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杨议拜师,侯老这个徒弟很忙——记侯宝林大师的徒弟们(五)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6 20:57 1

摘要:一转眼,侯宝林大师离开我们32年了。至今他的《戏剧与方言》、《夜行记》、《卖布头》、《婚姻与迷信》、《关公战秦琼》等脍炙人口的相声依然为人们津津乐道!

一转眼,侯宝林大师离开我们32年了。至今他的《戏剧与方言》、《夜行记》、《卖布头》、《婚姻与迷信》、《关公战秦琼》等脍炙人口的相声依然为人们津津乐道!

他的作品积极反映现实,讽刺犀利而又雅俗共赏,艺术风格洒脱自然。不论是市井方言还是戏曲鼓曲,顺手拈来,寓庄于谐。

即便是指点江山、纵横睥阖的伟人,也禁不住抚掌大笑!

侯大师的徒弟众多,大徒弟贾振良,关门弟子师胜杰,最有名的徒弟马季等。

如今,侯二公子又要替父收徒杨议了,仪式就在“5.18”举行。

借此机会,回顾一下侯大师的徒弟们。

“火爆”相声名家——康达夫

在中国相声史上,侯宝林是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门下弟子众多,其中既有马季、师胜杰等广为人知的大家,也有如康达夫这般扎根地方、艺术造诣深厚却因早逝而鲜为人知的“遗珠”。康达夫虽未跻身一线相声演员之列,却在河北曲艺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邯郸矿工到专业演员

康达夫1937年出生于河北邯郸,自幼痴迷相声。彼时河北相声土壤贫瘠,他既无师承也无科班训练,全靠自学模仿。

成年后,他进入邯郸峰峰煤矿文工团,成为一名煤矿工人兼业余演员,表演话剧、滑稽戏等,逐渐展露天分。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60年代。康达夫因一次演出被天津籍演员李如刚注意,两人一拍即合结成搭档。

李如刚出身天津曲艺世家,虽学机械专业却痴迷相声,二人互补之下形成独特风格:康达夫以邯郸方言和奔放表演见长,李如刚则以稳健台风托底。1964年,两人凭借话剧《南海长城》轰动邯郸,促成邯郸市文工团成立,从此转为专业演员。

1984年,康达夫与李如刚迎来人生高光时刻。在石家庄的演出中,两人表演自创相声《乐逍遥》,将河北名胜融入包袱,引得台下观演的侯宝林连声称赞。时任河北省委副书记高占祥顺势提议拜师,侯宝林当场应允。这场官方支持的拜师仪式盛大隆重,曲艺名家高元钧、骆玉笙等悉数到场见证,康达夫由此成为侯门弟子。

侯宝林对二人寄予厚望:“不要学了名气就往北京跑,要为燕赵儿女带来欢笑。”康达夫牢记师命,坚守河北舞台,虽因此未能跻身全国顶流,却成为本土相声的代表人物。同年,侯宝林再收师胜杰为关门弟子,但康达夫与李如刚的拜师,被视作侯氏晚年打破十余年未收徒惯例的重要标志。

康达夫的表演以“火爆”著称,尤其擅长塑造夸夸其谈的市井人物。他与李如刚的代表作《百吹图》(改编自马季原作《吹牛》)被业内誉为“超越原版”。相声泰斗马三立曾当面评价:“他们说的《百吹图》比马季、赵炎更精彩!” 侯宝林亦认可其风格:“康达夫天生适合演这类角色,那股不可一世的劲儿浑然天成。”

他将邯郸方言与煤矿工人特有的豪迈气质融入表演,如作品《盖楼状元》中,他用乡音塑造憨厚朴实的建筑工,既接地气又充满喜剧张力。搭档李如刚回忆,康达夫崇拜马季,甚至模仿其语气节奏,被同行戏称“大小马季”。

1991年,康达夫因病猝然离世,年仅54岁。他的早逝令河北相声界痛失领军人物,李如刚独木难支,逐渐淡出舞台。若其寿长,或能与姜昆、冯巩等同辈名家比肩。

康达夫的陨落也折射出地方曲艺的困境。他与李如刚坚守河北,虽创作了《新花》《养猫》《猜谜》等佳作,却因地域局限未能广泛传播。如今,年轻一代对这对“燕赵相声双子星”已鲜有耳闻,唯有《百吹图》等录音片段仍在老观众中流传。

侯宝林曾言:“相声要扎根群众”,康达夫正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

晚年很忙的李如刚

在中国相声界,李如刚他却是相声大师侯宝林门下“扎根燕赵”的嫡传弟子,更是河北曲艺的“幕后推手”。

他的一生,既见证了相声的黄金时代,也亲历了传统艺术的沉浮变迁。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位低调却充满传奇的相声名家,揭秘他的江湖故事。

1937年,李如刚出生于天津,自幼浸润于曲艺氛围浓厚的“三不管”市井,常溜到茶馆听常连安、张寿臣等名家撂地演出,相声的种子就此埋下。然而,他并未选择艺术道路,而是考入河北工业大学(原校址在天津),成为一名机械专业的高材生。

毕业后,他留校任教,后随院系迁至邯郸,进入纺织机械厂工作,业余时间靠“听相声自学成才”,甚至与李润杰、董湘昆等曲艺名家切磋快板技艺。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64年。李如刚因与邯郸峰峰矿工文工团的康达夫合作表演相声《听广播》一炮而红,被市委书记钦点组建邯郸市文工团,从此踏入专业相声领域。这对“工科相声搭档”以“康达夫奔放似火,李如刚沉稳如山”的风格,迅速成为河北曲艺界的金字招牌。

拜师侯宝林

1984年,李如刚与康达夫迎来人生高光时刻——在石家庄演出时,凭借融入河北风情的相声《乐逍遥》,被侯宝林当场收为弟子。侯大师对二人寄予厚望:“别学有些人拜师就往北京跑,你们要扎根河北,为燕赵儿女带来欢笑!” 此后,李如刚谨遵师命,即便在侯宝林晚年随师全国义演近百场,仍坚持回归河北,成为侯门弟子中的“地方守护者”。

师徒情深的轶事更令人动容:侯宝林将收藏字画的钥匙交予李如刚保管,甚至让他代笔题字。李如刚回忆:“师父常说,演员要有人缘和才缘,人家认你才是腕儿。” 这份信任,奠定了他“侯门管家”般的地位。

歪嘴老汪直播时也提到了此事,李如刚先生书法好,一手钢笔字非常漂亮,侯大师需要抄写的工作就交给李如刚先生了。

李如刚与康达夫的表演以“火爆干脆”著称,尤其《百吹图》的演绎被业内誉为“超越原作者马季”。马三立曾当众赞叹:“他们说的效果比马季还强!” 康达夫的话剧功底赋予角色夸张的戏剧张力,而李如刚的稳健捧哏则如定海神针,两人配合堪称“山崩地裂”。

1984年青岛全国相声大赛上,他们因倒山东口音失利,侯宝林却点评:“康达夫天生适合演狂人,李如刚的文人气质更衬《对春联》。” 这番评价,道尽师徒间的艺术共鸣。

晚年很忙的李如刚

近年,87岁高龄的李如刚意外卷入侯门师承风波。2024年底,侯耀华为促成杨议拜师侯宝林遗愿,亲赴石家庄请李如刚作证。李如刚证实:“师父当年确有意收杨议,因身体未果。” 此后,杨议郭晓小等人接连造访,让这位淡泊老者成为相声界“师承正统”的关键证人。然而,李如刚先生可能令他们失望了!

同样是拜访李如刚,侯耀华、杨议来了,老先生紧张而又强颜欢笑;郭晓小来了,老先生轻松而又愉悦。

侯大师徒弟贾冀光之子,贾伦和快板艺人李立山特地赶到石家庄看望李如刚师叔。李如刚精神头儿特别好,热情地招呼了他们,现场气氛火热,场面挺让人感动。

至于他们聊了什么,不得而知,但是有两点毋庸置疑,首先李如刚身体很硬朗,其次,贾冀光和李如刚关系非常好。

贾冀光对待杨议拜师的态度是“三不”原则,李如刚先生不知是何态度?

来源:乐呵乐呵96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