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越来越难买?为什么大家却开始怀念起薇娅直播时期的购物体验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6 19:36 1

摘要:当然,这只是我之前的想法。直到近日我看到一个热搜,话题为“为什么我们的衣服越来越难买了”,我才意识到,有可能我老婆喜欢退货并不是我老婆的问题,有可能商家自身也存在问题,甚至是很严重的问题。

我的老婆经常买衣服,但是又经常退衣服。有时候我都替商家感到难过,好不容易卖出去一件衣服,结果又给人家退回来了。

当然,这只是我之前的想法。直到近日我看到一个热搜,话题为“为什么我们的衣服越来越难买了”,我才意识到,有可能我老婆喜欢退货并不是我老婆的问题,有可能商家自身也存在问题,甚至是很严重的问题。

这个热搜话题的发起人是“镜相工作室”,该工作室的记者采访到了一个在杭州服装行业深耕23年的“老服装人”孟纬霖。他从小在杭州的裁缝一条街长大,耳濡目染的原因,自己长大后也从事了跟服装相关的行业。一开始做零售,后来转做批发。很可惜的是,随着直播电商的兴起,孟纬霖的生意“日薄西山”,已经连亏多年,随时都有关掉的念头。

之所以孟纬霖会有这样的遭遇,是因为当前的服装行业已经进入到了一种怪圈当中,然而孟纬霖又不想被这个怪圈所裹挟,所以最终就成了行业的“弃子”。

今天我们就来捋一捋服装行业常见的几个怪象:

怪象一、女装的码数越做越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女装的码数越来越不标准,一个经常穿M码的女生,在身材、体重没有变化的情况下,现在再买M码可能会出现穿不下的情况,只能选择更大的号。

在评论区,网友吐槽最多的就是现在服装的码数问题,这也给很多女生造成了困扰。有网友表示,我的身高三围没变过,以前穿L码,现在买XXL都穿不下,气得想骂人。

怪象二、衣服质量以次充好。一件衣服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衣服面料的好坏,好的面料和一般的面料价格往往存在着几倍甚至是上百倍的差距。这也是为什么同样的衣服穿在身上看起来很洋气、很贵气,但是穿在我们身上却像抹布的原因。因为模特穿的衣服可能是用好的面料做的,一件衣服的成本可能就要几百元,这还没有算上设计费。可是你在网上买的衣服只需要200多元,你怎么可能买到模特身上的那件衣服呢?可是很多店铺对顾客承诺的是好的面料,欺负的就是不懂面料的客户。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些人虽然我们不认识,但是看一眼人家的衣服(在没有任何logo的情况下),我们就知道不便宜。可是再看一眼自己身上的衣服,一看就是“天生命苦”的样子。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一方面是设计,另一方面则是面料。人家一件衣服的售价可能上万元,自己的衣服只要几十块,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可是有些商家就是喜欢用好的面料来做卖家秀,忽悠网友购买。

怪象三、原创很少,几乎以互相抄袭的“爆款”为主。在直播电商的快速推动下,很多主播的直播间销售的衣服均是“爆款”为主,所谓的“爆款”,就是看平台上哪个款式卖爆了,自己就让设计师做一件类似的服装,这是成本最低的做法。可是这样做的坏处就是“你抄我”“我抄你”,大家穿出来衣服都是“大同小异”,没有任何个性。更关键的是,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审美,现在很多服装看起来还没有几十年前的好看。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这样的服装怪象,我们当下该如何破局呢?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仅靠消费者去纠正这个市场,那是不现实的。最应该做的还是服装厂家、大主播、电商平台等以身作则,诚信经营,让服装回归本质,改掉这些怪象,才能真正降低服装的退货率,也能让行业积极健康发展。

说到服装,这让我想起了“带货女王”薇娅,因为她当年就是凭借着服装赛道顺利出圈的,最终成为了人尽皆知的“带货女王”。

在互联网平台上,卖服装的主播有很多,为什么薇娅能够一路披荆斩棘,登上“王座”?

其实,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薇娅是服装行业资深从业者。翻开薇娅的创业史,她从2003年就开始开服装店了,这一做就是二十多年,她对于服装行业的理解有着异于常人的深度。她对于女性消费者更能够感同身受,她销售的衣服不仅要女生穿得上,更要穿得美。

第二、品质与性价比。薇娅也是从底层一步一步走上来的,她深知消费者并不是一味地追求低价,她们真正的需求是以合理的价格买到好的产品。比如:耐用、好面料和好工艺等特点。时至今日,我还能刷到有些网友在薇娅老公董海锋的账号下面评论,分享自己在几年前薇娅直播间买的服装,好几年了,自己依然在穿,款式不过时,衣服还跟新的一样,充满了自豪感。

第三、个性化与包容性。薇娅卖服装会考虑到女生不同的体型,因此会给女生准备各种各样的尺码,就算有些女生在体型上比较大,直播间也会准备大码服装,让每个网友都能买到适合自己的尺码。除此之外,在服装的风格上也进行了细分,比如:通勤、休闲、国潮等,可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穿搭场景。

事实证明,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薇娅直播间的案例证明,唯有以用户真实诉求为核心、严控品质、精准匹配需求,才能实现销量与口碑的双赢。未来,行业需跳出“流量之上”的陷阱,通过技术赋能与价值创新,构建一个更透明、包容、可持续的消费生态。

来源:胡华成一点号

相关推荐