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青藏高原冰川铅污染来源有助于揭示人类活动对全球的影响

B站影视 2024-12-07 07:00 12

摘要:2024年10月10日,《自然▪通讯:地球与环境》(Nature Communications Earth and Environment)期刊发表题为《自石器时代以来青藏高原冰川中铅的来源》(Sources of lead in a Tibetan glac

2024年10月10日,《自然▪通讯:地球与环境》(Nature Communications Earth and Environment)期刊发表题为《自石器时代以来青藏高原冰川中铅的来源》(Sources of lead in a Tibetan glacier since the Stone Age)的文章指出,有关对青藏高原冰川中铅污染来源的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已经将铅污染引入了地球上一些最偏远的地区。

青藏高原冰川处于世界上最偏远、最原始的地区之一,为数百万人提供水源,并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TAMU)的研究人员测量了青藏高原西北部古里雅冰冠含尘冰芯中的铅同位素组成,时间跨度为距今约3.6万年(石器时代)至2015年,以确定人为铅的来源。研究发现,1949年铅同位素特征开始明显变化,低于石器时代水平,随后在1960年迅速下降,从1974年开始,该地区就受到了严重的铅污染,污染程度最高的时期是2000—2007年。大约在同一时间,珠穆朗玛峰铅同位素冰芯记录中也观察到了铅同位素比率的这种快速变化。同样,加拿大育空地区洛根山的冰芯记录显示铅浓度急剧增加。研究人员通过精确的同位素铅测量并结合贝叶斯混合模型实现了对铅污染来源的更精准的量化。研究人员利用得克萨斯农工大学威廉姆斯放射性同位素设施(Williams Radiogenic Isotope Facility)对样本中铅同位素比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2000—2007年这种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中国汽油的排放,自2007年后,含铅汽油的排放量减少,煤炭和铅锌矿的排放量增加。

研究小组测量了可追溯到3.6万年前的冰层样本中的铅同位素比率。这些冰层起到了历史记录的作用,使科学家能够将现代铅污染水平与工业化前的水平进行比较,同时为揭示人类活动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环境提供了清晰的图景。这项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研究强调了了解偏远生态系统污染的重要性,这可能对人类和野生动物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及作者: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文献情报中心《地球科学动态监测快报》2024第20期 王立伟 编译。

来源:环境与发展智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