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月2日,他所在的团队于2020年3月2日在《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发表的一篇关于断奶仔猪肠道健康的研究论文,由于数据可靠性问题被华中农业大学要求撤稿。
2024年初,因被门下11名弟子联合举报而引发广泛关注的黄飞若,最近再次成为焦点。
12月2日,他所在的团队于2020年3月2日在《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发表的一篇关于断奶仔猪肠道健康的研究论文,由于数据可靠性问题被华中农业大学要求撤稿。
这已是黄飞若团队一个多月内第三次因涉嫌造假被撤稿,其中一篇发表在影响因子高达26.8的《Journal of Hepatology》上的论文同样未能幸免。
更早之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0月份发布的最新一期学术不端通报中,黄飞若的两个科研项目被撤销,并追回已拨款项,同时取消了他未来5年的基金申请资格。
这些措施标志着黄飞若自今年2月被华中农业大学清理门户后,彻底失去了在学术界的立足之地。
从学生实名举报开始的风暴
这场风暴始于今年1月中旬,一封长达125页的举报材料和11名学生联名签署的实名举报信,让当时还担任华中农业大学教授的黄飞若陷入了舆论漩涡。
举报者均为其课题组内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他们不仅向校方提交了详尽的证据,还将举报内容公开上网,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面对学生的指控,黄飞若最初辩解称「有个学生带头,威胁别人」,并坚称所有举报内容不属实。然而,参与举报的学生占到了整个课题组的大部分(共15人),包括2名博士生和9名硕士生,这样的集体行动显然不是简单的「威胁」所能解释的。
举报信中详细列举了黄飞若指导学生篡改实验数据、使用伪造图片以及论文抄袭等行为,甚至形成了所谓的「课题组特色」。仅2016至2023年间,就有34篇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存在问题。此外,黄飞若还涉嫌操纵同行评议,进一步加剧了学术不端的程度。
华中农业大学的迅速反应
华中农业大学对此次举报的处理堪称迅速且果断。举报当天晚间,校方和学院立即发布情况说明,成立专项调查组,启动全面调查。
48小时内,学校成立了正式的调查小组,初步认定黄飞若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并暂停了他的所有职务和工作。不到三周的时间内,校方完成了调查并向公众通报结果。
除了学术不端外,黄飞若还被发现主编的教材重复使用他人内容,在师风师德方面存在「失职失责、言语不当、敷衍教学」等问题,甚至在财务上少发部分研究生的助研津贴。
最终,华中农大决定撤销黄飞若的一切校内职务,并解除与其的聘用合同。
学术不端并非个例
黄飞若的案例并非孤立事件。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屡次曝出类似的学术不端行为。
例如,2020年11月,原天津大学硕士研究生吕翔实名举报导师张裕卿,详细列举了后者在2011年至2020年间多次学术造假的行为,包括使用无关论文进行结题、帮助女儿发表论文等。
举报材料长达123页,附有大量照片和论文截图。迫于压力,张裕卿最终承认了自己的学术不端行为,被天津大学开除,并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取消了5年的项目申请资格。
国外也有类似案例。2020年和2023年,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迪亚斯(Ranga Dias)两次在《Nature》上发表关于室温超导的突破性研究,但随后因数据造假被撤稿。
2023年11月,罗切斯特大学经过四轮调查,最终确认迪亚斯存在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包括抄袭和捏造、篡改研究数据。尽管校方未明确承认将其解聘,但迪亚斯已不再受雇于该校,且与任何校方研究无关。
以上几个案例不仅是学术不端的警示,更是对学术道德的深刻反思。学术研究的核心在于追求真理,任何违背这一原则的行为都将受到应有的惩罚。
正如古人所言,“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学术界都应坚守道德底线,确保科研工作的诚信和公正。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科学进步,培养出更多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科研人才。
来源:研究生的酸甜苦辣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