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聚焦武功县第二实验小学非遗传承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6 21:36 2

摘要:近日,《中国教育报》驻陕记者站站长、陕西教育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冯丽,与陕西教育融媒体中心记者李亮一同踏入武功县第二实验小学,开展非遗传承专题采访,深入探寻校园非遗文化的蓬勃发展态势。县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改军陪同采访。

近日,《中国教育报》驻陕记者站站长、陕西教育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冯丽,与陕西教育融媒体中心记者李亮一同踏入武功县第二实验小学,开展非遗传承专题采访,深入探寻校园非遗文化的蓬勃发展态势。县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改军陪同采访。

当日活动开场便是一场震撼的视觉与听觉盛宴。操场上,400人规模的安塞腰鼓表演激情上演。表演者身着整齐服装,精神抖擞,与中国鼓社团师生默契配合,激昂的鼓点、奔放有力的动作,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充分展现出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强大感染力。

随后,采访团队移步党建室。在这里,他们通过观看活动视频、听取学校工作汇报以及现场问询,对学校非遗系列活动的开展情况有了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

漫步于大厅及连廊,采访团队沉浸在非遗艺术的海洋。师生们的非遗作品琳琅满目,剪纸、书法、陶艺、掐丝珐琅等作品各具特色,长廊的布置更是巧妙融入非遗元素,生动展现了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让采访团队深刻感受到学校在非遗传承方面所营造的浓厚氛围。

在学校汇智厅,一场精彩绝伦的传统文化节目汇演拉开帷幕。古筝社团的学生带来《少年中国说》《我爱你中国》,指尖流淌的音符或慷慨激昂,或深情款款,抒发着少年的壮志豪情与爱国情怀;民族舞《阮郎归·初夏》中,舞者们舞姿曼妙,衣袂飘飘,尽显古典韵味,将传统文化的婉约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武术表演《中华武魂》刚劲有力,师生们一招一式尽显扎实功底,诠释着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中国鼓《象王行》气势恢宏,磅礴的鼓声振奋人心;二胡齐奏《红星歌》《我爱北京天安门》旋律悠扬,带领观众重温经典;教师民乐坊演奏的非遗名曲《金蛇狂舞》《市集》《茉莉花》风格各异,或欢快热烈,或婉转悠扬,赢得台下阵阵掌声;歌伴舞《花开中国》优美动人,舞者与歌手默契配合,画面唯美,将演出推向高潮,为此次汇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之后,采访团队深入社团活动现场。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令人目不暇接,孩子们专注的神情、精彩的表现,充分展示了他们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与投入,也给采访团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最后,采访团对传承非遗文化的相关社团师生进行了面对面深入采访,倾听他们在非遗传承道路上的故事与感悟。

建校四年来,武功县第二实验小学将非遗进校园视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持续开展“非遗+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不仅深入了解非遗文化,更积极融入其中,成为非遗传播的小使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50多名学生在全国、省、市围棋、国画、古琴等素质大赛中获奖,彰显了学校非遗教育的卓越成果;羌族舞《小手绣花献给党》、红色民族舞《曙光》登上咸阳市中小学艺术节优秀节目展演舞台,戏曲舞蹈《俏花旦》等10多个节目亮相县级春晚,让非遗文化在更大的舞台上绽放光彩;学校成功举办百人围棋赛、非遗传承人进校园等活动,受到武功融媒体、咸阳日报、陕西省新闻联播的关注与报道,进一步扩大了学校非遗传承工作的影响力;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围棋特色学校、陕西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示范校、咸阳市文明校园、武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等42项荣誉,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此次《中国教育报》的采访,不仅是对武功县第二实验小学非遗传承工作的一次深度挖掘与报道,更是对学校在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方面努力的认可与鼓励。相信在未来,学校将继续砥砺前行,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枫叶自由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