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说女娲人面蛇身是“蜥蜴人爬虫族”?他们不懂我们历史神话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6 22:15 1

摘要:伏羲女娲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蛇,尾巴交缠成环,手里分别捧着太阳和月亮。


咱们从小听的伏羲女娲故事里,藏着个被误解千年的秘密。

当大家都以为"人首蛇身"是某种动物图腾崇拜时,有学者提出过一个大胆的说法:

那缠绕的"蛇尾",可能是远古先民对生命本源的隐喻:

它象征的不是动物,而是人类文明诞生的核心"秘密"。

他们说着象征着某种人体器官?

是一种对部落生殖繁衍的崇拜图腾。

这说法让学界争议颇多,还有人说:

也许读懂这"蛇身的秘密",才能解开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谜题。

为什么西方某些伪学科如大卫・艾克认为我们的神 族女娲是爬虫族“蜥蜴人”?

河南南阳汉画馆里,有幅东汉石刻画像很特别:

伏羲女娲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蛇,尾巴交缠成环,手里分别捧着太阳和月亮。

仔细看能发现,他们尾巴上有螺旋纹路,这种纹路在同时期的陶器、玉器上常能见到。

为啥古人要用"尾巴交缠"的形象来刻画祖先呢?

回到原始母系氏族时代,甘肃天水的大地湾遗址,出土过八千年前的女性,很像是某种生殖崇拜雕塑。

这些陶俑肚子隆起,生理特征很明显,说明当时人们特别崇拜女性生育能力。

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其实就是这种崇拜的文学艺术化表达:

用黄土捏人、吹气赋予生命,暗含着原始人"女性单独生育"的认知。

但这个认知到了父系族群,故事的内容改变了。

唐代李冗的《独异志》,描述了伏羲女娲在昆仑山通过 “烟合” 验证天意后成婚。

这看似奇怪的改编,其实藏着某种变革的奥秘:

当男性掌握生产资料,需要通过婚姻制度把生育权从女性手中分担出来的时候,肯定是发生了某种形式的变化。

于是女娲"单独造人"的传说,变成了"男女交合",蛇尾交缠成了阴阳调和的象征。

所以这个人首蛇身的含义也就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全球的古文化里,"蛇"作为生殖象征的例子并不少:

印度湿婆神的林伽柱缠着蛇,希腊医神的手杖上盘着蛇,美索不达米亚神话里恩基神和蛇尾女神交媾等等。

那么为啥大家都选蛇这种生物呢?

因为蛇每年蜕皮,象征着"死而复生";

交配时缠绕的形态,又很像生命结合的样子。

在自然界能看到的情形,被借鉴到了这个场景之中。

回到国内西安半坡遗址的彩陶上,人面蛇身图案常和鱼纹、蛙纹一起出现,后两者是仰韶文化里典型的母系族群的生殖崇拜象征。

这说明在母系向父系过渡时,蛇从单一的女性象征,变成了男女结合的符号。

就像《周易》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伏羲女娲的蛇身交尾,其实是古人对生命本质的一种机器抽象思考。

在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过5300年前的玉版八卦图,外围的八角星纹和伏羲女娲尾巴的螺旋纹特别像。

有学者推测,八卦的"阴阳爻"可能就来源于蛇身鳞片:

阳爻"—"像蛇身直线,阴爻"--"像鳞片分段。

这种从生殖符号到哲学符号的转变,标志着咱们祖先从具体崇拜转向了抽象思维的转变。

翻开汉代以后的文献,能发现个明显趋势:

女娲的创世功劳被淡化,伏羲的地位越来越高。

《史记·三皇本纪》里,女娲从"抟土造人"的创世 神,变成了"断鳌足补天"的配角。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样的变化?

伏羲成了"观天象、创八卦"的人类文明的开创者。

这背后可能有儒家父权伦 理在改写原始母系记忆的作用。

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上,伏羲女娲交尾图上方刻着"忠臣孝子,贞夫节妇"的字。

为什么图案和文案会同时出现在一个时刻上,我想不是随意的组合搭配!

其实是汉代儒生的小心思:

他们想用"兄妹 通 婚"的故事,把人类起源塞进"夫妇有别"的伦理框架,也是试图抹掉母系时代"只知其母"的记忆痕迹。

这种改编影响到了我们民间信仰倾向:

现在河南淮阳的女娲庙,伏羲以"人祖爷"身份和女娲一起被供奉,庙会上卖的"泥泥狗",还保留着人首蛇身的造型。

其实唐代父权对母系的覆盖更明显。

李白写诗说"女娲戏黄土,团作愚下人",把女娲造人说成儿戏?

道教典籍则把伏羲奉为"天皇氏",地位比女娲高出了许多。

直到宋代朱熹提出"太极生两仪",伏羲的八卦才彻底变成哲学概念,和生殖象征脱离了关系。

从现代视角看,伏羲女娲的蛇身传说像面多棱镜,映出中华文明的复杂演变的文化基因。

当我们赞叹"女娲补天"的勇敢时,是否记得她原本是独立造人的母神?

推崇伏羲八卦的智慧时,是否能够想到它起源,是某个时刻对生命结合的观察产生的哲学思维衍生??

云南彝族的创世史诗《梅葛》里,说伏羲、女娲是"葫芦里长出的兄妹",然而葫芦在彝族文化里既是子宫象征,又是避水工具。

也许这种把生殖和生存结合的说法,可能更接近原始神 话的本来面目。

在贵州苗族的"跳花节"上,年轻的人用藤条缠腰模拟蛇身,对歌择偶,这活态文化为我们理解"蛇身秘密"提供了现实的例子。

其实我们不必急着给"蛇身"下唯一定义。

不管是图腾崇拜、生殖象征,还是哲学隐喻,这些解读都是中华文明对生命起源的追问。

在博物馆看那些人首蛇身画像时,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古人的艺术想象,更是一个民族对"我从哪里来"的永恒思考。

就像蛇蜕皮重生一样,中华文明也在不断解读中寻找精神原乡。

现在基因技术能解码生命了,但我们依然需要神 话。

比起"蛇身象征什么",更重要的是:

我们是否承认,文明源头曾有过女性力量和男性智慧共存的时代?

这不是颠覆传统,而是回归文明的多样性:

只有拥抱完整的过去,才能明白我们是谁,该走向哪。

近几年的考古发现,让蛇身象征有了新证据。

南阳灵山出土过巨型蛇图腾雕像。

其中一尊五头蛇头顶刻着类似甲骨文"旦"的图案,周围还有六个圆穴,可能是祭祀用的东西。

这里还出土了龟蛇合体雕像,这种合体大部分的理解是一种叫做玄武的东西。

龟代表女性,蛇代表男性,和伏羲女娲交尾的也是寓意相通。

说明不同文化里的蛇身符号有深层联系,也正暗合了蛇在上古时期,确实是一种信仰图腾!

甚至有人理解说“龙”的前身,可能就来自对蛇图腾的演变。

红山文化的玉猪龙也很值得琢磨。

这种猪首蛇身的玉器是祭祀用的,蜷曲的身体和伏羲女娲的蛇尾很像。

玉猪龙的发现,说明蛇身象征从具体动物崇拜,慢慢变成了抽象生命符号。

而且它作为最早的龙形器物,也为龙图腾的起源提供了线索。

有意思的是蛇身的螺旋纹和现代DNA双螺旋结构特别像。

这是巧合吗?

有学者琢磨:远古先民会不会通过观察蛇的形态,直觉到了生命本质?

就像DNA承载遗传信息,伏羲女娲的蛇身交缠,可能就是对生命传承的原始表达。

良渚文化的玉琮上,神人兽面纹周围有螺旋纹,和蛇尾纹路一样。

玉琮是祭祀用的礼器,本身就代表着对天地的敬畏。

这种把生命密码和宇宙秩序连起来的思维,正是中华文明"天人合一"的源头。

至于说那些个外国人,自己的祖先神族一定要说成是蜥蜴人,我们不反对,但是我们的历史不需要他们来曲解。

(参考资料来自公开权威资料,文中观点仅为个人观点,仅供娱乐!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并且进行了一些技术修复,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以下为部分公开资料截图:《63年新疆出土伏羲女娲交尾图,古巴比伦、印度、希腊都有类似传说-2025-05-08 10:41》、《日月之合:伏羲女娲交尾的秘密- 2024-01-26 11:47》、《闻一多:伏羲是个葫芦,女娲是个瓜-群学书院人文社科学术传播平台-2023-05-04 18:18》、《伏羲女娲传说与龙凤图腾崇拜(二里头与夏朝文明)洛阳日报 2021.07.16 08:52》

来源:山中微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