿电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装机容量达14.5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但是从发电总量看,煤炭发电占到了我国发电量总量的6成多,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其火力发电量长期位居全国首位,遥遥领先其他跟随者。其火力发电量比德国、法国、韩国这
这几年国内风力与光伏绿电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装机容量达14.5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但是从发电总量看,煤炭发电占到了我国发电量总量的6成多,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其火力发电量长期位居全国首位,遥遥领先其他跟随者。其火力发电量比德国、法国、韩国这些中等规模国家的发电总量还多。
火电发展的核心支撑
内蒙古的煤炭储量冠绝全国,探明储量达7323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25%,远景储量更达1万亿吨。这一资源优势为火电提供了稳定且低成本的燃料保障。2024年,内蒙古原煤产量达12.97亿吨,同比增长5.4%,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其中,鄂尔多斯市和锡林郭勒盟是核心产区,两地合计贡献了全区煤炭产量的主要增量。
煤炭的高效开发与智能化转型进一步增强了火电产业的竞争力。内蒙古已建成205处智能化煤矿,产能占在产煤矿的88%,例如神东煤炭集团的上湾煤矿,其8.8米超大采高智能综采工作面单日产能可满足30万户居民一天的用电需求。这种高效产能不仅保障了本地火电厂的燃料供应,还通过“西电东送”工程将煤炭转化为电力,覆盖全国25个省份,外运煤炭量占全国跨省外送总量的三分之一。
此外,内蒙古通过政策引导优化煤炭资源配置。例如,严格执行电煤中长期合同制度,2024年完成国家电煤保供任务8.3亿吨,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确保火电企业燃料库存稳定在合理区间。这种“资源+政策”的双重保障,使内蒙古火电在成本控制和供应稳定性上具有显著优势。
火电布局规模化
内蒙古火电布局呈现规模化集中开发的特点,依托鄂尔多斯、锡林郭勒等煤炭主产区,内蒙古形成了多个千万千瓦级火电集群。例如,鄂尔多斯市依托准格尔、东胜煤田,建设了达拉特、魏家峁等大型坑口电站,就近利用煤炭资源降低运输成本。这些电站通过特高压输电通道与华北、华东电网相连,成为“西电东送”的重要电源点。
在内蒙古诸多火电站中,规模最大当属大唐发电集团旗下的托克托发电场,年平均发电量超过300亿度,一度是我国最大的火力发电站,满足了北京近四分之一的用电需求。
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末,内蒙古火电装机容量达1.2亿千瓦,全年火力发电量高达6177亿千瓦时,比排名第二的江苏、第三的山东还高出近1000亿千瓦时,相当于两座大型核电站一年的发电量,或是三峡水电一年的发电量,由此可见内蒙古火电规模之大。
内蒙古生产的火电,除了少部分自用外,全部外送到中东部沿海地区,外送电量连续19年位居全国第一,其火电外送主要通过四条特高压通道实现:锡盟—山东、上海庙—山东、蒙西—天津南、鄂尔多斯—京津冀,这些通道将内蒙古的煤电转化为清洁电力,满足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用电需求。有力支撑了全国能源保供大局,实现了富余电力资源在全国更大范围优化配置。
与国内其他火电大省相比,内蒙古在装机规模、资源禀赋和能源结构上具有显著优势。内蒙古煤炭坑口价远低于其他省份。以2024年数据为例,内蒙古吨煤生产成本约150元,而山西、陕西分别为200元和180元。低燃料成本使内蒙古火电上网电价具备竞争力,例如蒙西电网火电基准电价为0.303元/千瓦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内蒙古火电产业的强大,根植于其无可比拟的煤炭资源、科学的布局战略。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内蒙古的火电供应将一如继续地承担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压舱石”的重要角色!
来源:史点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