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尔股份”总算咸鱼翻身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6 22:13 2

摘要:前两年年全球消费电子行业集体“低迷”,手机卖不动、VR设备就火了那么一下子,连苹果都缩着脖子过日子。

歌尔股份这两年的经历,简直能拍部商战片。

前两年年全球消费电子行业集体“低迷”,手机卖不动、VR设备就火了那么一下子,连苹果都缩着脖子过日子。

作为苹果供应链上的“头号打工人”,歌尔直接被拖下水,净利润巅峰时期43亿,2023年只剩10个亿,真是半条命都没了。

那个时候很多人就在说:“歌尔这名字起得不好,干脆改名叫‘割耳’算了!”

我觉得歌尔这个名字其实还好,你看隆基改成绿能后,那才叫贴切。

歌尔股份经历了两年的寒冬后,去年总算是“咸鱼翻身”了,营收涨了2.41%,重新站上千亿台阶,归母净利润更是猛增145%,赚了近27亿。

很大一个原因是2024年的AI,简直就是救命仙丹。

ChatGPT直接给消费电子打了强心针,智能手机出货量涨了6%,VR设备也跟着回暖,最夸张的是AI智能眼镜,销量暴涨210%,直接突破200万台。

歌尔靠着给这些设备造精密零件和声学模组,硬是把毛利率往上拉了一截。

现在毛利率已经超过12%,净利率也翻了一倍。

咳咳别笑啊,虽然净利率只有2.6%,本来就是翻倍了嘛。

可能是因为赚钱了,公司已经发话了:未来三年要给股东发红包,现金分红至少拿利润的30%,诚意还是有的。

不过最抓眼球的,还得算苹果高管亲自上门“验货”。

3月24日,苹果首席运营官跑到歌尔潍坊工厂,盯着iPhone16e的扬声器生产线转悠,明摆着要给合作加把火。

但别以为歌尔就指着吊在一棵树上,前两年被苹果砍单弄得差点破产,现在学精了,光明正大的搞起了“备胎计划”。

比如Meta、华为、小米等等,这些大厂都成了新客户,前五大客户里苹果的占比降到了31.96%,总算不是“苹果一咳嗽,歌尔就发烧”的局面了。

歌尔股份其实挺努力的,研发投入真不算少。

过去五年硬生生砸了224个小目标,研发费用率常年保持在5%以上,把立讯精密(3.5%)和蓝思科技(4.2%)甩开两条街。

而且这些钱可不是打水漂的,AR/VR设备的镜头模组能做到比米粒还小,智能眼镜的骨传导技术连苹果工程师都竖大拇指。

最绝的是,他们甚至把生产线改造成“元宇宙试验田”,工人戴着AR眼镜检修设备,仓库用数字孪生技术管理库存,我看网上有参观过工厂的人在说:“这哪是代工厂,简直是科幻片现场!”

我没去看过啊,真的假的不知道,所以夸不夸张我不知道,不过这也不是重点,重点是押注元宇宙这个事,争议确实不小。

有人觉得歌尔眼光毒辣,趁着行业低谷提前布局;也有人吐槽这是“画大饼”,毕竟现在全球VR设备年销量才760万台,还不到智能手机的零头。

但是歌尔高管在业绩会上是这样说的:“当年乔布斯做iPhone的时候,诺基亚还觉得触屏手机是玩具呢!”

所以就看你怎么想了,是觉得歌尔在画饼,还是真的未来可期?

先把这个争议放一放,我们回到当下,歌尔的本质还是代工,代工这碗饭终究不好吃,不然富士康为什么一直想摘掉代工的帽子。

别看歌尔股份去年赚了钱,利润率和苹果一比还是惨兮兮,人家苹果毛利率常年都是高毛利率,歌尔这些代工厂却连20%都摸不到,纯属“赚个辛苦钱”,这就是代工行业的普遍现象。

工业富联够强了吧,也只有7个点的毛利率,而且还在下降。

告诉你们一个数据,歌尔给苹果做一个AirPods耳机赚8块钱,苹果转手卖1599,你看这个利润差距是多少倍。

赚辛苦钱就算了,还时刻得提心吊胆,因为苹果动不动就搞“二供三供制”,歌尔和立讯精密为了抢订单打得那叫一个头破血流,所以最后还得看库克脸色。

我看待果链上所有的公司,依赖度越高的,在我这的风险级别就越高。

其实歌尔早就想甩掉“苹果代工厂”的帽子了,比如2021年收购了丹麦音响巨头丹拿,想搞自主品牌,后来又想造电动汽车声学系统,不过结果都不温不火。

工业富联都日思夜想的事情,是真没那么容易。

去年的年报里倒是冒出个新说法,“智能硬件解决方案提供商”,听着高大上,其实就是从单纯代工升级到“设计+制造”一条龙服务,我觉得差别也不是很大。

不过如果从乐观的角度来看,AI有可能重塑消费电子,甚至连家电都要装AI芯片。

歌尔手里拿着声学、光学、传感器三大王牌,要是能在未来的新型领域卡住位置,说不定还真有可能翻身。

就像他们年报里写的:“智能硬件的尽头是元宇宙,而歌尔正在修这条高速公路。”

但是我觉得风险也不小,元宇宙万一成了泡沫咋办?万一苹果突然改用3D打印技术咋办?

我无意评价元宇宙,看好元宇宙或者热衷炒作元宇宙的,是没问题的。

市场上对元宇宙的看法很极端,要么很看好,要么不屑,看好的原因很简单,这是一个新东西,未来有无限可能,而且还很潮。

不看好也也很简单,认为这就是一个概念,而且还是有点说不清楚的概念。

角度不同结论就不同,不看好远离就是,也没必要指责为梦想买单的人群,而且新事物新科技隔三差五就会冒出来,我的态度是多看少说。

我觉得董事长姜滨说的一句话倒是很有道理:“代工企业的终极宿命,要么成为下一个富士康,要么成为下一个三星。”

现在的歌尔就站在这个十字路口,是继续给巨头当“打工人”,还是咬牙砸钱闯出个新天地?我看这个答案至少也得三年后才能见分晓。

不过至少今年,关注歌尔股份的可以暂时松口气了,那个差点被冻僵的歌尔,总算熬过了最冷的冬天。

我做了下面这张《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表,里面精选了上百家优质公司,并附数万字的分析方法。

来源:木禾投研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