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核病是严重危害民众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患者长期治疗面临沉重的经济负担。相关部门近日明确,在积极推广抗结核新药、新诊断技术的同时,要坚持多渠道筹资原则,切实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民众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患者长期治疗面临沉重的经济负担。相关部门近日明确,在积极推广抗结核新药、新诊断技术的同时,要坚持多渠道筹资原则,切实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5日晚间,国家疾控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财政部、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等有关部门,联合发布了《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24—2030年)》(下称“《规划》”)。
“结核病严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中国作为人口大国,结核病防治事关推动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此次《规划》重点关注了通过广泛筛查发现结核病患者,同时也关注到已经感染结核病但尚未发病人群的预防性治疗,这些举措对于我国‘终结结核病’事业,至关重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
新华社 资料图
仍有约10%县(区)为结核高流行地区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中疾控今年10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估算结核病发病数居全球第三位,新发患者数超70万。
为进一步完善结核病防治体系,《规划》提出,要进一步加大筛查和预防性干预的力度,推动结核病耐药发现关口前移,积极推广验证有效的抗结核新药以及短程、全口服治疗方案等。
“但新药上市后还需要制定我国最合理的方案和相应的医保策略。这些工作必须动员多方资源共同参与。”张文宏称。
《规划》提出,要强化政策帮扶,增进财政、医保、药监、民政等部门协同,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业界期待,长期存在的结核病防治资金缺口问题,以及部门间协调不充分、保障衔接不足的问题,有望得到进一步解决。
国家疾控局表示,目前全国结核病疫情持续下降,发病率、死亡率均下降约30%,发现并治疗了约785万例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率保持在90%以上,死亡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但与此同时,结核病仍然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新时期的防治工作依然“不容懈怠”。
《规划》更新了我国降低结核病流行的指标要求:到2025年,结核病发病率降至50/10万以下,到2030年降至43/10万以下。
进入到“低死亡率、高治疗成功率”的结核病防治新阶段,我国结核病防控还面临人口老龄化,结核病疫情地区分布不均衡,耐药结核治疗成功率相对不高等新老挑战。《规划》显示,目前我国仍有约10%的县(区)为高流行地区,防治工作不均衡。
加强主动发现、预防干预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卢洪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结核病防控工作所面临新的挑战,《规划》有针对性地作了回应。
他表示,这些重点回应的防治问题包括:患者主动发现不足、预防性治疗覆盖不足、重点人群防控薄弱、耐药结核病防控难度大:耐药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复杂,患者经济负担重。
张文宏也认为,此次《规划》特别强调“强化主动筛查,提高发现水平”,并着重突出推广应用新技术。
“这主要是希望能够通过简便高灵敏的技术发现新病人,特别是发现无症状结核病患者。因为这些患者在人群中可以造成广泛的隐匿性传播。感染结核病的患者中,无症状结核病的比例较高。尽管缺乏明显症状,也成为亚临床结核病或者无症状结核病,在人群中导致传播。”张文宏说。
目前,结核病的发现主要依赖患者被动就诊。有统计显示,我国87.5%肺结核患者首诊在综合医院,诊断延迟率达61.8%(首次就诊到诊断的时间超过14天)。
发现和诊断延误,既会带来疾病在社会面传播风险,也会让患者本人错失预防性干预和早期治疗的时机,增加家庭和社会的疾病救治成本。
根据《规划》,在“患者的主动发现”上,要加强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对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开展结核病主动筛查;在疫情高发地区探索扩大结核病主动筛查比例和频次,作为重点地区攻坚行动的重要措施。
针对“预防性治疗覆盖不足”的问题,《规划》特别强调了对潜伏感染者开展预防性治疗等干预,降低结核病发病风险。同时,在此前地方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要“因地制宜设立结核病预防性治疗门诊。”
“结核潜伏感染是结核病患者的巨大储备池。”张文宏说。
在结核潜伏感染者中,约5%-10%可能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活动性结核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我国5周岁以上人群的结核潜伏感染率18.1%。”张文宏透露。
推广新技术、新药,增进保障衔接
多名曾接受过第一财经采访的专家和疾控人士均提到,“资金缺口”是当前结核病防治的最大障碍。当前,一些部门对结核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还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成本忧虑”也阻碍了一些患者,尤其是老年和耐药患者寻求医疗和更好的治疗方案。
此次《规划》提出,多部门应该加强资金保障和衔接,有效保障新技术、新药的落地使用,积极推广“便捷有效”、高性价比的筛查技术,增加基层的筛查能力,着力于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和基本生活负担”。
比如,财政部门按规定落实防治相关投入政策,推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医保部门负责完善医保政策,做好结核病患者医疗保障工作;药监部门负责加强对抗结核药品的审批和质量监督,支持抗结核新药品、新试剂和新疫苗的注册,对符合条件的产品实施优先审评审批。
张文宏认为,随着精准诊治的推进,亚临床结核病的管理有望大大提高,从而加速全球“终结结核病”的目标。相反,如果不通过广泛筛查找出这部分患者,结核病的流行无法终止。
在疾病治疗方面,规划明确“强化耐药防治”。具体来说,地(市)级及以上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要开展二线抗结核药品分子生物学耐药检测、传统药敏试验等工作,规范、合理制定方案,积极推广验证有效的抗结核新药以及短程、全口服治疗方案。
有受访临床专家表示,在当前我国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方案中,二线抗结核药物,如贝达喹啉、德拉马尼,尽管进入了医保目录,但价格依然昂贵。患者全疗程费用高达10万-20万元,许多家庭面临灾难性支出(即家庭收入的20%以上)。
12月3日,抗结核新药普托马尼在中国正式获批,意味着我国已具备推广“6个月全口服耐药/耐多药结核短期治疗方案”的条件。
“希望通过(医保)集中采购和价格谈判,进一步降低抗结核药物价格,确保患者能够负担并持续完成治疗。与此同时,卫生、医保、民政等部门应联合制定政策,提供医疗、生活等多方面的支持。此外还应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对贫困患者进行慈善救助。”卢洪洲说。
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
来源:鲁中晨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