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新冠疫情形势出现新变化,这轮新冠病毒悄无声息地登上了门诊疾病榜首。不同于以往来势汹汹、引发广泛恐慌的态势,此次疫情的传播显得较为“低调”,以至于不少人放松了警惕。然而,越是这种看似平静的表象,越需要我们提高警觉,切不可掉以轻心。
近日,新冠疫情形势出现新变化,这轮新冠病毒悄无声息地登上了门诊疾病榜首。不同于以往来势汹汹、引发广泛恐慌的态势,此次疫情的传播显得较为“低调”,以至于不少人放松了警惕。然而,越是这种看似平静的表象,越需要我们提高警觉,切不可掉以轻心。
从临床接诊情况来看,对于大多数身体状况良好的年轻人和中年人,感染新冠后的症状表现类似一场迁延不愈的感冒。咳嗽、乏力、低热等症状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虽然带来诸多不适,但经过适当休息和对症治疗,大多能逐渐恢复。但在这看似“温和”的表象背后,却隐藏着对特定人群的巨大威胁。
60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衰退,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显著增加。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损害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影响感染后的恢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感染后可能因发热、缺氧等因素诱发病情加重,甚至引发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慢阻肺患者,本身肺部功能就已受损,新冠病毒的侵袭会让呼吸功能雪上加霜。此外,处于肿瘤治疗中的患者,由于放化疗等治疗手段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以及器官移植患者因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导致自身免疫功能低下,这些免疫低下人群一旦感染,病毒更容易在体内肆意繁殖,难以被机体免疫系统清除,从而大大增加了发展为重症的可能性。
为有效应对这一情况,专业人士建议家庭应常备抗原试剂、体温计、血氧仪等监测设备。通过定期抗原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是否感染;体温计能实时监测体温变化,掌握病情发展;血氧仪则可随时监测血氧饱和度,对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至关重要。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应尽早就医,以便得到及时、专业的治疗。若确诊感染,需尽可能在48小时内,在医生的专业评估下,判断是否可使用先诺特韦/利托那韦、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等抗病毒药物,抓住治疗的黄金时机,降低重症发生风险。
在家庭防护方面,若家人出现呼吸道症状,应主动进行隔离,减少与其他家庭成员的接触。同时,严格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用餐时错峰进行,避免照护过程中的密切接触,从而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新冠病毒在不断变异,其传播特性、致病力都可能发生改变。面对这一狡猾的对手,我们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唯有积极了解病毒特点,做好日常监测和科学预防,才能最大程度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守护正常的生活秩序。
来源:冬冬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