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上综艺来对付前夫和亲妈,黄圣依是心机女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6 19:48 2

摘要:一派同情她人生坎坷,被强势的亲妈和NPD前夫爹PUA,在火坑和火坑之间来回横跳。

自从黄圣依和她妈登上热搜之后,舆论就分成了两派。

一派同情她人生坎坷,被强势的亲妈和NPD前夫爹PUA,在火坑和火坑之间来回横跳。

一派则觉得她根本就不值得同情。

根本就是个聪明又逐渐会借势借力来对付他人的心机女人:

一边上节目一边收获流量一边把人生里的难题都解决掉了,简直不要太厉害。

下了节目,前夫爹杨子就成了爹味的代名词

事实上,当初看她在《再见爱人》里的表现,我也数度惊掉了下巴。

曾经不解的我,也曾怀疑她是不是城府深不可测。

但最近一睹她妈的教育模式,我懂了。

在给她贴“心机女”标签之前,我想从脑神经科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她在亲密关系中处理冲突的行为模式。

事实上,许多小时候乖巧,长大了突然叛逆杀父母个措手不及的东亚小孩,身体搞不好都住着个黄圣依。

黄圣依的乖巧是真乖巧吗?

大概是上世纪80年代左右,科学家们的直觉告诉他们,一些常见的心理现象,没准会有些生理基础。

一群人在这个新的研究方向上探索了一番。

终于由博格斯教授(Dr. Porges)在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多重迷走神经理论”。

维基百科说:

“迷走神经属混合性神经,是人的脑神经中最长和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组神经,含有感觉、运动和副交感神经纤维。”

大家不要被这个“分开每个字都认识,搁一起不知道啥意思”的理论给吓到了。

用大白话来说,迷走神经可以粗略地理解成一部分从大脑中出走,蔓延身体各个部位的神经。

从功能上来说,它是大脑和身体其它部分相互交流信息的高速通路。

也有人说它是身体的互联网:internet of the body.

黄色的就是从大脑“出走”的迷走神经

而有意思的是,这条高速通路,80%的路宽是给身体向大脑发信号用的;

只有20%的部分,是大脑用来给身体发信号的。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我们总以为情绪是“想太多”造成的。

但事实上,很多心理上情绪上的应激反应,源自于身体的自救信号。

经过十多年的摸索,富有洞见的博格斯通“形象化”地给神经系统“分级”,为我们理解人的神经通路和行为反应提供了理论的支撑。

他按进化功能等级高低,将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三个阶段。

博格斯认为,不同的神经通路的“修为”是不同的。

先看大家喜闻乐见的:

第三阶段神经通路,aka,绿区

这个平静祥和“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神经通路,是只有进化较为高级的动物才拥有的神经通路。

当一个(发育较为成熟的)人遇到环境变化时,他最初的正常反应:

是去启动这个最高级的系统,开始寻求帮助,进行人际交流或者表达自己的情绪

当然了,身为一个沟通无效也会忍不住“骂人”的老母亲,你我都深深地知道:

拥有这个高级系统的同时,我们的身体里,也潜藏着较为低级的第一和第二阶段神经通路。

我们常说的人被激发(trigger)之后,打或逃,一哭二闹三上吊的“爬行脑”就是:

第二阶段神经通路,aka,红区

一般来说,当“文明”的手段不奏效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就会撤销对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抑制;

激活“爬行神经通路”,采取fight or flight战斗或逃跑的策略进行应对。

比如《是女儿是妈妈》里面的女儿李嘉格和相爱相杀的妈妈,发生冲突时的应激反应就是“红区”对抗“红区”

狗急跳墙,描述的就是第二阶段神经通路被激发的反应。

前面这两个阶段,我们都挺熟悉的。

那最为“低级”的神经通路:

第一阶段系统,aka, 蓝区,

什么时候被触发呢?

没错,就是在第二阶段系统策略不奏效,打不赢又逃不掉的时候,束手无策呆若木鸡僵住在原地,或采用假死、甚至自杀等策略加以应对。

明明在笑看起来像哭

黄圣依在亲密关系里,面对许多吵不过又逃不开的冲突时,习惯性地就会采用“蓝区”策略。

比如,邓女士在节目中曾自豪地宣称,圣依上大学之前所有的决定都是她包办的。

被问及孩子的意愿。

她想都没想就说:她不接受也得接受。

令人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也许到如今邓女士都很难明白,曾经温顺乖巧貌美如花的女儿,为什么会成为后来那个叛逆的女儿。

但事实上,邓女士这种志意过于坚定,只看到自己的期待,却不顾及孩子感受的强势父母,很容易养出表面温顺实则暂时“装死”的“蓝区娃”

绿区的平静,是真平和。

而蓝区的平静,是一种习得性无助之后明哲保身的逃避。

黄圣依的温顺乖巧不是心悦诚服,但也不能说是虚情假意。

那不过是她成长的经历给她带来的处世模式。

蓝区小孩的反击

蓝区小孩和绿区小看上去同样的温顺乖巧善解人意。

但她们的顺从确实有本质区别的。

绿区小孩的顺从,大部分时候是因为在意因为爱而做出的心悦诚服的选择。

而蓝区小孩的顺从,是害怕不被爱被抛弃被伤害而选择的委曲求全

有一些看似十分乖巧的孩子,你怎么说她也不反抗,但却会选择一些passive agressive的方式,来对父母进行无声的对抗。

比如拖延

不想吃饭非要吃,就一边细嚼慢咽一边数饭粒。

而还有些从小特别听话的孩子,当面很少忤逆父母,却会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杀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比如黄圣依。

当初的她为了反抗母亲的操纵,偷偷改填了高考志愿。

为了摆脱乖乖女的形象,跑去拍了湿身性感照,惹怒星爷的公司大闹解约风波。

又为了逃离原生家庭,执迷不悔地嫁给前夫爹杨子,把人生最美丽的年华都浪费在这个动不动就会打压她的男人身上。

杨子PUA黄圣依独自开7小时车

如今的她,《是女儿是妈妈》旅行出门前,她和妈妈因穿搭有异议,于是偷偷地趁妈妈不注意重新打包了行李。

蓝区的孩子在长大以后很容易以突如其来壮烈的方式“反抗父母”,坚持“做自己”。

然而,当她们奋力跳出父母给我们规划的框时,同时也把自己挡在了很多更好可能性之外。

无论是对父母的不假思索的沿袭,还是义愤填膺的背弃,都不是自由意志的体现,都不是真正地做自己。

即便是我们走向了父母的反面,也仍是被父母画的框,框在了框外而已。

黄圣依,在某种程度上,的确为自己的反抗付出了代价。

被火坑压榨身心多年,好不容易通过自己所拥有的资源跳出火坑,还会被火坑跳“冤枉”说:

我也不想啊,是她“逼我”的。我这一身的爹味可都是她害的呢。

但没办法,成长本来就是一件需要击碎再重建的事。

有些弯路需要亲自走才知道此路不通,有些痛苦需要经历才能放下恐惧。

如果你是个蓝区孩子

不要讨厌自己。

请坚信:蓝区人也有蓝区人的超能力

你很容易看到且照顾别人的需求。

你非常能适应环境。

你擅于聆听,不与人起冲突,不会轻易让他人为自己处理情绪垃圾。

你也许不那么善于表达,但内心却时常有明确的想法。

你也许不会站出来大声,但在原则问题上你从不轻易妥协。

你需要做的,是先开始接纳自己,认同自己,喜欢自己。

在强权的家庭里长大,已属不易。

长大之后的你,还要重新养育自己,真的过于很了不起。

能勇敢走上自己做主的人生路,哪怕它是条“弯路”,也值得喝彩。

也许,你也可以学着像黄圣依一样,借助自己身边能调动的能量,帮自己蓄力。

从习得性无助里走出来,明白自己的处境并不正常。

乘风破浪的姐姐里黄圣依被点醒杨子对她的摆布和不尊重并不正常

借助周遭的力量,让自己在面对生命里难以逃避的强权时,有大声说出自己想法和需求的底气和勇气。

从古至今,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恨情仇,总是剪不断理还乱逃不离。

不需要再逼迫自己去做那个乖巧温顺的别人家的孩子。

即便对方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你感受到的压抑和痛苦也是真切的。

不需要把他人的感受凌驾于自己之上,也不需要否定自己的感受。

要知道,作为一个人,你有权利选择不原谅,也有权力选择不理解不迎合。

只有这样,才有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再度建立正常联结的转机。

旧有的死循环模式,才有可能接入新的代码,让阳光照进生命里。

哪怕,你会走上一段偏体鳞伤的弯路。

勇敢面对,一切都会值得。

来源:人类调研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